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党内民主道路的创新_网络文化论文

网络文化与党内民主道路的创新_网络文化论文

网络文化与党内民主路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与论文,路径论文,党内民主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0)11-0036-05

文化是民主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它对民主的重要作用早为思想家、政治家所公认。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指出:“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制度复活。”[1](p.766)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也强调:“一个稳定的、有效的民主政府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政府和政治的结构,它依赖于人们对政治程序的取向——依赖于政治文化。”[2](p.586)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正在以传统文化无可比拟的能量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响社会民主的进程。但是,它对被我们党视为生命的党内民主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特别是如何发挥它的优势促进党内民主建设,却在理论和实践上刚刚破题。对此进行探讨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网络文化为党内民主路径创新提供了条件

伴随互联网诞生的网络文化突破了传统文化在时空、国别、种族等方面的分界,催生了与真实的现实生活异质的虚拟生活,开启了社会民主与自由的新空间。尽管它具有内生的局限,或许永远也无法带来至善至美的电子“乌托邦”,但它确实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品质,为我们的党内民主路径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条件。

(一)网络文化促进了党内信息自由

首先,网络文化促进了党内信息编辑的自由。由于互联网上流行着日益开放、宽容、理性的政治心态和思想文化,加之网络“自媒体”的繁荣和网络保密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交流创造了私密空间,广大党员在网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进行信息的创制、编辑与加工处理,党内信息的产生机会大大扩大了。其次,网络文化促进了党内信息传递的自由。互联网改变了党内信息被“垄断”的传统局面,引发了党内信息传播从单向到交互、从线性到网状的质变,不仅使党内信息的传播变成了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而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传播因环节过多而导致的失真、扭曲和中断现象,提高了党内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3]再者,网络文化促进了党内信息享用的自由。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广大党员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原生态”民意、吸收民间智慧,从而增强党内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最近,各地党组织纷纷仿效中央政治局常委设置“常委信箱”的做法,这是网络民主的崭新形式,也是各级领导了解民情民意的可喜探索。

(二)网络文化创新了党内民主模式

互联网采取的是没有集权控制的扁平式结构,只要能分享相同的沟通符码,就能整合入新的节点,进行自由对话。这使得形而上的网络文化从一诞生就注定成为党内民主的福音。首先,网络文化扩大了党内民主参与主体。在互联网上,所有党员可以自由自愿地介入党内事务,即使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人物”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打破政治精英的话语霸权,树立自己的思想旗帜,真正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其次,网络文化简化了党内民主参与程序。网络文化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赛博空间”,广大党员无需组织审批和领导同意,可以直接深入党内生活的不同层面,甚至可以越过现实生活中官僚等级制结构直接与党的高层对话。再者,网络文化革新了党内民主运作方式。在互联网上,不管一个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以平等的符号形式出现,而符号的权力、地位和影响力取决于他的言论是否有力,只要他的言论足够影响别人,就可能成为党内民主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三)网络文化降低了党内民主成本

这里的党内民主成本,是指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必须花费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总称,它大体分为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首先,网络文化降低了党内民主参与的经济成本。互联网不仅缩短了地球的空间距离,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人与人、事与事间的联系变得容易,而且延长了党内民主参与的时间,使广大党员可以全天候参与党内事务,将自身对党的建设的关注和期许延伸到党内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环节。其次,网络文化降低了党内民主参与的社会成本。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纵不见底,横不见边,兼具海量存储功能和层次不同的保密功能,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即使过去那些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国家层次的党内民主参与也成为了生活常态。再次,网络文化降低了党内民主参与的政治成本。由于互联网特有的隐匿性,广大党员可以直抒胸臆,不必担心所谓的政治打击和报复,大大减轻了现实政治生活中那种心理焦虑。

(四)网络文化优化了党内民主机制

民主产生的最初原因是争取全民参与,克服少数独断。但网络文化产生之前,这是难以实现甚至无法想象的,是网络文化让它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是网络文化优化了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满足了广大党员直接参与的愿望。直接参与自古就是民主的理想形式,但它只在古希腊雅典城邦那样的小国寡民中实现过。互联网的诞生,让局面得到了很大改观,党员只要拥有上网的机会,就可以直接参与党内事务。即使像全党直选那样重大而繁杂的民主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也有望轻松实现。二是网络文化优化了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回应了广大党员平等参与的理想。我们具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权力崇拜和人身依附等消极政治文化因素至今深刻影响着现实的政治生活,决策机会的多寡和层次的高低常常与个人的身份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互联网上,广大党员可以摆脱身份、地位、权利等现实身份条件的限制和分界,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彰显自己的政治智慧,赢得平等的政治人格。三是网络文化优化了党内民主监督机制,点燃了广大党员自由参与的希望。无论是谁,只要拥有联入网络的机会,就可以获知党内信息,参与党内决策,实施党内监督,并且可以避免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等传统民主形式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以及非正常因素的干扰。

二、当前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主是无产阶级的一条重要原则。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指出:“民主已经成了无产阶级的原则,群众的原则”。[4](p.664)我们党是一个将党内民主视为生命的党。党成立以来的89年,就是不断探索、实践党内民主的89年。在89年中,我们党根据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思想。党的十六大将党内民主提升到“党的生命”的高度,开启了党内民主发展的新征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指导原则、主题、基础和目标。并且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为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但党内民主发展到今天,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与党的先进性要求和执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党内民主信息不对称

信息对称原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在这里是指党内信息的持有者(主要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与接受者(主要指党员群众)之间在信息的数量、质量、及时性及取得成本上应大体均衡、匹配。党内信息对称是党内民主真实有效的前提基础。如果党内信息不对称,党员的知情权不能得到很好保护,党内民主的真实性和效率必然受到破坏。一直以来,我们党内信息的拥有方式是呈倒金字塔分布的,组织层级和党内职务越高,获得党内信息的机会越多,拥有党内信息的量越大;党内信息的传播方式则是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并且传递的多少、时间、方式、对象等也大多由信息的持有者决定。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往往处于信息的顶端,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力和地位轻易获取更多的信息,还可以故意封锁党内信息,以达到这样或那样的目的。而广大党员群众由于处于信息的末端,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难以拥有真正平等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二)党内民主途径欠缺

党内民主的实质是指全体党员在一律平等的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党内一切事物。可见,参与是党内民主的前提,无参与则无民主。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欠发达,尽管我们党一直重视党内民主途径的拓展,但总体上是短缺的:一是党内民主途径的类型不足。还没有根据党的建设和党员群众两个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足够的参与途径,导致有些政治参与需求没有可满足的参与途径,有些层次与类型均不同的政治参与需求混同在一种参与途径上。二是党内民主途径的作用不足。比如,选举制度的应有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选民的自主选择权利往往被架空;大量分散的党员政治参与需求得不到有效接纳、引导和反馈,往往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等等。总之,党内民主参与途径不多、形式单一,已经成为我党政治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群众对党的感情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三)党内民主成本过高

党内民主参与是广大党员介入党内事务的主要方式。但是,无论重大党务还是具体党务,只要参与其中就要付出成本。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也只有那些能够支付参与成本的人才有可能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目前,相对于普通党员而言,党内民主存在成本过高的现象:一是经济成本过高。由于党内信息不畅,参与渠道不够,党员群众要参与某项党内事务,客观上要花费数量不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有时甚至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二是社会成本过高。所谓社会成本,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或者采取某种行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因为党内民主参与机会的难以获取,普通党员要参与某项党内事务,往往必须动用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客观上增加了参与的难度。三是政治成本过高。党内民主氛围不浓,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越来越少,党员群众缺乏党内民主的自由度和信誉度,往往担心遭遇打击报复,导致党内民主日趋局部化、精英化甚至贵族化。

(四)党内民主机制不畅

没有良好的机制,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党内民主。机制不畅是阻碍党内民主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不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党内民主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偏重于提要求、作规定,原则性太强。严密性不足,可操作性差。二是程序缺失。很多情况只有制度,没有周密的实施程序,导致党内民主在现实中往往根据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根据领导人的态度和注意力的消长而消长,无法做到稳定、持久的落实。三是监督不力,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力。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一手遮天,个人说了算,根本不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大搞暗箱操作,独断专行,严重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民主氛围,但很难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四是保障不足。虽然我们制订了对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的规章制度,看起来很严格,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原则性规定上,追究谁,怎么追究,缺少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可操作的办法。

三、运用网络文化促进党内民主的路径选择

党内民主问题,实质上是党员的民主权利问题。换言之,党内民主不够,实质上是党员享受的民主权利不够。我们要深化党内民主,就是要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方法,保障广大党员真实、完整、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特别是保障那些对党的事业和广大党员而言都迫切需要又常常被忽视的民主权利。结合网络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党内民主的内在属性,笔者认为,利用网络文化促进党内民主建设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展开:

(一)以提高党的信息化能力为切入点,强化党内民主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能力。”[5]可见,愿不愿、能不能利用网络文化促进党内民主建设,不仅是检验党的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党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党的各级组织要站在关系党的生命的高度,办好自己的党建网站,建立各自的党员信息库,创新党务管理新方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切实使网络成为距自己最近的窗口、距党员群众最近的平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勇于开拓,努力掌握和科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开辟党内沟通新渠道,自觉通过网络关注民声、民意、民情,不断提高运用网络引导党内舆情和管理党内事务的能力,努力成为党内民主信息化的支持者、引领者和实践者;广大党员要将网络根植于内心深处,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文化知识、信息技术水平和党内民主意识,以主人般的姿态深入党内民主生活,享受党内民主过程,切实实施党章赋予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以消除党内“数字鸿沟”为出发点,优化党内民主条件

由于广大党员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不尽相同,他们利用互联网参与党内民主的能力和机会也不相同,因此,加大物质、技术、智力等方面的投入,消除党内“数字鸿沟”,优化党内民主参与条件,让每个党员拥有平等参与党内民主的能力和机会,是网络文化背景下深化党内民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要加大物质投入,要加大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物质投入,特别是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物质投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差距,避免将贫困地区党员排除在信息革命之外。其次要加大技术投入,要不断升级和更新网络技术平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网站建设,为广大党员提供便捷、价廉的上网环境;要积极开发电子党务系统,积极创新党的组织形式,确保新经济组织中没有固定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出打工的流动党员等“游离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平等参与党内事务和民主管理;要加大网络民主相关软件开发和更新的力度,提高党内民主网络参与的便捷性、全面性和真实性。再次要加大智力投入,要以各级网上网下党校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网络知识和民主知识教育,提高党员群众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网络信息操控能力和党内民主自觉性。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对高龄党员和文化程度低的党员进行电子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应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三)以发挥网络的民主功能为落脚点,拓展党内民主渠道

著名网络预言家尼葛洛庞帝有句名言:“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可见,互联网不仅为既往的党内民主规则增添了新的变数,也为今后的党内民主渠道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和积极挖掘网络的民主功能,不断开发和完善党内民主渠道:一是网络信息公开。利用互联网推进党务公开,是保证党员群众知情权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各级党组织纷纷在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开辟了党内信息公开窗口,但形式分散、进展不一,不利于党务信息的综合管理和查询利用,必须建立专门的党内信息公开网站,开发相关的党内信息公开软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党内信息公开。二是网络民主管理。要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内民主管理的快捷高效,关键是要加快党员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准入制的技术设计,确保党员网络民主管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三是网络民主决策。网络民主决策是党内民主决策的崭新形式,各级党组织进行了相关的尝试,目前的关键是要加强网络民主决策平台建设,努力拓展党员群众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广度、深度和机会,使党内民主决策由平面决策走向立体决策,由精英决策走向平民决策,努力实现党内民主决策的普遍化、公开化、基层化。四是网络民主监督。网络民主监督具有及时快捷、准入零门槛、虚拟匿名、立体直观的特点,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要健全网络民主监督数字系统,打造一个不限时间、不限空间的数字化党内监督平台;要建立网络民主监督数据库,形成上下互动、彼此监督的灵活运行机制;要完善网络民主监督系统安全,尽快形成全天候网络民主监督体系。

(四)以规范网络民主行为为着眼点,创新党内民主机制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也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文化氛围和人气指数。同时,它又增加了党控制信息舆论的难度,使党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党员独立性却有所增强。正因如此,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纷纷利用网络这一重要平台加强自身民主建设的同时,又对其加强科学引导和严格控制,既鞭策现实中不民主、假民主的行为,也控制网络中滥民主、乱民主的行为。根据党内民主的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规范网络民主行为,促进党内民主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网络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内民主网络化领导,规范党内民主网络化程序,明确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运用网络开展党内民主的责任、权利、义务及相关奖惩规则。二是建立健全党内事务网络公开、网络参与、网络决策、网络监督的相关制度,促进党内事务网络参与的全面化、规范化、大众化,切实扩大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层次和机会。三是建立健全广大党员通过网络参与党内事务的相关纪律,进一步规范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行为,切实提高党内事务网络参与的规范化和实效。

标签:;  ;  

网络文化与党内民主道路的创新_网络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