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专业《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论文_汤婷,王琳,陈琳,唐玮蔚

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湖南长沙 410219

【摘 要】本文从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课程设计和学情分析等方面综合介绍临床专业《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临床专业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所用的教材是周春燕、药立波主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为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从本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课程的总体设计以及学情分析等方面综合探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1.课程性质和作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本科生各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和理解临床医学其他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与功能;阐明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变化的途径和规律,以及能量的产生、利用和转化的规律;阐明遗传信息储存、传递、表达的基本规律;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调控方式和规律。课程的目的及作用是给学生提供综合的,连惯性基础內容,使学生在临床背景下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

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学情分析六个方面介绍。

(1)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代谢调节的意义,遗传信息表达等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医学实践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观察分析问题的通识能力;训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毕业后的医学实践工作及继续教育等奠定基础。

(2)教学设计理念

整门课程的设计理念紧扣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辅助实验视频教学,设计小班的启发式情景学习;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侧重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临床知识,着重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职业能力。

(3)教学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讲解,如“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及结构”、“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途径”作为重点章节讲解,个别章节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安排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适时以CBL病案讨论),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系统分类归纳,分节小结重点难点,各章节再以习题的形式巩固。

(4)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5)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动画),同时结合板书教学,结合基础学科,联系临床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启发式、讨论式、自学辅导法、习题指导法等教学方法,个别章节还采取临床案例式、PBL教学方法。举例说明:如采用Flash诠释“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机制”;如讲授酶的不可逆性抑制作用时,加入“农药中毒的作用机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维生素”或“DNA重组及重组DNA技术”课时较少的章节采取PBL教学,设置相关问题,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讲授及讨论来得出结论。这一方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3.学情分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抽象,物质代谢途径反应繁杂,教学难度大;本校学生以文科生为主,化学等理科知识总体欠佳,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个别同学独立自学能力弱。针对以上课程特点及学生现状分析,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提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授课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课后督促学生进行练习。

总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针对课程特点及学情分析,在课前对章节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将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石锐. 浅谈《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设计[J]. 科学技术创新,2011(15):145-145.

[2]武慧敏,郑晓珂,马利刚等. 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糖类化学教学设计案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6:75-77.

作者简介:汤婷(1984-)女,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

通讯作者:唐玮蔚*,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

项目名称:长沙医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长医教〔2018〕82号-38

论文作者:汤婷,王琳,陈琳,唐玮蔚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  ;  ;  ;  ;  ;  ;  ;  

浅谈临床专业《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论文_汤婷,王琳,陈琳,唐玮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