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机制_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新课程论文,新机制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21世纪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而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实施者——教师,教师的主要舞台是在课堂。那么我们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又以什么样的指标去衡量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研制了课堂教学评价量化指标,并在我们区所有的中学里进行了实验推广。

新课程《思想政治》其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即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不是单向的付出和灌输,而是一种双向的心灵的滋养、专业的成长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顾问”。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各种条件和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形成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与学生一道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要树立生本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要树立学生个性意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十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摸索、反思、认识,再摸索、再反思、再认识。教师在备课时依此反复对照,上课时依此反复衡量,课后依此不断反思,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操作技巧:

第一,用归纳分析法解读使用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用归纳分析法首先对“三级指标”进行认真地分析,作出评定。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再分析“二级指标”,衡量这节课所达到的水平层次。最后得出“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把“一级指标”中的“导”与“学”两部分综合起来便可得出一堂课的总体水平。这样在对“三级指标”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节课的每一个闪光点,以及失误点,由“一级指标”单项的分析,上升归纳出“二级指标”系统的水平,从而分析归纳得出一堂课在整体上达到的水平程度。

第二,师生互动共评,共同提高。

教师在课前可将上述评价量化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堂评价要求,使学生严格按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各级指标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反馈与评价。师生两方面都以这些评价指标为衡量的尺度,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最终形成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从根本上实施新课程,达到课改的目的。

第三,根据不同课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

上述课堂评价量化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不能囿于其固有的框架,要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一些修改或者补充。比如评价量化时可根据诸如研究课、实验课、参赛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考核课、选拔课、评估课、总结课,以及新课、复习课等不同的要求,对分值权重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标签:;  ;  

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机制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