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论文_李彩菊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入选的38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呼吸道护理,比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数据将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后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312-02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由于呼吸中枢功能出现异常或者意识出现障碍而严重影响呼吸,并将咳嗽反射予以降低,致使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1]。患者血性液体、呕吐物等均会被吸入至呼吸道中,此外镇静药同样会抑制中枢,提升了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入选的38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其中人工气道18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男15例,女4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2.7±7.4)岁,对照组男16例,女3例,年龄16~91岁,平均年龄(53.7±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经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间的临床可比性有所提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模式为基础护理,其内容包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其口腔气道进行护理以及血压值观察等,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呼吸机或者插管方法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通畅。观察组患者护理模式为呼吸道护理,其内容大致如下:

1.2.1意识状态护理 意识状态所呈现的变化可以充分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两者之间联系密切。通常情况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意识形态均存在的障碍,为此护理人员通常会选择痛觉刺激、对话等方法判断意识障碍程度,如果患者意识状态较为异常,医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治疗,予以患者抗癫痫药物和镇静类药物。

1.2.2确保呼吸道顺畅 ①体位。通常情况下排除脊柱损伤的患者选择可将病床抬升15~30°,如果患者的意识较为清楚,指导患者自主翻身;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或者休克,可将头部向一侧偏,以免出现误吸或者室息。创建床头翻身卡,定期对患者进行拍背,对翻身卡进行填写。②吸痰。当患者出现咳嗽、呼吸窘迫或者血氧饱和度降低等表现时,医务人员需要予以患者吸痰治疗,吸痰的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每次吸痰时间应在15秒以下,间隔时间为3~5分钟,在对其吸痰前需要进行高流量氧气吸入,采用呼吸机的患者可以对纯氧键进行长按,保证患者在吸痰前后的吸氧量,成人吸痰负压应在53.3kPa以下,如果患者为切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其吸痰管的直径应小于套管内径1/2,吸氧患者可以将自身每分钟吸氧流量进行提升,延长吸痰时间至3分钟,从而能够充分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以及呕吐物。吸痰管可通过鼻腔和口腔等进行插入,吸痰管需要深入至气管中,在对患者予以吸痰的过程中动作需要轻柔,吸净痰液,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其头部需要向一侧偏,定期对患者进行拍背和翻身。如果患者的痰液表现为粘稠,可以选择雾化吸入方法,将糜蛋白酶、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加入其中,雾化液温度应在32~3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65%左右。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中,需要抬起下颌,放置通气导管,以免舌根出现后坠产生呼吸不畅或者窒息。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无法清醒需要对其进行气管切开,如患者呼吸较为微弱并且潮气量不充分可采用呼吸机对其呼吸功能进行维持。并且定期分析此类患者的血气指标。③气道湿化。患者进行气管内滴注药物,药物包含生理盐水(0.45%),α-糜蛋白酶或者沐舒坦,药液在输入过程中需要将输液器的头皮针端剪去,并且需要将3~5cm内套管插入其中从而对滴注进行辅助,每分钟滴注速度为5~10滴。此外可以选择微量泵注入方法,每小时注入速度为15ml,每日注入量应在250~300ml。气管套管扣需要采用2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外敷,同时可以选择自制的消毒湿化罩将管口罩盖。如血液和痰液等对其产生污染需要及时更换。④肺清扫。将10ml生理盐水注入套管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叩背清痰以及吸氧。

1.3 效果判定[2]

患者效果显效表现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身体相关指标经检查后结果趋于正常,呼吸困难和恶心等临床表现改善效果显著;患者效果有效表现为意识有所恢复身体相关指标经检查后结果改善,呼吸困难和恶心等临床表现有所缓解;患者效果无效表现为身体相关指标经检查后结果依旧为异常。总有效率为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相加。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均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检验时选择卡方,如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7.3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78.95%,两组数据经对比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由表1可知。

表1 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对比[n(%)]

3.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因为身体损伤情况严重,病情极易出现恶化,为此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其实施呼吸道护理[3]。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仅仅对其血压、生命体征和口腔气道进行观察,患者经护理后会提升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

因为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医务人员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进行加强,从而保证整体护理质量[4]。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顺畅,清除分泌物能够对呼吸道阻塞情况予以缓解,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加大呼吸道护理后,能够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而将患者自身的呼吸功能予以改善,从而将疾病的死亡率降低。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预见性。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应急 护理,以免错失患者最佳治疗时机[5]。②针对性和正确性。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当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及时采用护理措施,确保操作正确。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呼吸道护理能够将临床疗效提升,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将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瑞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29-30.

[2]朱尚文.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37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8):130-130.

[3]蔡丽叶.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呼吸道护理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22-123.

[4]白淑贞.79例重症颅脑外伤呼吸道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22-123.

[5]朱家善.呼吸道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外伤28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5):153-153,155.

论文作者:李彩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论文_李彩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