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的要点_亲子成长论文

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的要点_亲子成长论文

幼儿家庭语言教育要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语言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大凡每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4—5年内,未经过任何专门训练而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因而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自然状态下发展的。据此,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尤其是一些家庭,在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及忽视、淡漠、放任的倾向。这种倾向令人担忧。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不重视,二是不懂得如何教育。

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关键期,错过此时期将是终生不可补救的。一些心理学家们认为,语言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人的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可见语言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虽然不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幼儿可以学会听说语言,但是没有相当程度的语言基础,高级心理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从另一角度说,语言是幼儿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不仅是智育问题,同时也与品德教育有关,是构成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

幼儿家庭语言教育在空间、时间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是幼儿园不能取代的。目前看,我国幼儿家庭语言教育处在一种自然盲目、非科学化状态下,一些家长重视幼儿智力培养,但又未能认识到语言培养对智力和品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对家庭语言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明确其中的原则和要求,为此,择其要端如下:

一、鼓励、引导孩子说话

幼儿到了3岁以后,随着大脑迅速发育, 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语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孩子不仅爱学说话、爱提问、爱听别人讲话,也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这时正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鼓励孩子说话。但这时的幼儿毕竟知识经验有限,掌握的词汇很少,生理和心理机能还不发达,还不能准确地把握概念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经常会出现发音不准,表达不流畅或用错词语的现象。3 岁左右的孩子在发音上,可能把“喝水”说成“哥水”,或者说:“妈妈,把我的后腿盖上”,4岁左右的孩子说:“这块不老不少的蛋糕”, “司机把人压死了,给他什么样的规则?”等等。由于受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限制,幼儿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缺乏认识,因此,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准确;又由于其语言与思维的不同步,心理想说的话,通过言语表达时,往往出现重复、停顿、不连贯、吃力等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父母一遇到孩子用词、用句、发音有误,或表达不流畅,就发脾气,训斥、讥讽、嘲笑,甚至给孩子扣上一顶“笨”的帽子,这样就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孩子甚至真的认为自己“笨”,进而造成心理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在表述上出现困难时,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说话,更重要的是应耐心地等待,让其把话说完,家长的耐心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没有耐心,教育必然失败。

有鼓励和耐心还不够,还必须善于引导。首先要注意引导孩子对生活中简单概念的理解,但要形象、直观,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引导。其次是引导其说完整的句子。3—4岁左右的幼儿仍然以情境性语言为主,常常说半句话、不完整的话。此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把没有充分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孩子说:“妈妈,电视!”家长就应该抓住时机:“你说电视什么?是让妈妈看电视,还是让妈妈换一个频道,改看另一个节目?”。类似这样的情况,家长要抓住时机进行语言教育。有利于孩子的语言从情境性的不连贯语言向连贯性语言过渡。

二、耐心、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在这方面首先应该克服的是:打断孩子的讲话,不加思索地做出某种结论性的评价或简单地应付。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讲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啊”,“哦”去敷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其实,有时家长理解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则可能不理解,不管是理解还是不理解,上述态度都不足取。因为它传给孩子的是一种消极的、漠视的信息,实质是反对、阻止孩子说话。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所以家长不但应该有耐心,同时力争让孩子感到家长与他们对话时地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决非专制式的。这样孩子才会放松。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的语言才能充分发展。

此外,当家长忙于工作、家务或心情不好时,面对孩子更要注意自我调控,恰当地对待孩子。这样既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又化解了“说”与“听”之间的暂时“矛盾”。

倾听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一种认真、关注、感兴趣的态度。让孩子感到你是一位忠实的听众,这益于培养孩子用言语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习惯。尽量为孩子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心境、需求,让他人理解自己,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听,本身就具有教育和鼓励的意义。

三、家长做好表率、勇于自我批评

家长做好语言表率,是其作为孩子语言导师的先决条件。故家长要力争做到语言表达的纯洁化、科学化。

语言纯洁化是指不说脏话、粗话。因为幼儿处于语言模仿期,其模仿力极强,孩子许多言语行为几乎就是迁移使用成人类似情境的语言行为,尤其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更多。据有关调查表明,幼儿不文明语言大多来自于幼儿园之外,而更多地来自于家庭。每位家长要切记这样一条规律:“你的孩子说话象你”。因此语言纯洁化的问题,实质关系到对幼儿心灵塑造和品德培养的大事,是每位家长应该注意的。

家庭语言的科学化是指语音、语法、语义合乎标准。家长尽量使用规范语言,少说儿语、俚语,土语、方言、尽量克服语音、语法、语义上的毛病。因为幼儿期语言是成年期语言的基础。一旦幼儿语言教育失误过多,将给孩子未来学习留下许多难以克服的语言障碍,矫正也是相当困难的。家长对家庭语言教育科学化问题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当然,每位家长都不可能一句粗话不说,一句错话没有。而最怕的是一错再错,不及时纠正,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当自己说错话或出语误时,应当及时作自我批评,这本身就具有和很强的教育意义。

四、选择合适的语言训练材料

家庭语言训练的材料多种多样:录像带、故事录音带、画册、玩具等。其中画册、玩具虽然不具有有声语言的功能,但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它们具有促进想象、联想作用,对语言发展起间接作用。对这些材料的选择,首先必须做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要求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都不利。

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听在先,说在后。听是第一位的,说是第二位的,对幼儿语言训练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就需要家庭中多为孩子创设听语言的情境与条件。家长除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交谈,并利用图书、画册、各类玩具等营造语言环境外,最好是根据年龄特点多为孩子精选一些优质的语言录音带,让孩子反复地听,这样既保证了幼儿语言学习的纯化,而且又省时、省力,达到了潜移默化之效果。

目前,一些家长很热衷于教孩子认字,并制做字卡,对此不能一概否定。字是语言的符号,对发展语言有重要作用,但关键是如何教。笔者认为,识字必须要在孩子理解并掌握的事物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必须形象直观,灵活多样,不可强迫,否则将适得其反,影响孩子正常的语言发育。

五、虚心向幼儿园教师及其他幼教工作者请教、咨询

家庭语言教育虽然存在着许多优越性,但是家庭中的语言教育有随意性,计划性差,有其局限性,且缺乏横向比较系数作参照。这些不足往往容易使家长敝帚自珍,孤芳自赏。认为自己的孩子语言发育各方面都不错,可是到了幼儿园与其他同龄孩子一比,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和不足。

新一代家长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文化层次有多高,但大都是第一次做孩子的父母,而且大多为一个孩子的父母,而幼儿园教师则决不是第一次做第一个孩子的教师。他们无论在幼儿教育理论上,还是在教育经验上都肯定优于家长。在这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说是内行。所以作为家长应经常、主动、虚心向幼教工作者,尤其是向幼儿园教师请教、咨询教育的方法和经验,使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科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家庭语言教育的潜力和优势,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质量。对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给予科学指导,也是幼儿教师及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之一。

总之,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绝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整个幼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各级幼教机构和幼教工作者,要对家庭教育给予充分重视和科学的指导,为培养造就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的要点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