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重要意见_儒家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重要意见_儒家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重要论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断论文,总书记论文,中华论文,传统文化论文,优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精神命脉”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这是从关系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高度,运用全面、发展和实践的观点,在深刻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演化进程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在民族延续和传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总体判断。关于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他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核心精神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习近平从绵延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由此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学思想为核心,但与历史上其他学说相融相通,是多向多元、包容开放的,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丰富的,对国家治理、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关于“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种场合提到儒家文化,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如何认识儒家学说和儒家思想。习近平强调,“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许多观点和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基本观念,有些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思想一致的,不约而同的,有些是独自的贡献,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特别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关于如何对待儒家思想。习近平指出,“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他要求加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国际传播,孔子研究院要承担起国际学术交流的职责,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

      三、关于“永恒魅力”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永恒魅力”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于进一步展示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重要观点:第一,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指出,“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第二,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指出,“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他说,“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他连续用了15个“关于……的思想”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当代以深刻启示。第三,中华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他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第四,中华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认为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他强调,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深刻阐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强调,“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加强道德建设,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同时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他还特别重视家庭建设,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五、关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路径,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关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阐明中国特色,习近平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有扬弃地继承。关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习近平强调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具体来讲,“对适合于调解任何时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互鉴”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文明的重要论断,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文明,习近平提出以下原则: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第二,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第三,要在学习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七、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是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一重要论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推进文化建设、文明进步中的重大责任。关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习近平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关于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方向,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指出,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实现中国化,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新的时代条件下,党肩负着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篇大文章的重任。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发挥中国共产党人在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贯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力思想理论支撑。

      执笔人:周向军,周颜玲,鲁理

标签:;  ;  ;  ;  ;  ;  ;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重要意见_儒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