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论文_罗彪

1张家界民族骨伤医院;2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由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常规的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常规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股骨内侧钢板固定。观察并分析参与此次实验所有患者1~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组内相对比,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12%),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骨折,在术后做到了股骨内侧支撑加强,避免后期骨折再移位,避免股骨颈短缩,有利稳定骨折端,有利于骨折愈合,其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侧钢板;空心钉固定;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

在科技、交通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中青年中不稳定型股骨的骨折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交通造成的创伤、滑板鞋等运动器具造成的伤害、高处坠落等均是造成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骨质尚且好的中青年来说,因为其骨质的致密性和肌肉的丰厚性,造成不稳定型股骨骨折一般都是有较大的创伤,多为移位骨折,因此治疗过程都较为复杂且有难度。而原有的治疗方法治愈效果较为落后,则我院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70例就诊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45.55±8.23)岁;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43.31±8.86)岁,且参与此次研究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行。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选取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中青年;(2)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符合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3)患者或家属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1)身体素质极差者;(2)患有骨肿瘤患者;(3)精神障碍患者;(4)患者或家属拒绝此次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首先对患者进行腰部的局部麻醉,患者采用仰卧式,其次在手术中垫高髋关节部位,对尽可能解剖复位进行切开,最后将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固定。麻醉方式相同,观察组在在此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联合股骨颈小转子内侧4孔小重建钢板塑形后跨骨折线进行内侧钢板固定。术后,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切口处理,术后恢复治理均相同。

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观察指标为术后1~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与两组患者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时,均由同一组医师共同进行。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以卡方X2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2组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优于术前,且由表1与表2可知,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Harris评分,详见表1,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详见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现如今,在中青年中不稳定型股骨的骨折出现微增长的趋势,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在术后骨折再移位、股骨颈短缩、股骨坏死等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中青年在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术后由于骨折不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高,力学是术后骨头坏死的重要影响因素,股骨所承受的压应力、张应力和弯曲应力与手术中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密切相关,而传统的固定方式不利于应力的释放,会造成股骨颈短缩以及生物力臂缩短,但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可以加强股骨内侧支撑,避免后期骨折再移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因此本次研究采用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来探讨其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70例在我院就诊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根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和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在空心钉固定的原有优势基础之上,联合钢板的支撑增加了抗剪切力,钢板的支撑固定在股骨内侧,实现最大固定强度,内侧支撑钢板为股骨颈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避免股骨颈短缩,有利稳定骨折端,故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观察发现,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也得到改善,观察组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方式更具有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对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成,周仕国,林世水.股骨内侧支撑钢板联合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5):81-83.

[2]李梁,梁学振,滕加文.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34):80-82.

[3]朱锋. 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D].苏州大学,2014.

[4]朱锋. 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D].苏州大学,2014.

[5]吴强,贝抗胜,刘建平,姚汉刚,立宏伟.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加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1(03):172-174

论文作者:罗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股骨内侧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论文_罗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