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浮力知识看中国造船业昨天、今天、明天系列活动的教学方案_浮力论文

从浮力知识谈我国造船业的昨天、今天、明天——系列活动教学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造船业论文,浮力论文,昨天论文,明天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二学生学习了浮力的知识以后,可以从课堂内外结合的总体考虑,从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1)收集资料,举办主题讲座“我国造船业的回顾与展望”;(2)组织参观造船厂、船舶研究中心,互相交流体会;(3)开展制作潜艇模型活动.

1 收集资料、举办讲座的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实施目标):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和讲座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查阅、筛选、归纳、综合材料的能力,培养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开阔眼界,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国情,激发学生爱国热隋.

活动内容:集体讨论;个人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补充;整理成文;开展讲座活动.

活动方式:(1)教室内集体教学,分组讨论.(1课时)

(2)开展课外活动.以个人为主,多方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讨论、整理成文.(1周课外时间)

(3)课堂内集体开展讲座活动.(1课时)

准备工作:历史课本,其他有关我国造船史的史籍和图片资料.

实施过程:

(1)第1课时.我对学生们说:我们学习了浮力和浮沉条件以后,大家很自然想到造船业,想到“郑和下西洋”伟大壮举和“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等国耻……,我们不防就以①郑和下西洋盛况;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国耻;③今天我国造船业的飞速发展等内容为三个小专题,分成3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整理好以后举办一次讲座活动.我的这—想法立即得到学生们的拥护.我拿出历史课本和平时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展开给同学们看.接着,以自愿结合为主,全班学生分成3个小组并展开讨论:①如何搜集、整理资料.②初步确定讲座的总题目.讨论中,有的讲可以向历史教师请教、查看历史书籍,有的说:到图书馆借阅资料,还可以请父母和亲戚帮助联系,到市图书馆去查找资料…….最后,大家一致确定讲座题目为“我国造船业的回顾与展望”.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一显身手.

(2)搜集整理材料.在1周的课外时间里,许多学生翻阅了《上下五千年》、《中国的世界之最》,有的查阅了《中国—百年》、《我国科学技术史》、《世界科技简史》等,还找到许多杂志上文字、图片资料.然后按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补充,整理成文.

(3)开展讲座活动.第2课时.每组选派1位学生代表发言.第1位学生以详实的史料介绍了我国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以大量事实说明当时我国的造船和航海业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第2位学生以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中我国惨败的史实点明了—条真理——落后就要挨打!第3位学生以十分丰富的资料介绍了我国造船航海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发言中,3位学生还穿插—些图表和历史小故事,讲座搞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通过活动,学生们的心中都受到极大的震撼.有—位学生说:同学们从现在起要发奋读书,长大后造出更多更大的船舰,造出我国第—代航空母舰.也希望同学们驾驶着它们保卫海防,建没国家,航行在全世界每—个港湾.

活动评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很感兴趣,都能主动投入,自主创新地开展项活动,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隋,因而是—种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方式.

2 参观造船厂走访,走访“船研中心”

教学目的(实施目标):充分利用我市有“中国船舶科研中心”和大型造船厂的有利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造船的全过程,增长感性知识,扩大视野,懂得所学的物理知识在造船技术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活动内容:(1)请船厂总工程师介绍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在造船技术中的应用.(2)集体参观船厂,走访“船研中心”.(3)集体交流参观的收获和体会,评出最佳交流文章.

活动方式:听工程科技人员介绍和集体参观相结合.

准备工作:事先到船厂和船研中心了解情况,搞清浮力和浮沉条件在造船技术中的应用,商量、确定好参观内容和程序及安全事项.向讲解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学生学习情况,和他们—起研究决定介绍内容及方式.

实施过程:

(1)向学生宣布参观目的、要求,明确参观的内容和物理原理的联系,了解物理知识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应用,在参观过程中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确保安全,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作必要记录.

(2)在周六科技活动课时间(半天),全体学生整队前往红旗造船厂参观,请总工程师现场介绍在造船技术中关于浮力和重力的知识有哪些重要应用.然后参观船舶设计和制造的主要过程.

(3)带领学生来到太湖之滨的“中国船舶研究中心”,听了科研人员介绍后大家才明白这坐规模巨大、设备精良的国家级船研中心,堪称亚洲之最!科研人员还带着我们边参观大型现代化的实验室,边向我们作了详尽的介绍.当学生们看到科学家们那种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大家都被感染了,受到深刻教育.

(4)回校后,学生把参观时所见所闻的材料和所作的记录认真地写出参观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利用1课时的时间进行集体交流,最后评出最佳“总结报告”,给予表彰.

活动评价: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工厂和科研设施,不仅让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而且能使学生深深懂得现在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这有利于持久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活动的注意事项:(1)教师应事先到被参见单位了解情况,制定周密的参观计划和安全措施.(2)要向讲解人员介绍学生的情况并和他们一起商定介绍的内容和方式.(3)—定要重视安全,包括路途安全和参观时的安全.(4)参观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适当记录.活动结束后要写出参观后收获和体会的报告.

3 制作潜艇模型

教学目的(实施目标):(1)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潜艇上浮、下潜的基本原理,自己动手制作模型.(2)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利用收集的废旧材料,自己设计方案、精心调试和改进潜艇模型.(3)培养成功体验.要求学生开展潜艇模型的制作和操作比赛评比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成功体验.

活动内容和方式:(1)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潜艇的信息,互相交流,以培养学生制作模型的兴趣和信心.(2)利用2课时的时间、制作、调试、改进模型.

准备工作:(1)在学生了解潜艇的上浮和下潜的基本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改变潜艇模型内气囊的压强来控制进水量的多少使模型上浮或下潜.(2)鼓励学生收集旧塑料瓶、塑料盒、橡皮管、小气球等,收集有关信息,自己搞模型设计,要有创意.

实施过程:

(1)第1课时.

①首先由学生交流信息:如潜艇的发展史、我国“长征一号”核潜艇研制、水下发射导弹等图片、文字资料,还有潜艇在国防、建设、旅游方面的重要应用.

②初步完成模型大部件的制作,如图1.

(2)第2课时.

①完成模型组装.如图2.

②然后对模型调试、改进,直至使“潜艇”在水中能平稳地上浮和下潜为止.

③把学生制作的模型一一展示,大家评选出优秀的模型,给予表彰.

活动评价:(1)由于每位学生所利用的材料、工具等各不相同,要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来设计、制作出有各自特色的模型,要富有创意,让他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充分展现.(2)把有关信息,如我国的“长征一号”核潜艇等与模型制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个好方法.(3)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互相商量设法解决困难.培养学生不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

标签:;  ;  

从浮力知识看中国造船业昨天、今天、明天系列活动的教学方案_浮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