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滑模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比较特殊的一门施工技术,由于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滑模施工普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对混凝土的连续性施工要求较高。滑模施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多工种协同工作和强制性连续作业的特点,任何一环脱节都会影响全盘,因此,周密地做好施工准备和控制工作是搞好滑模施工的关键。本文从滑模技术概述出发,介绍了水利工程滑模施工技术的优点,谈了水利水电工程中滑模施工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滑模;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滑模施工技术开始得到广泛的运用。滑模施工技术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混凝土施工技术相结合,汲取两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点,弥补其中的不足之处。滑模施工技术由于自身具有很好的优势,被许多的水利施工单位所应用。滑模施工技术设备主要由工具模板、动力滑升设备、施工配件等构成。
一、滑模技术概述
在通常情况下,在滑模施工模板中,主要是以液压千斤顶来作为滑模动力设备的主要动力源,其作用原理是在很多组千斤顶的共同作用下在刚成型的模板表面或混凝土平面带动模板或滑框滑动,在模板的上口分层向套槽内浇灌混凝土,就当在模板内的最下层混凝土浇筑达到了一定强度后,依靠提升机具的作用,模板套槽沿着已浇筑的混凝土模板外表面滑动,采取这样连续循环的作业方法,一直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来完成整个施工。然而与铁路、桥梁等工程所采用的滑模施工技术相比,水利工程滑模施工具有施工结构复杂、控制精度高、混凝土浇筑量大等诸多特点。
1.滑模施工技术在梯形断面渠道边坡施工中的运用。在梯形断面渠道边坡采取滑膜施工中,在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上带动着高3―5米、长4―5米的工具式模板或滑框滑动。就像这样采取连续循环作业的方式,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来完成整个工程施工。
2.滑模施工在U型渠道边坡施工中的运用。在中小型渠道中,采用滑模现技术具有多、快、好、省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中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滑模现浇整体混凝土U型渠道施工中,渠顶轻轨支承悬模机型和以渠床土膜作支承成为其主要的两类机型。农渠、毛渠为主作为其主要的配套工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以渠床土膜作支承机型作为其选择。
二、水利工程滑模施工技术的优点
水利工程施工的结构复杂,施工技术的要求高,为了降低水利建设的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人员要善于掌握新的施工技术,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混凝土滑模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滑模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施工效率高。滑模施工技术解决了水利施工难的问题,加快了施工的速度,缩短了施工的时间,提高施工的效率。可以减少施工成本。滑模技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周转数减少,加快施工的速度,降低了模板的损耗,节省了施工的成本。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滑模施工技术具有连续施工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速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滑模施工的技术要点
1.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工程中的坝体等部位很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从而出现渗漏和裂缝等现象,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滑模施工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防渗和防水性能,所以在滑模施工技术中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一是由于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因此在选用混凝土的原材料时一定要采用优质优良的原材料。而是要设计好混凝土的调配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水与泥的调配比例直接影响到了滑模的滑动情况,如果调配的过于稀释就会导致滑模模具陷入其中,调配过稠则会导致滑模无法在混凝土上成型,最终导致滑模技术无法顺利施工。三是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等,对混凝土的输送、保温、初凝时间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施工质量。
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一是混凝土在浇筑的高度和浇筑的速度方面都要得到均匀的浇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在浇筑过程要匀速前进,同时在振捣时要分区分层等厚度的进行,从吊斗或布料杆中直接浇入模板内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二是尤其注意的是不要将混凝土浇筑到钢筋上,因为这既使在最后的清理工作中,不易清理,又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进而影响着下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3.滑模的控制。一是滑模水平的控制。我们可以利用最常规的水准仪来进行测量比较;也可以利用千斤顶的同步器来进行水平控制。二是滑模中线的控制。为了保证滑模结构中心不会发生偏移,在出线竖井测量中要将激光找准仪与吊线配合使用。
4.模板的滑升控制。一是模板的安装与制作。在滑模施工过程中顶板和墙体是连续进行的,因此钢筋制作与安装的工作量很大,工时很长,相关的交叉作业也很多,同时安装与制作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很差,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在劳动力安排的过程中与其他工种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工程的施工进度。二是在初滑阶段,要有较少的滑升行程,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对整个滑模装置进行带负荷检验,用以避免粘模,同时要检查出模的强度,从而合理确定出模的时间和滑升的整体速度。三是在正常滑升的阶段,每层的浇筑高度应在 200―300毫米之间,并且以这个高度滑升9―12个行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每隔20―40分钟滑升 1个―2个行程的滑升速度和出模强度之间要相互协调进行。
5.滑模施工的纠偏要点。一是利用千斤顶垫铁纠偏的方法。这就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利用钢垫板的作用将千斤顶的底座向需要的一侧相对调整,以迫使千斤顶和支承杆偏移偏离的方向,从而带动整个平台及模板系统向一定的方向滑升,进而达到纠正偏差、纠正扭曲的目的。二是利用顶轮纠偏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已经出模并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整个平台的支点,通过改变纠偏装置的安装位置而产生合适的外力,来达到纠正偏差的目的。三是改变模板坡度平台。当模板滑升到相应的高度后,将模板高度向较偏的一方进行调节,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后续的滑升过程中,采取利用新浇混凝土导向作用的方式来迫使平台及模板系统向着纠正偏差的方向继续滑升,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
四、结语
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堪现状,可知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建设。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滑模施工技术这种似乎为水利水电工程“量身定做”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水利水电工程中滑模施工技术的要点,在实践中对该技术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明龙.水利水电工程的滑模施工探析[J].民营科技,2015,(03).
[2]赵国军.论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4).
[3]付光川.谈滑模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6,(12).
论文作者:张德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千斤顶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