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究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方法论文_李丹,刘文婧,马春爽

浅究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方法论文_李丹,刘文婧,马春爽

天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天津市 300192

摘要:耐汗渍色牢度作为纺织品检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纺织品常规检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纺织品的检测过程当中,耐汗渍色牢度是检测纺织品的重要指标,通过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其颜色是否存在迁移的情况。本文主要对影响耐汗渍色牢度的因素,包括浸泡温度、带液率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耐汗渍色牢度相关检测方法,期望本文的论述,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方法;影响因素;浴比

1 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及其用途和适用范围

色牢度是指通过某种方法阻止材料改变颜色,或者阻止相邻的材料被着色。基于材料不同的存放、使用环境,如制定、存贮、展示等阶段,包括测试阶段也可能会对材料的色牢度有要求。汗液,是指人类汗腺里分泌出的液体,此液体是弱碱性溶液。

耐汗色牢度检测是将已着色的纺织品样品浸泡在人工仿汗液溶液中,在特定条件下,逐级提升检测温度并慢慢干燥纺织品样品。这种检测方法用于评判着色纺织品的耐汗色牢度,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的织物的染色、印花以及其他着色方式的色牢度检测,也可以测试被染色纺织品上的染料。

2 耐汗渍色牢度检测的影响因素

当前,在纺织品常规的检测项目当中,耐汗渍色牢度是至关重要的检测项目。与此同时,它也是《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要求进行检测的项目。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方法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主要适用于印花、染色等类型的织物,并且该方法凭借其强大的优势,成功的实现了对多样化有色纺织品耐汗液作用的坚牢度[1]。《纺织品 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中,尽管在耐汗渍色牢度,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检测项目,但是在其实际的标准当中,仍然存在诸多尚未明确的地方。例如,在带液率以及具体的夹板数量,还包括汗渍仪具体的防治方式等内容,尚未作出明确的相关规定。现有的其他耐汗渍色牢度标准,例如,JIS L 0848 - 2004、ISO 105 E04- 2008、以及AATCC 15 - 2009等方面的具体检查方面存在严重的差异性。现阶段,我国相关的检测机构,对于具体的而同一检测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然而,上述部分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于部分等级判别临界值上的产品具有严重的影响。通过对上述耐汗渍色牢度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要求。只能够在某种影响程度上加强对其大小进行控制,并对当前的方法进行优化,进而提升耐汗渍色牢度的准确性。

3 实验部分分析

3.1实验样品

卡其色棉机织物,锦针织物,聚酯机织物,藏青色涤粘织物、蓝色粗纺毛织品、灰色全毛呢织物等材料。

3.2 实验药品

氢氧化钠、氯化钠、L-组氨酸盐酸盐、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等。

3.3 实验仪器

MP200B 型电子天平、YG631 型汗渍色牢度仪、Y902 - C 型汗渍色牢度烘箱、电脑测色仪等

3.4 实验原理

经过人工汗液浸泡后的组合试样,通过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仪,对浸泡后的组合试样进行加压处理,然后经过干燥,对其组合试样进行变色评定。

4 结论与讨论分析

4.1 设计实验方案

4.1.1 确定正交试验因素

当前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耐汗渍色牢度相关标准规定,以对比的方式加强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其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GB/T3922—1995、JIS L0848 - 2004、AATCC15 - 2009、ISO105 E04 - 2008,四种不同类型的参数进行分析,其中GB/T3922—1995、其带液率尚不明确,JIS L0848 - 2004并没有汗液滴下,AATCC15 - 2009其带液率为125%,ISO105 E04 - 2008,其带液率100% ~ 150%。此外,在夹板数量方面,除了GB/T3922—1995与JIS L0848 - 2004尚未明确,在汗渍仪防治方式方面,除了GB/T3922—1995没有明确外,其他三种都是采用垂直的方式进行。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在对带液率、汗渍仪放置方式、夹板数量、以及浴比等方面进行对比,四种因素的规定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过实验可以分析出,可以判断出4中因素为正交实验因素。

4.1.2 正交实验水平的确定

4.1.2.1带液率

当前,在我国现有的带液率检测方法当中,相对较为常用的主要有3种。其一,将夹板从汗液当中取出来,然后在对其进行挤压。其二,将夹板从汗液当中取出后,不对齐进行挤压。其三,将挤压后的夹板从汗液当中取出来。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可以看出,不同夹板的的使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其带液率出现不同,然后,对于部分相对较为轻薄的织物、以及部分不吸水的织物、其带液率比较接近。

4.1.2.2 浴比

GB /T 3922—1995 中明确规定,在进行浴比为1∶ 50 的测试方式时,其对应的换算方法为采用固定了为70ml的AATCC 15 - 2009进行换算,然后在波动范围内,对浴比的波动值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影响结果。经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组合试样,其质量都会在2g左右,而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试样,其质量在1.2--3.4g左右。

4.1.2.3 夹板数量

在 GB /T 3922—1995与JIS L0848 - 2004中,对于夹板的具体数量,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因此,当前各个检测试实验室,会结合织物的薄厚程度对夹板数量进行确定。而AATCC15 - 2009给出的夹板数量为21片,ISO105 E04 - 2008给出11片。根据以往实验室的在夹板数量方面的研究显示,其夹板数量大体上可控制在11-31的取值范围内。

4.2 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在正交实验过程当中,浴比、夹板数量等要求,相对不够为严格,而带液率通常会被忽视掉。对不部分容易吸收水分、并且部分相对厚重的织物而言,当其带液率在150%时,则该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稳定,而对于不易吸收水分、并且衣物相对较为轻薄的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带液率变化较小,说明不需要对其进行带液率进行控制。

5 烘箱温度

《耐汗渍色牢度实验方法》中规定一种汗渍快速实验法,然后将纺织品置于70摄氏度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烘干一小时,通过该种方法能够快速对纺织品进行汗渍判定。然而,当前这种验证方式与常规验证方法基本一致。但是,快速法却存在一个弊端,对于毛贴衬织物的沾色产生较大的影响。

6 安全防范

以上耐汗色牢度检测流程必须全程在实验室进行,操作符合实验室操作规范、规则,在实验室所有区域须安装安全玻璃。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了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进行分析,以实验的方式对带液率、浴比、夹板数量、以及汗渍仪器放置方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进而总结纺织品的耐汗渍色牢度。此外,再具体的实验过程当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步骤、实验环节、提升实验质量、保障其实验结果的精准性,对于提升耐汗渍色牢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葵,徐鑫华.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标准比较[J].印染,2007,(11):39-41.

[2]黄怡婧,周炜.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的优化[J].上海纺织科技,2013,41(10):48-49+62.

[3]张晓庆,李海林,汤海涛,杨雪侠,常倩倩.毛皮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的探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7,27(06):55-56+64.

[4]潘葵,徐鑫华.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标准比较[J].印染,2007(11):39-41.

论文作者:李丹,刘文婧,马春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浅究耐汗渍色牢度检测方法论文_李丹,刘文婧,马春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