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以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以小康建设统领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牧区论文,小康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始终是关系全党工作大局的重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农村牧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新时期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赤峰市委宣传部、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通过几年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以开拓创新为宗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运行机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摆到了中心地位,“真抓实干,翻番致富奔小康”成为农村牧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的主流。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要想适应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探索新思路,建立新机制。

1、在实际动作上, 他们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过去单纯的政治说教转变为既重政治教育,又重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二是由以提高农牧民的政治觉悟为宗旨的教育,转变为提高农牧民致富意识的教育;三是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自我循环的“小政工”,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政工”;四是由偏重形式的教育转变为讲求质量效益的教育。

2、在总体布局上, 他们紧紧围绕农牧民“翻番致富达小康”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以小康建设统领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思路,把是否促进小康建设,作为检验和衡量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

3、在工作部署上,他们突出把握宏观调控,不做过多硬性规定, 给基层以充分的创造空间,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弹性和活力,更加贴近农村牧区实际。

4、在保证体系上,重点突出了四个环节:一是信息沟通, 形成畅通、灵敏的信息循环系统;二是约束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和目标管理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疏通血脉,活跃“末稍神经”,明确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宣传员队伍的作用;四是科学评估,将过去以投入力量多少为标准,改变为以是否调动了农牧民积极性,促进了小康建设为标准的评估尺度。科学、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优化了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资源的配置,理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二、以活动为载体,使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与小康实践融汇贯通。

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形成了农牧民生产结构的松散性和劳动力群体的流动性,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双促进了农牧民思维方式的活跃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广大农牧民的思想统一到小康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开展一些有益的建设活动,创造一种农牧民自我教育、自我扬弃、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氛围,形成万众一心奔小康的良好社会心理环境。近年来,赤峰市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建设活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了农村牧区小康建设的发展。

1、以文明长廊活动为龙头, 推动农村牧区两个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贯通全市主要铁路、公路沿线开展的集物质与精神文明于一体的文明长廊建设活动,成为赤峰市农村牧区率先达小康的前沿阵地。经过全市上下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一个以交通沿线和小城镇建设为依据,以路边经济开发为重点,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标志的文明长廊框架已基本形成。截止到1995年底,长廊范围内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农贸市场达106处;公路好路率达76%以上;沿路绿化美化形成了格局;长廊沿线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进展迅速,修水平梯田98万多亩, “五荒”治理173万亩,建生态经济沟310多条,种树123万亩,种草120万亩, 农业生产不断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新兴小城镇迅速崛起,既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也为赤峰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新经验和好做法。

2、以“十星级文明小康户”活动为依托, 实施优化达小康的细胞工程。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优化,社会才能进步。几年来,全市上下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小康户”创建活动。十星级文明小康竞赛内容以热爱集体、尊科重教、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家和邻睦、助人为乐、勤俭持家、环境卫生为主,活动形式上,以农户为基点,形象、直观、新颖,与农村牧区的生产经营形式、群众的文化结构和接受心理相吻合,深受农牧民的欢迎。在活动中突出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注重活动对象的广泛性,吸引千家万户自觉参与;二是注重标准的严格性,逐步提高农村牧区小康建设水平;三是注重内容的针对性,着力解决农牧民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四是注重活动的规范性,加强对“文明小康户”的管理。实践证明,“十星级文明小康户”竞赛活动是新时期农牧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激励的好形式,是把小康目标落实到每个农牧民家庭的有效途径。

3、以小康竞赛活动为动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

近年来在全市开展的小康竞赛活动,既是实现小康目标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又凝聚着广大农牧民多年的企盼和追求。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村牧区各项工作的龙头。全市宣传部门在小康竞赛中主动参与,积极工作,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一是宣传发动,激发苏木乡镇、嘎查村和广大农牧民投身竞赛的热情。通过宣传发动使小康竞赛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对干部群众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使广大农牧民既对实现小康坚定了信心,又认识到了实现小康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引导农牧民克服依赖思想,树立致富意识;三是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农牧民致富本领。自始至终把科技宣传做为农村牧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站点,大力推广科普知识,提供科技信息;四是丰富农牧民的文化生活,把各种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生活指标都纳入竞赛内容之中,一方面促进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活动推动经济发展。

三、以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为目标,合理配置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要素。

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首先是人的思维方式的跨越。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自觉地适应这个跨越。在几年来的全市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中,赤峰市宣传思想战线凭借良好的运行机制,突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意识,从而使其对小康建设的推动更加扎实有效。

1、上下联动, 增强以小康宣传为核心的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效应

在几年来的工作中,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自觉探索,不断完善,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小康宣传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系统。整个系统以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集团作战,产生系统效应。对于常规性的一般宣传,市里统一部署,旗县区分兵运作。对战役性的重大宣传,由市委宣传部统一调度,全力出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上下宣传系统领导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行多种宣传手段并施的立体宣传,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系统效应。

2、合力运作, 扩大以小康宣传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模效应。

全市宣传思想战线的各个部门和单位,都把小康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把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牧区工作中的阶段性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把广大基层单位和农牧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做为自己工作的关注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同唱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歌。通过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围绕小康宣传合力运作,同频共振,扩大了以小康宣传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模效应,在全市农村牧区形成了浓厚的奔市场、达小康的社会舆论氛围。

3、强本固基, 发挥以小康宣传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催化效应。

实践证明,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更新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才能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问题。

首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干部群众“换脑筋”。对领导干部主要是抓好各级理论中心组的学习,使他们明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对党员主要通过基层党校办班培训解决观念更新,带领群众致富问题;对农牧民群众主要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致富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

其次,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宣传,教育和引导农牧民提高科技素质。近年来,全市宣传系统始终把科技宣传作为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宣传培训为先导,以推广开发为手段的综合性活动。现在,全市农村牧区基本做到了村有科技中心户,组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科技在农村牧区各业中的含量大幅度提高。

四、以工作实践为基础,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1、注重精神成果转化,推动大学习、大讨论向更深层次发展。

赤峰市农村牧区的大学习、大讨论工作始终以实施“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抓好市县两级班子学习讨论的同时,采取推动方式向乡镇苏木、农牧民群众延伸,近些年来,全市每年抽调大批机关干部,市、县、乡三级干部,在全市嘎查村党支部中开展“学理论、找差距、创五好、奔小康”活动。以大学习大讨论为动力,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全面开展了一次村级班子的教育整顿,增强了嘎查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精神成果的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1996年,全市农业夺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了57.9亿斤。牲畜总头数达到945.8万头只,牲畜商品率达到35 %,比上年同期增长6.4个百分点。

2、抓好党员教育, 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广大党员在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赤峰市各级党委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党在农村牧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努力在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党性上下功夫。在抓好党员“双学”活动,配合大学习大讨论开展的同时,广泛开展了党员教育“四好”党组织和优秀党教工作者评比竞赛活动。同时还开展了基层党员教育阵地达标升级、命名表彰活动。通过检查验收,共命名64个市级先进基层党校,33个市级先进党员活动室,12个先进党员活动点。通过这一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沟通了党员教育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农村牧区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典型引路, 以英雄模范人物的学习和宣传为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进而为小康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近年来,赤峰市各级宣传部门花大力气进行了先进典型的发现挖掘和宣传推广工作,突出抓了元宝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使这一典型迅速推向全区。在典型人物的树立、推广方面,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刘清河、“农机战线的孔繁森”荀宝才、“党的好干部”张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山村教师杨景龙、王忠孝等先后被作为英模典型推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元宝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的事迹在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中都刊播了系列报道,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刘清河的先进事迹不仅在自治区新闻媒体中以显要位置与读者听众见面,而且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作了报道,并被列为全自治区1997年重点宣传的五大典型之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乌云其木格、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海等领导同志对赤峰市的典型宣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之为“赤峰的英雄共生现象”。

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中心,高擎“翻番致富达小康”这面旗帜,不断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标签:;  ;  ;  ;  ;  ;  

以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