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与思考论文_姜乃丹1,张松兴2(通讯作者)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与思考论文_姜乃丹1,张松兴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 110847;2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10034

【摘 要】糖尿病肾病是临床高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国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研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本文现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针灸;发病机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主要并发症类型之一,多由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引发肾小球硬化症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多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其中Ⅰ期患者为肾脏肥大和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病情呈进行性发展,Ⅴ期为终末期肾衰期。当前国内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现阶段,主要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但疗效欠佳。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除了传统的中药汤剂口服、灌肠、耳穴、敷贴方式外,针灸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方法逐渐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症状表现各异,患者发病与消肾关联密切,临床诊疗患者应结合其具体病况,辩证治疗[2]。对于以水肿为主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诊断其为“水肿”、“消渴病”;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属于“肾劳”、“消渴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肾衰尿毒症患者属于“消渴病?关格”,总归于“消渴”、“肾病”范畴。传统的中医学领域中,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疲劳过度有关,患者以燥热为标,阴虚为本,阴虚久矣则阳气耗损、肾元亏虚,日渐发展成消肾。消渴病日积月累,可耗损阴气,导致肾气虚弱,气阴两虚,腑脏失职,出现尿浊症状。肝肾属于乙葵同源,肾精损耗则会造成肝肾两虚,致使肝脏失去濡养,精血无法上乘于耳目,可并发雀目,肝脏失疏则肝阳上亢,血压上升。阴虚久矣则损耗阴气、阳精,导致肾阳亏虚,致使脾阳失去温煦,可发展为脾肾两虚,水液潴留,形成水肿。是故消渴肾病发生在于消渴日久,损伤脏气,无法藏精,日升浊气,经络失充,瘀阻脉络,损及肾络。糖尿病肾病病位发于肾,可累及脾、肝、肺、胃等脏器,属多脏器功能失调,夹杂血瘀、湿邪、痰浊,为本虚标实之证。

2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2.1普通针刺

肾虚血瘀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浊毒日渐积累则会引发糖尿病肾病,取肾俞、太溪可补益肾阳;肾阴,阴陵泉、足三里、中脘可调理脾胃;地机、血海可养血活血,发挥化瘀效用,诸穴配伍可补肾活血。配以支沟、天枢、膏肓、白环俞、中级等穴可经宿便、尿液排出体内毒素,促使浊毒分利,将邪祟引出体外,达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效果。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调控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治疗效果明显[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针药治疗

临床中多采用降糖药、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方式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而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通过取肝俞、脾俞、肾脘下俞、太溪穴,可奏补气健脾、益气养阴之功效;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可补肝肾、益脾胃、活血祛瘀、利水湿,结合患者随症取穴,对于口干者添加承浆、照海;对于自汗者添加复溜、合谷;肢体麻痛者添加血海、曲池;视物模糊者添加合谷、太阳、光明;肢体肿胀者添加气海、三焦俞,诸穴合用可奏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胡静等[4]对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针灸联合益肾活血泄浊方治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机体炎性细胞因子(TGF-β1、MCP-1、TNF-α)表达水平,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调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效果明显。

2.3艾灸与温针灸治疗

临床中在常规降糖基础上,使用清艾条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补肾活血灸法治疗,通过灸膈腧、肾俞,各穴位治疗15min,1次/d,6次/周,2周后即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纠正机体血流动力学异常。在常规中药治疗基础上辅以温和灸肾俞、关元两穴补益肾脾、培元固本,15min/次,2次/d,可有效减少机体渗出尿微量白蛋白,延缓患者病情进展,防控肾功能恶化。但在操作中,灸法容易灼伤患者皮肤,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灸柱与患者皮肤的距离。此外使用补法针刺肾俞、肝俞、太溪、脾俞,配穴取太乙、水沟、水泉、梁门、足三里、支沟、水道、筑宾、偏历、膀胱俞、曲泉、阳陵泉、风池,使用泻法施针,并在关元点燃灸柱,可疏通脉络,增强微循坏、疏利脉络、祛瘀生新、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良好效用。钱莹[5]对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

3 结语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常规西医治疗患者疗效欠佳。中医学历史博大精深,采用普通针刺、针药联合、温针灸与艾灸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结合患者实际病况,辩证取穴,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改善肾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亚兰,何凯颖,王俭勤. 尿肾小管标志物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2018,31(12):111-115.

[2]盖云,张彤,冯雯,等. 益气软坚方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2018,33(4):524-527.

[3]李春雨,郭海洋,崔晶晶,等. 针刺联合糖克煎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CTGF/MMP-9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27(4):330-336.

[4]胡静,路建饶,张冰冰,等. 益肾活血泄浊方联合陆氏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J]. 世界中医药,2019,14(5):1274-1277.

[5]钱莹. 应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型的效果分析[C].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首届全国中青年中医糖尿病论坛论文集. 2019.

论文作者:姜乃丹1,张松兴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与思考论文_姜乃丹1,张松兴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