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暖“心”——我和我的学生的那些事论文_周惠平

用“心”暖“心”——我和我的学生的那些事论文_周惠平

湖北省孝感市工业学校 湖北孝感 432400

摘要:时光如梭,弹指间我的教师生涯已经11个年头了,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回想起这11年来,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太多太多值得珍藏,那些故事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关键词:教育;爱的传递

我的学生郑文,一个来自孝昌县农村的孩子,腿部有点残疾,2012年中考成绩只有260分。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学科。可他从没有放弃。他都很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他不贪心别人对他的关爱,常常一跛一瘸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他懂得分享,经常和同学们分享自家的美食和自己的快乐。他性格开朗,不因为肢体残疾而自卑。他人缘很好,参加活动或遇到困难时,总有很多学生帮他。

用传统优秀学生的标准衡量,郑文谈不上优秀。但他有良好的心态、素质和教养,积极向上,富含正能量,因此快乐幸福总是陪伴着他。我很赞赏郑文,便用心去关心他,哪怕取得一点点成绩或进步就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渐渐地,他的作业能按时完成,晚上在家里坚持预习功课,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提高很快,2015年考上了大学,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大学期间和参加工作后,时常与我联系,感激我当初没有歧视他,还经常表扬和鼓励他。正是有这份温暖的关爱,让他没有因为肢体残疾而颓废,学习上充满自信,生活上更加坚强。

教育,不一定让能所有人都出类拔萃,但教育得让人有所长,会做人做事,有德有才。“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2K1802班张久谱同学,来自体校,高大威猛,是个典型的“双差生”。成绩差:自诩“从小学3年级起,就没好好听过讲”。表现差:经常迟到旷课,纪律涣散,口无遮拦,毫无顾忌,调皮捣蛋。面对这样的学生,中规中矩的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简单粗暴的批评更会适得其反。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得找办法“对付”他。编排座位时,我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同桌,在学习上帮助他,生活上感染他;和任课老师商量对他的作业采取“面批面改”,让他感受到老师们的关心和重视;时刻捕捉他的闪光点,适时表扬他,鼓励他;经常与家长联系,反馈他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爱好、家庭教育情况;把他请进办公室,聊他喜欢的篮球和篮球联赛,借机强调只有表现好的学生才有资格参赛。渐渐地,他改掉了一些坏毛病,自荐担任班级“纪律督查员”,而且成绩也稳步提高。去年11月份他如愿地参加孝感市中职篮球联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春节我收到了他的贺卡,工整地写着“老师,谢谢您!”,电话里他妈妈高兴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从教以来,我很喜欢和“问题学生”打交道,并在交往过程中给他们一点指导,一点帮助。对“问题学生”成功转化,与其说是老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自信。

2017年端午节返校后的第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咚咚咚……”办公室响起急促的敲门声,进来的是我班的学生方康。方康在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好,写得一手好字,画画也不错,很谦逊有礼貌,还担任副班长呢。刚进门,他就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惊愕的盯着他,放下手头的事情,搬了个椅子让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这时候他才慢慢抬起头来说:“爸爸妈妈不爱我了,我想出去打工,离开这个家。”看来这中间有故事,得慢慢地开导他。我说:“你还没有成年,出去打工也没有企业要呀,再说你成绩好,明年参加高考准能考上大学,放弃太可惜了。”看他有点犹豫,我趁机说:“就算不读了,你也得把这期黑板报办完呀。”我决定采取行动来“挽留”他。首先,我深入学生中了解他最近在校的表现情况,发现他和同学相处得都不错,学习刻苦认真,积极参加活动,一切正常。然后,我决定家访寻找问题。原来,他家近期添了新成员——方康有弟弟了。弟弟的到来,改变了家庭原有的以他为中心的温馨和谐的氛围,父母暂时忽略了方康的存在,让他感觉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所以才让他有了休学的念头。我宽慰了家长,让他们在照顾好二孩的同时,也留出时间多多陪陪大孩,每个小孩都需要得到父母的宠爱。临走时,我接过方康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回到学生宿舍我找到方康,将粽子给他。接过粽子的那一刻,方康留下了眼泪。自此,方康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和自信,学习更刻苦,如愿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教师节这一天,他打来电话并深情地说:“老师,节日好!感谢您的教诲与栽培!是您用心温暖了我,细心唤醒了我,耐心帮助了我,谢谢您!”

或许这就是思想工作触及到学生心灵所产生的功效吧。当老师如果真正能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用心温暖学生,就会事半功倍了。这是爱的传递,更是老师的责任。

结论:正如《圣经》所说:“爱是恒久无言的忍耐。”种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森林。学生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很多时候他们也许只需要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种温馨的问候、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励志的鼓励。未来近在他们脚下,希望尽在他们手中!

用“心”暖“心”,我收获了更多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运用校园心理剧培养中职生人文素质[J]. 李让秀.华夏教师.2017(08)

[2]直抵心灵的教育——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道德教育纪实[J]. 任国平.人民教育.2013(07)

[3]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J]. 唐碧云.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8)

论文作者:周惠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用“心”暖“心”——我和我的学生的那些事论文_周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