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_杨帆

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_杨帆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17)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对我院肾脏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23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暴露的原因,总结出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锐器伤是最常见的暴露途径,暴露人员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护士,暴露源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冲洗、消毒以及挤压伤口。结论: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所伤,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职业暴露,降低感染的机率。

【关键词】 肾脏内科;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对策;医务人员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82-01

本文中对我院肾脏内科的23例存在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研究,以下是本次的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肾脏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23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其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32岁,平均年龄为(25.8±1.3)岁,其中包括医生5例,护士16例,工人2例,研究生1例,本科14例,专科6例,专科以下2例。

1.2 方法

采用肾脏内科自制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对2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信息进行收集,主要包括有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居住地、民族等)以及暴露情况(病情程度、原因、分布情况、途径、处理方式以及预后效果)[2]。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数(%)表示,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暴露人员的途径有锐器伤、接触血液或者是黏膜者,比例分别是86.96%(20/23),13.04%(3/23)。暴露人员的分布中医生有2例(8.70%),护士有19例(82.60%),工人有2例(8.7%)。暴露源有乙型肝炎病毒12例(52.17%),丙型肝炎病毒2例(8.70%),无传染源9例(39.13%)。暴露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冲洗、消毒、挤压伤口,并对暴露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备案。然后对暴露人员的情况进行后期随访和检查,随访时间分别是受伤的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后,分别对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查,没有发现感染暴露人员。

3.讨论

肾脏内科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个科室,需要经常和患者的血液进行接触,而且肾脏内科的患者基本是身体免疫能力较差,营养不良,需要进行血液透析以及输血的一类患者,在此过程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使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3]。本文中研究结果显示,在肾脏内科最常见的一种暴露途径是锐器伤,其中主要是针刺伤,其发病率高达60%~65%[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所有暴露者中护士的暴露程度最为严重,主要有是因为护士的工作本质,因为护士需要进行抽血、注射、输液等操作,在此过程中难以避免对自身造成伤害。造成医生暴露的主要方面是临床实践操作,如给患者进行腹水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以及床旁血气分析等[5]。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数量逐渐增多,该类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受伤后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冲洗、挤压以及消毒处理,将伤口处的血液尽量挤出,并使用消毒肥皂和流动水冲洗5~10min,并对伤口进行乙醇消毒处理,避免病毒进入伤口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鉴于以上暴露情况给出以下暴露预防措施:

3.1 加强对科室医务人员安全的培训以及监督和指导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需要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减少暴露事件的发生。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年轻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锐器伤的比例为87%左右,本次研究结果也是如此[6]。为了减少年轻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需要对年轻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全面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规范工作中的操作,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3.2 加强工作规章制度的执行,改善操作环境

职业暴露的另外一个关键是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执行,并且有的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操作没有要求,所谓的规章制度只是形式而已。鉴于职业暴露的发生对医务人员身体的伤害,需要医院相关领导引起重视,加强对医务人员操作流程进行监督管理,要求每个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减少暴露事件的发生。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乳胶手套或者是聚乙烯手套,研究发现,戴手套和不戴手套相比,当被有污染的钢针刺破时接触到的血液量少50%以上。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工作中及时佩戴手套,特别是当医务人员有伤口时更需要佩戴手套,在接触携带病毒或者是污染物质后需要及时对双手进行消毒冲洗。刺伤后,及时将血液挤出,并进行冲洗消毒处理。医院对肾脏内科的操作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医务人员将工作所用的物品进行整齐的摆放,操作完成后,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使用后的器械及时进行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病毒的传播[7]。

3.3 提高处理方式的正确性,做好医院的备案记录

当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及时进行血液的挤压、冲洗以及消毒等措施,并及时在医院的备案记录上记录,报告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安排保健科对暴露人员进行观察和后期随访,并对暴露人员的暴露程度、病毒、感染水平等进行详细的评估,必要时给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者是住院治疗。医院可将职业暴露的流程粘贴在肾脏内科的显眼位置,做好对医务人员的保护。

综上所述,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所伤,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职业暴露,降低感染的机率。

【参考文献】

[1]饶春梅,张颖,孙静.不同级别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应对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15,9(21):105-106.

[2]张晖,王宝柱,张焕娥.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控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4,8(S1):823-824.

[3]朱会英,王艳,沈阿丹,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5(32):528-529.

[4]王豪,刘丁,陈萍,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重庆医学,2015,6(3):932-934.

[5]朱丽君.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21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23(01):1071-1072.

[6]张咏梅,江智霞,酒井顺子,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8(11):1285-1286.

[7]乔建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9(1):961-962.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  ;  ;  ;  ;  ;  ;  ;  

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