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方式分析及研究论文_吴桂芳,杨超群,张淑华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方式分析及研究论文_吴桂芳,杨超群,张淑华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方式。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以及总结可知0.47%的患者为大肠埃希菌,6.15%的患者为铜绿假单胞菌,17.02%的患者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3.75%的患者为屎肠球菌,0.71%的患者为肺炎克雷伯菌。此外,75%的患者感染发生位置为泌尿道,20%的患者感染发生位置为呼吸道,5%的患者为血液系统感染。结论: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严格防范操作,加大高危病房的管理力度,进行良好消毒等护理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方式;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88-02

多重耐药菌则是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后临床3类或者3类以上抗菌药物出现耐药的细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目前而言,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菌之一[1]。此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423例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男性患者例数为317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06例,年龄最大者为80岁,年龄最小者为10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0.3±10.6)岁。

1.2?方法

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以及总结,统计患者病原菌类型、感染发生位置以及科室来源等。

2.结果

2.1?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经分析可知,2例患者为大肠埃希菌,比例为0.47%%,26例患者为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为6.15%,72例患者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比例为,17.02%,2例患者为屎肠球菌,比例为3.75%,3例患者为肺炎克雷伯菌,比例为0.71%,1例患者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比例为1.25%。

2.2?分析患者感染发生位置

经分析可知,46例患者感染发生位置为泌尿道,比例为11%,245例患者感染发生位置为呼吸道,比例为58%,38例患者为血液系统感染9%,比例为。其它22%。

2.3?分析患者科室来源

105例患者来源于呼吸内科,比例为25%,52例患者来源于肾病内科,比例为12.5%,26例患者来源于消化内科,比例为6.25%,79例患者来源于泌尿外科,比例为18.75%,21例患者来源于胸外科,比例为5%,84例患者来源于神经内、外科,比例为20%,37例患者来源于妇产科,比例为8.75%,15例患者来源于其他科室,3.75%。

3.讨论

3.1 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多重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中的患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护理人员自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以及防控无充分了解,并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以及抗菌药物的不断采用均会引发此现象[2]。经调查后可知,采用的抗生素种类、用药剂量以及治疗疗程和多重耐药的检出率表现为正相关。科学合理的采用抗生素药物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护理人员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遵医嘱给药,给药剂量应准确,注意给药间隔,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防控,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予以护理[3]。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认识程度,提升警惕性,对患者耐药菌的种类、用药后的作用效果、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了解,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监测,告知患者需要按医嘱用药,确保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剂量等,避免患者擅自停药或者更改药物现象的产生。

3.2?严格防范操作

患者主要感染位置为泌尿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这是因为此位置作为生理通道和外界具有相通性,并在此处进行侵袭性操作,部分操作对保护屏障产生损坏,例如内窥镜检查以及气管切口等[4]。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大多数侵入操作能够提升细菌耐药基因,极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操作流程,实现防止病原菌传播的目的。洗手是抑制细菌传播的主要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通常都是用手实现,因此手为交叉感染的传播介质,护理人员需要遵守规定要求实行护理。随后对患者的管道予以护理,特别是气管切开以及留置尿管的患者。在吸痰的过程中应选取合适的吸痰管,此过程中动作需轻柔,避免对气道造成损伤。

3.3?消毒隔离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通常出现多器官疾病,病程时间较长,无良好的机体抵抗力,因此提升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神经科患者病情危重、昏迷时间过长,具有较大的手术创伤等同样会提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此外ICU病房空间较小,探视人员较多,并未进行消毒隔离等促进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产生。因此需要在患者的病床上挂有隔离标志,并在患者病历上进行粘贴,有助于医务人员的了解。患者病室需要定期隔离消毒,对于患者常接触的物体表面需要采用消毒剂予以消毒。患者病床旁应设有垃圾桶,将患者在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分袋存放。

【参考文献】

[1]张曙,陈雪萍.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与预防[J].护理研究,2014(27):3393-3395.

[2]周正.关于神经外科疾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436-436.

[3]蒋丽萍,苏萍,李晓莉等.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382-382,383.

[4]陈芳芳.加强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全科护理,2014(13):1230-1231.

论文作者:吴桂芳,杨超群,张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方式分析及研究论文_吴桂芳,杨超群,张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