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的比较研究

我国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的比较研究

徐亦琳[1]2004年在《我国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理念、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管理技术和最为经济的综合服务模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物流实际上是对运输概念的一种延伸,是对传统运输方式的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在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开展物流服务对于运输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契机。当前,我国的铁路、水路和公路运输业都在寻求合适的物流发展之路,必须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挥行业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现代物流。 本文选取了我国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的比较研究这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根据对我国运输业物流服务现状及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并以各种运输方式和产业比较为基础,研究得出以上不同运输行业在发展物流时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物流服务市场选择上的建议,并给出了相关的措施。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运输业发展物流综述,简要叙述了运输与物流的区别与联系,国内外运输业发展物流的现状,我国运输业发展物流的动力与阻力。 第二章根据研究需要对物流服务市场模型进行了一定修正,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业物流服务提供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发现在供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第叁章主要是产业比较研究。首先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通过比较,得出了开展物流时可发挥的长处;然后通过产业经济学中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分析并研究了各自的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现状及其关系,得出产业结构对于发展物流的行为和效果有较大影响,需要从行业角度完善产业结构,在开展物流时也要充分考虑产业特点,提供物流服务的行为和绩效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大力改进。 在以上两章的基础上,第四章分析得出铁路、水路和公路运输业在发展物流中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基于此,第五章结合第二章的内容,提出在物流服务市场选择方面的建议,并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给出可实施的措施。 全文在前人的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的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开展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提供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上述行业的管理机构在物流发展的进程中进行管理提供借鉴和建议。所得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加快我国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郭明伟[2]2010年在《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民生产业,交通运输水平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改进,运输成本降低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又好又快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进行了相应的市场化改革,如放宽准入、政策扶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实施承包经营等多元化管理模式,允许中外合资与合作,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快速蓬勃的发展,其产值和生产率也逐年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又分为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四大运输行业。其中,铁路业发展迄今为止已有百年历史。铁路运输具有高速度和大运量的特点,2008年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为7778.6亿人公里,与1980年相比增长约4.62倍。而铁路货运周转量为25106亿吨公里,与1980年相比增长约3.39倍。到2008年底,营运里程已达到79687.3公里。我国铁路的建设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干支结合,并处于快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我国公路的里程和质量不断得到增加和提高,保障了公路运输的通畅、高效和安全。公路运输业无论在运输里程、客货运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水路交通运输业实施长远而系统的规划,各个沿海港口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逐渐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我国航空运输业在交通运输的四个行业中发展最快,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运输周转速度和安全性。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建设,到2008年民航航线里程已达246.18万公里,与1980年相比提高近11.6倍;客运量总计为19251万人,增长近55倍;货运量总计达到407.6万吨,增长近44.8倍。鉴于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其要素投入和生产率的问题研究逐渐开始。本文在国内外众多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为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证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如下:第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研究和梳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介绍投入产出法、索洛余值法、数据包络方法等主要研究生产率问题的方法。并对我国交通运输业投入和产出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要素投入对交通运输业的产出增长拉动作用以及中间投入的分布特征。第二,本文综合运用单要素生产率、传统的索洛余值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交通运输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和比较,探究交通运输业发展过程中生产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等因素的作用特征。单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的资本生产率呈现下降、劳动生产率呈现上升的特征,这一结果与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的粗放型投资有一定的关系。而铁路运输业等细分行业的单要素生产率变化与交通运输业总体比较波动加大。传统的索洛余值方法测算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生产率都有提高,但是增长不稳定,其中交通运输业总体生产率的变化与铁路运输业较为相似;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生产率波动较大。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的生产率结果是在整个观测期内不断提高,分时期来看,生产率的增速逐步放缓,而生产率的上升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工作作用的结果,但技术进步的贡献要明显大于技术效率改善。细分四个行业的生产率同样有所提高,其中水路和航空运输业生产率增速较快,而铁路运输业生产率的增速低于交通运输业的平均水平。但由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随机误差项,分解结果更能被高估。非参数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显示全要素生产率划分为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同时将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细分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要素可处置度变化率;将技术进步率细化为投入非中性技术进步率和中性技术进步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能实现有关TFP的所有分解,结果更加丰富。交通运输业生产率在波动中有所提高,而四大细分行业的生产率也在波动中不断变化。公路运输业生产率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10.19%,这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是航空运输业,年均增长率为8.59%,其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中性技术进步的增长。最慢的是铁路运输业,这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结果相一致。第叁,利用不同测度方法对交通运输业生产率与国民经济生产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率变化较国民经济生产率的变化更为复杂,而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生产率的提高都归因于技术进步的作用。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研究认为,交通运输业在1980-2008年整个期间的平均生产率增速、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提高增速都大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均水平。而近几年交通运输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放缓,低于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主要是受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率增速下降的影响。其他各子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技术进步率变动都快于国民经济整体变动水平。水路和航空运输业的生产率平均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而铁路和公路运输业则低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的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率年平均值高于国民经济整体的生产率平均值1.5个百分点,资源配置率年平均值低于国民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年平均值0.6个百分点。但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进步率高于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率。本文对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和变动原因。对交通运输业生产率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够为如何提高交通运输业生产率提供有效依据,可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平稳进行作出贡献,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何巍[3]2016年在《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本粘性一词由Anderson S等人提出,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在传统的成本模型下,业务量上升或下降时成本的变化幅度相等,业务量与成本呈简单的线性变化关系。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成本随着业务量升降变化的边际变化率并不相等,业务量上升时成本的增长幅度往往大于业务量下降时成本减少的幅度,呈现不对称的“粘性”现象。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已不能指导人们客观的分析、计划、核算成本,这要求我们要重新立足于现状、从新的角度对成本的特性与变化进行观察研究。随着国内外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本粘性研究的内容开始涉及到多个行业,例如医疗业、制造业、环保卫生业等,但时暂未出现针对交通运输业成本粘性的文献。本文运用ABJ模型,以在我国A股上市的25家交通运输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并以1994-2013年的主营业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特征及行业差异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结构框架、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为成本粘性的文献综述,这一部分将国内外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做出比较,并将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与总结;第叁部分为交通运输业成本粘性研究的设计,这一部分针对交通运输业的成本粘性提出假设,并得出检验结果。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建议与措施。结果表明:⑴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总成本存在显着的成本粘性。⑵随着会计年度的延长,前3个会计年度成本粘性存在进一步加剧的现象,这与成本粘性中普遍存在的反转性特征不符。而在考察四个会计季度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引发的成本增加,与主营业务收入降低引发的成本下降是一致的,说明存在成本反粘性特征。⑶反向性检验没有通过,说明交通运输业在短期内针对市场需求变化而做出的成本调节措施并不明显。⑷不同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成本习性特征。其中,航空运输业的成本粘性特征最为明显,铁路运输业的成本粘性程度较为薄弱,水路运输业则表现出成本反粘性的现象。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比重较大,资金密集度较强,成本结构有其特殊性,因此彻底将成本粘性从企业中撤出不太可行。可行的方式是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从而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发挥到最大效用。研究交通运输业成本变化的具体特征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正确认识成本的变化特征,对资产管理做出正确决策,优化资产结构,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交通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4]2004年在《2020年中国交通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前言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根据中国科协要求,本专题将重点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未来十几年交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技术,以及相应的支撑条件和政策建议。从而支持国家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

戎晶[5]2007年在《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形增长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及人口膨胀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人类必须遵循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因此交通运输在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在注重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谋求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增长的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多品种、多用户、小批量、多批次的产品运输迅速增加,人们出行更加频繁,物流、客流显着增加,这就对交通运输的方便性、及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面对重庆市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对交通运输业提出的新的要求,面对区域竞争所产生的压力,促进重庆市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和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然后论述国内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并总结经验,通过对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总体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论述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最后提出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具体对策。

胡基学[6]2014年在《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流业与金融业、信息业并称为当今全球叁大生产性服务业,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由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带来的。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作为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财税政策在支持物流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对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论证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厘清财税政策的作用范围、选择支持的方式。这也就是本文的目的。全文共七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等内容。正文部分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是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分为四节。第一节对物流、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关系,分析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物流业的特点、21世纪物流业面临的新挑战。第二节对物流市场失灵、物流业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第叁节以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型国家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论证了政府干预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第四节分析了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第叁章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叁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为叁节。第一节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情况。第二节构建了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叁节分别对货物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物周转量与财政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第四章是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分为叁节。第一节回顾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第二节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偏高这一突出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第叁节对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流基础设施质量、物流业税负水平、政府性基金与收费道路车辆通行费以及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是我国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第五章回顾了我国物流业财税政策的演变历史,并分析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分为四节。第一节梳理了2001年以来我国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支持物流企业技术改造;设立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第二节回顾了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演变历史和现行主要税种。第叁节以物流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对当前“营改增”试点以后物流企业的税负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四节对我国现行物流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财政对物流业的支持仍显不足,特别是对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税收政策主要是清理长期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税制,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持性税收政策还比较少。第六章分四节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物流业发展的情况以及这些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将物流业置于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位置优先发展;重视对物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除公共投资外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私人资本参与;运用财税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和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和绿色物流的发展。第七章是对我国物流业财税政策的建议,分为四节。第一节是物流业财税政策的总体思路。首先要明确物流业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财税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应体现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其次要坚持适应现代物流业特点的原则、效率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借鉴国外经验与符合我国国情的原则。第二节是完善我国物流业财政政策的建议,包括:适应物流业发展特点,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增加内河航道建设投入和物流基础设施提质建设投入;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先进物流业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财政支持;增加对现代物流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财政投入;培育和扶持第叁方物流企业;加大对农村物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可以创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方式,通过财政奖励、政府采购、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物流业的发展。第叁节是完善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包括:统一物流业税目促进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对工商企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进行主辅业分离所涉及的税收给予优惠,促进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将物流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国,促进物流业网络化发展;完善“营改增”方案;改革政府性基金,规范道路通行收费等。第四节简要探讨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物流业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交通管理政策等其他配套政策。

肖卓[7]2007年在《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物流是指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目的是运用区域概念和战略的手法解决有关范围物流的各种主要问题。物流系统优化是指确定物流系统发展目标,并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以及行动的过程,它依据一定的方法、程度和原则,对与物流系统相关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更好实现物流系统发展的目标。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物流理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以系统分析方法入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特点,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物流系统,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是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首先阐述物流产业、区域物流和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的相关理论以及云南省区域物流系统的现状,并与云南具有诸多共同之处的广西自治区进行对比研究来分析云南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物流的优势与劣势。接着从云南区域物流的需求入手,在理论和具体方面解释区域物流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需求主要因素,并对物流需求的潜力进行分析。再次,从理论上对物流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云南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云南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和云南区域物流系统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以结果为基础提出云南省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案,并进而提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的政府政策思路、管理与协调策略和扶持与保障措施。面向东南亚、南亚云南区域物流系统优化中最主要的是物流系统网络节点的优化方案和物流运输系统的优化方案。文章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物流理论以及实证结果为基础提出面向东南亚、南亚云南区域物流系统网络节点的优化的具体方案,包括云南区域物流系统网络节点层次的优化、物流园区的优化、物流中心的优化和配送中心的优化;并基于面向东南亚、南亚云南区域物流发展的重点,提出了云南省区域物流运输系统的优化方案,包括云南铁路通道的优化、公路通道的优化、水运通道的优化、航空通道的优化、物流通道的优化和物流管道通道的优化。

林勋亮, 陈挺[8]2015年在《我国运输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物流成本影响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通过选取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基础设施指标和运输设备指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两类指标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我国运输业发展水平两大因素(运输基础设施因素和运输设备因素)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的影响,得出了合理有效发展运输业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正确途径。

曾科[9]2007年在《综合运输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枢纽场站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健全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保障,其基础结构和经营管理将对物流系统的形成和物流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对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关系的新认识,有助于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交通和物流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相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而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结构水平低下,运力结构不够合理,运输效率和效益较低,发展交通运输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多为从单纯提高运输效率的角度考虑,现代物流发展与综合运输体系之间存在许多不协调之处。鉴于此,论文以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对综合运输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枢纽场站布局和发展战略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以及主要发展趋势及其对策措施,并对我国的物流现状进行了论述。第二,论文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和构成进行了研究,阐述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研究比较了不同运输方式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及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并对综合运输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叁,论文在对已有各种综合运输枢纽场站布局方法的模型研究基础上,对综合运输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枢纽场站布局方法(包括布局原则,布局步骤,布局模型)进行了研究。第四,论文对综合运输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措施提出各种建议,包括宏观层面的对策措施、微观层面的对策措施以及各运输部门的对策措施。全文采用理论分析与例证研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重的研究方法,力求做到与国际接轨,系统与局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经验归纳与理论分析结合,对我国综合运输枢纽地区发展现代物流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胡芸玮[10]2014年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指将原按规定应该征收营业税的业务内容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其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值税进一步扩围的重要环节。营改增的内容实质是在商品、劳务流转环节实行全面的增值税制,打破现行的按行业类别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税制格局,它有利于避免重复税,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建立与经济转型、发展更为协调的税制环境。营改增自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六类现代服务业首先开始试点以来,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不断扩大,截至目前营改增的试点范围已从上海的“1+6”模式扩展至全国范围内的“2+7”模式。交通运输业自改革之初就作为试点行业纳入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经过两年多的试点,营改增的实施对交通运输业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试点行业中的交通运输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面,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纳税人身份、税收征管、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影响,尤其注重分析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税负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的整体税负是下降的,但也有部分企业出现了税负上升的状况,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交通运输企业自身不能适当进行纳税筹划和制定适当的发展策略,使得营业成本中可进行进项税抵扣的营业成本占比过低,导致有些交通运输企业出现税负上升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我国制定的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还不够完善,存在税率设置不够合理、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够完整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企业实证考察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部门两个方面提出了营改增的完善措施,以期对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在交通运输业的顺利实施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我国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的比较研究[D]. 徐亦琳. 上海海事大学. 2004

[2]. 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 郭明伟.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3]. 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D]. 何巍. 华东交通大学. 2016

[4]. 2020年中国交通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 交通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5]. 重庆市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戎晶. 重庆大学. 2007

[6]. 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胡基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7]. 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 肖卓. 湖南大学. 2007

[8]. 我国运输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物流成本影响关系研究[J]. 林勋亮, 陈挺. 中大管理研究. 2015

[9]. 综合运输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枢纽场站布局研究[D]. 曾科.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10].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影响研究[D]. 胡芸玮. 青岛理工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我国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