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 265300
摘 要:类推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是科学探索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中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对更多知识的领会与把握,注重类推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关键词:创新 想象 类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是我国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对此,学校教育肩负着重大责任。在创新性思维形成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一份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思想品德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的体会是,运用“5字诀”教学法。
一、“比”
“比”即“比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似、相近和相同的知识进行对比,是克服混淆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其意义绝不仅在于克服混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求同、求异的思维品质。例如,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较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比较国体、政体、国家职能的区别与联系;比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比什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比较方法的运用主要有:比概念、比地位、比内容、比特点、比属性、比时间、比作用、比主体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是在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旨下,更应如此。简单地告之答案,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影响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发挥与能力的培养。
二、“替”
“替”即“替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已知的概念、观点或理论,替代未知的材料或论题,并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地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思维灵活性素质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问题时,可以用“发展生产力有什么重要意义”的论题来替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说法来替换;同理,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残渣”事件反映出的是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问题,其内容涉及道德、环保、法制、习惯、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加之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使国人不得不反思随地吐痰等陋习所带来的危害,它所反映出的问题同前者有许多相通之处,也可以从国人素质的角度来分析。实践证明,许多科学发现、发明都同这一品质密切相关,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学生“替代”思维品质的培养,无疑是教育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
三、“想”
“想”即“想象”或“联想”。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个性特点,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照给定的情境性条件,去设想未来或预测未知的结果,从而把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统一起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如果我国政府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你认为美国会出兵干涉吗?面对“霸权、强权”的威胁,面对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面对“台独”器张气焰等事实,对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样不可能拘泥于某一统一的模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或“联想”能力,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打破“标准答案”,从而充分凸现学生的个性魅力,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
四、“组”
“组”即“组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一些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跨章节,甚至是跨年级的知识点),根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加以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例如,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整合成可持续发展专题;将经济建设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整合成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专题;将中国入世、申奥成功、港澳回归、APEC会议成功举行等组合成专题,以此来证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贬值、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反恐、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积极抗击“非典”等组合成专题,以此来证明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合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推进知识横向和纵向的发展,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作用。同时,在知识的重组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提高思维的整体素质。
五、“类”
“类”即“类推”。就是学生根据对某事物特征及属性的了解,将其部分或全部属性应用或迁移到与该事物同类的其他事物上,进而形成对同类其他事物的认知,从而达到知识的推广或深化。
类推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是科学探索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中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对更多知识的领会与把握,注重类推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培养类推能力,应立足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刻领会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将知识迁移到另一同类事物上,从而获得新知。
论文作者:胡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组合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