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伟大的思想瑰宝_党建论文

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伟大的思想瑰宝_党建论文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个论文,党建论文,宝库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对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产物,它揭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

一、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内涵极其丰富,是从我们党的性质和使命、现状和未来的战略高度,全方位思考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一套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

所谓理论的科学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若干具有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所构成的理论整体。具体一点来说,一个理论具有科学体系的形态,应该蕴涵三个基本的要素:一是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串于理论的各个方面;二是有一个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中心问题或主题;三是围绕中心问题或主题,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回答了一系列相关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就第一个要素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它像一条红线贯串于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各个方面,在邓小平党建理论中居于统帅的地位。就第二个要素而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中心问题或主题。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各个方面都是围绕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个中心主题展开延伸的,在邓小平党建理论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就第三个要素而言,邓小平党建理论围绕研究和解决“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个中心问题或主题,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地位,党的建设和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战略措施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因此,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党建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有一个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

1922年至1978年是邓小平党建理论形成的积累和准备阶段。1922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邓小平加入了共青团,标志着他开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1924年邓小平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这期间,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参加了频繁的宣传党的政治理想和观点的活动,如创办《赤光》刊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从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回到国内,积极投入新的战斗。1929年以后,邓小平在党领导下的军队和根据地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负责党的政治工作,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观点。建国后,邓小平担任重要的党政军领导工作,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在党的“八大”上,他提出党的建设要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1975年,提出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1977年,提出党风、军风、民风、学风,最重要的是党风;1978年,提出知识分子是我们党的一支依靠力量等等。这些论点为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形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供了积累和准备。

1978年12月到1992年10月,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形成和成熟阶段。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要论述,对党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1980年8月,他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谈了党的领导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今后的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这篇重要讲话标志着邓小平党建理论已经形成。此后,他又提出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使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内容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科学体系逐渐成熟和完善。

二、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基本思路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这种领导素质不但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在党的建设上也体现得十分突出。他正是站在政治、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形成他的党建理论的基本思路的。这个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又有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清并做出科学回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巨大的历史性转折情况下,要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否定和反对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及党和群众中的种种糊涂和错误的认识,面对新的任务、新的形势、新的问题,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魄力和深邃的眼光明确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邓小平谈到修改党章时又提出:修改党章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党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他的指示,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概括,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在1980年就提出了“为了维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命题。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他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当作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来思考和看待的。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

邓小平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最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他本人就是求真务实的杰出典范。为了改善党的领导,他以冷静的态度回顾过去,也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和注视未来,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执政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应该肯定、坚持的方面,他毫不含糊,旗帜鲜明,与此同时,他也以革命者应有的批判精神,毫不留情地揭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究竟党的领导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怎样才能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新时期有关党的领导的根本问题。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依据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理,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提出了很多改善党的领导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概念、新举措:

一是改革党的领导制度。邓小平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入手,认为只有改革党的领导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才能正确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而最要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官僚主义、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二是转变党的领导观念。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认识的诸多原因,往往在观念上形成了党的领导就是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还美其名曰“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既是对党的领导的一种扭曲,也是造成权力过分集中、产生官僚主义的病根。邓小平针对这种错误的认识和造成的弊端,提出要转变党的领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全党把“施政”的观念转变到“执政”的观念上来,由直接管理的观念转变到“总的领导”的观念上来,由集权的观念转变到分权的观念上来,从而真正实现党的思想、政治、组织领导三大职能,巩固并发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方式是实现领导的途径、形式和方法的总称。领导方式是否科学、恰当,直接影响着领导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为了适应党的中心任务从错误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邓小平提出党的领导方式也要相应的改进,从而有效地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他看来,新时期党的领导方式一要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群众;二要靠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工作来团结群众;三要靠好的党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群众。只有这样,党才能在新时期实现自己正确而有效的领导。

3、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长期以来,邓小平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看作是执政党建设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搞好其他方面建设的基础。他认为,党的思想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了解决好党的思想路线问题,邓小平针对八大以后党的思想路线上发生的偏差和背离,以扭转乾坤的气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并在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的讲话中,第一次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明确表述为:“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在执政党建设上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在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中,对党的组织建设的论述也十分丰富。

他认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确立后,“要由人来具体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基于这种战略思考,邓小平提出要按照“四化”标准建设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并且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

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邓小平针对林彪、“四人帮”对党的严重破坏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给党风带来的负面影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引导全党为消除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此,他反复强调把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当作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1992年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他更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

三、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主要特点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它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

1、求实性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邓小平自己就把他的党建理论牢牢树立在实事求是这块坚实的基石之上。他多次反复强调,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大家知道,党的领导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要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及各项方针、政策。邓小平在思考这个事关全党全国的大局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从当前世界形势的现实出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提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他正是遵循这一思路,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确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革命性

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率领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培养了很多优良的作风,然而,主要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也有过不少的失误和偏差,存在着不少妨碍党自身健康发展的弊病,特别是“文革”十年的破坏,更是从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把我们党搞乱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党怎样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怎样才能把党的建设搞好?在解决这一关系到我们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面前,邓小平敢破敢立,表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战斗风格。大家知道,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内的思想受“两个凡是”的影响,僵化半僵化的状态十分严重,邓小平果断地提出了要打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要破除党内存在的思想上僵化半僵化的状态,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严肃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可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与此同时,他又旗帜鲜明地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坚决捍卫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崇高的历史地位。正是由于邓小平带领全党破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我们党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创造性

列宁曾经说过:“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一种神圣不可冒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毛泽东也曾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邓小平自己也曾说过:“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实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本人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典范,他对新时期党建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就充分表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

在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宝库。诸如“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观点,这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可以说,是他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用最明确的语言和最精辟的分析,阐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关系。从总体上把握住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总特点,为我们正确地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这篇大文章的总题目。正是在邓小平这一创造性思想指引下,使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坚强团结,更富生机与活力。

4、科学性

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就是具备这种实践性品格的科学体系。他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论断无不是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真理性的证明。

邓小平为我们党制定的一条正确政治路线,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范例。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中国国情作出的科学的综合判断。邓小平对这个判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他提出“中国特色”,提出“初级阶段”,开启了不是从外国模式、一般原则或主观空想出发,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创造性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大门。邓小平本人正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所作出的科学分析和准确的把握,从而为制定我们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历史贡献

1、恢复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本来面貌

粉碎“四人帮”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对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拨乱反正。1977年4月,他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不久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要好好学习和恢复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建理论,指出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尔后,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高度评价了这一讨论,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才能顺利,才有前途和希望。其讲话精神写进了历史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标志着党的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与此同时,邓小平把对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也提到了日程上,他在1978年9月视察东北时就提出,应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使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在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同时,邓小平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党的组织路线上来,在他的领导下,党平反了一大批冤假错案,重申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重新肯定并强调了集体领导的原则,提出了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方针。从而使毛泽东党建思想回到了马列主义党建学说正确发展的轨道上来。

2、提出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邓小平提出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提出的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这一党建原则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邓小平认为,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就是要求用党的基本路线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按照基本路线的要求进行党的活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组织上、制度上,都应适应和服务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要求,不能偏离基本路线的方向。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就是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某些不适应党的任务和形势需要的制度、观念、方式进行改革,以便利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并用实际效果来检验党的建设是否成功。党的建设是否搞好,最终要看党是否承担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责任,党的基本路线所规定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因此,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党的建设的主要标准。

3、提出了制度建党的运作模式

把制度建设引入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对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大贡献。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的新任务。邓小平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入手,一方面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和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他也果断地否定了过去那种“运动治党”的模式,提出应该把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放到制度上面来。基于这种认识,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这样一种全新的治理和建设党的目标模式,也就是在注重思想建党的前提下,主要依靠、运用或通过制度的功能和机制,处理党内矛盾,解决党内问题,监督党的自身运转,协调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从而稳定有序地推动党的全面建设,促进党的自我完善。

4、论述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端正党的作风的极端重要性

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党的行为中的表现,党风建设一直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对党的作风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把党的作风问题提到与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的高度,则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时期对党风建设问题的新概括和新贡献。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强国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对我们党也不能不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使广大党员和干部面临新的考验。正是冷静而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邓小平把以防止腐败、加强廉政、密切党群关系为重要内容的党风建设作为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他一方面坚信“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谆谆告诫全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他的这两段话可以说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的强大思想武器。

5、提出了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训,提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根据他提出的处理国际间政党关系的这些基本原则,党的十二大明确把“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作为处理和发展我们党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关系的准则,党的十三大又使之成为指导我们党同一切进步政党的关系准则。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的这一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与他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密切相关。因为各国国情不同,这就需要各国党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道路和方法,而不可能用统一的模式来判断别国党的路线和方针是否正确。由此决定了各国党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干涉别国党的事务,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这种完全平等的态度,才能抱有诚意,处理好国际间的政党关系。

五、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实践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着实践。邓小平党建理论是新时期党建工作最根本的指针。

我们把握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真谛,首先,就要把党的建设当作新的伟大工程来抓。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这个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经受过长期战争锻炼和各种艰难困苦考验,有一批坚强骨干的党,是在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中执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成就的党。我们的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对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充分发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建设状况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同人民群众对党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是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滋长蔓延,严重地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尽管这不是主流,但我们也切不可估计不足,掉以轻心。邓小平在1989年“六四”风波后,就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更是恳切地说:“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研究国内外全局,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战斗力。

其次,要把党的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着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要使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协调进行,努力做好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相互配套、相互制约,增强党的建设的综合效应。

当前,在党的思想建设上,要着力组织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抓住了这一条,也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

在党的政治建设上,要着力提高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依据制定出来的,这条路线的正确性已经经过18年的实践检验,是一条在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一条顺乎民心、深入人心的路线,是把中国引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理想的唯一正确的路线,因而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生命线。我们抓住这一条,也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核心。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要着力抓好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改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这样三个突出的环节。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保垒。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落实,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与此同时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这也是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抓住了这一条,也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

在党的作风建设上,要着力抓好党员和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尤为重要,我们要花大力气让党的宗旨在广大党员的实践中闪光,解决好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彻底克服那种一段时期以来形成的“不喝白不喝,不捞白不捞”的市侩心态,惩处那种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邪念驱使下出现的“以权谋私”、“权力商品化”的种种丑恶行为,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抓住了这一条,也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要害。

在党的制度建设上,要着力抓好党规党法的制定和执行这样两个环节。建章立制,规范党员的言行,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遵循邓小平制度建党的思想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今后党的制度建设更要着力于严格执行上,无章可依诚然不行,但有章不依,执章不严更不行。我们必须在抓好党内各项制度的落实上下真功夫。抓住了这一条,也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新路。

再次,要把党的建设当作一项动态工程来抓。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党的建设和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一蹴而就。因为客观情况在变,党的不同时期的任务也在变,因此党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工作内容、重点和方法也要随之而变。为了使党的建设适应客观的需要,我们就要以改革的精神来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解决好在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在工作中,正确地处理好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我们要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的双重影响,细心观察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需要对原有经验加以分析,对那些只适用于当时历史条件的东西要勇于摒弃,而对那些体现党自身运动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东西,则要加以继承,并根据新的形势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我们只有善于研究党建实践中的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创造出新的经验、新的形式和新的方法,才能不断地给党的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使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真正成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进而完成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

标签:;  ;  ;  ;  ;  ;  ;  ;  ;  ;  ;  ;  ;  ;  ;  ;  ;  

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伟大的思想瑰宝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