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研究综述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研究综述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研究综述

管爱花 王升臻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阴223300)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学者们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研究方法与依据、根源和条件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丰富和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一些具体细节上,还存在一定分歧,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元问题,也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前提。自学科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起源问题较少引起学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学科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起源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何时产生的问题,即单纯从时间上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另一方面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和条件。

1.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问题

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时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另一方面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时间的方法和依据。这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时间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1.1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话响起,“妈,小文怀孕了,你准备好,我后天去接您。妈,小文真听话,二胎政策刚下来,她就怀孕了。哈哈,妈你高兴不?”

第一,“原始社会起源论”。这一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有人类社会,就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此观点在当前学界不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王礼湛、余潇枫提出,“自从原始社会形成之时起,同时也就有了原始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1]。但他们并没有说明原因。进入21世纪,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深入发展,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了学术反思。2012年,王升臻撰文探讨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起点不是阶级,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生”[2]。之后,王升臻与华中师范大学何祥林等人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学术争鸣。2015年,孙其昂也提出,有人就有思想,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内生机制”[3]

第二,“阶级社会起源论”。这一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事情,这也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在原始社会有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上也存在一定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原始社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萌芽。如张耀灿提出,在原始社会里,只有思想道德教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加进了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政治教育还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成分,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4]。余仰涛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的应是原始社会的思想工作。在原始社会里,由于那时生产资料是原始公有,没有产生阶级,所以原始社会成员之间在思想上的相互联系,还不是政治思想方面的联系。“因而人们之间在思想上的联系还不能称之为思想政治工作,而只能称之为思想工作”[5]。仓道来认为,“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除原始人群居的野蛮时代,人们一直在进行着思想教育”[6]。骆郁廷等人认为,由于原始社会的政治活动不具有阶级性,所以原始社会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形态”[7]。也有学者虽然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方面,但又强调它是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的一种客观存在。如陈万柏提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特别是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具有普遍性”[8]

从认识根源、实践根源和价值根源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发生问题,是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学界达成的最新共识,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起源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由于在测试中,小学一年级被试学生加减法口算广度的最大值为3,根据统一性的比较原则,在口算速度的统计分析中仅选取各年级的被试学生在“一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这4类口算广度在3以内(含)口算类型的测评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无产阶级社会起源论”。这一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无产阶级创立的范畴,应以无产阶级的产生为标志。如邱伟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开始的,它是伴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11]

概言之,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展开了学术探讨,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这对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起源问题的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是过于重视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甚至否认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我们认为,原始社会固然不存在阶级政治,但原始社会存在氏族政治。学者们为什么只是将阶级政治作为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时间的依据,而不将氏族政治作为判断依据,缺乏充足的理由。

另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不加区分,笼统地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概念,是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的概念。但这一概念不是人们凭空的主观臆造,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范畴。遗憾的是,学界在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没有给予相应的区分。正如有学者所言:“以往人们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不加区分的,或者说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区分”[12]。因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时间更要注意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问题。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以及高血糖致使的多器官损害并发症。T2DM的特征性病理生理损害为胰岛B细胞功能失调以及机体的胰岛素抵抗(IR)。T2DM引起的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血管病变,这两种病变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是一个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骆郁廷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从认识根源、实践根源和价值根源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问题。骆郁廷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认识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实践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认识和解决社会实践中思想与行为的矛盾,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来影响人的社会行为;价值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一定主体的需要,实现一定主体的根本利益。[27]

1.2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时间确定的方法与依据

徐渭《畸谱》称:“五十三岁。除,释某归,饮于吴。明日元旦,拜张座。”[1]1329万历元年(1573),徐渭在张氏父子等人的努力下,加上适逢万历皇帝登基大赦,在除夕终于保释出狱。徐渭没有忘记张氏父子的情谊,元旦即去拜访了张氏父子。这年冬天,元忭因父病归越,开始编纂会稽县志,“今之文学士优于史无如徐生渭者”[4],同时推荐徐渭来参加编写工作。万历《会稽县志》中的序文总论,均出自徐渭手笔。

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时间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历史回溯法。这是摩尔根和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摩尔根认为:“人类必须先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状态。……在文明阶段以前的每一个阶段中,人类的发展步步向前,这一点同文明阶段的历史所记载的情况完全一致”[14]。因此,现代人在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初期的情况时,“我们循着人类各项进步途径回溯到人类最先出现的原始时代,同时,将人类主要的制度、发明和发现按其出现的先后一一逆推上去,就会了解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进展了”[1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也提出,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经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16]。因此,学界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时间问题时,也是先从当前成熟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概念入手,然后再逐渐往前进行历史回溯。但由于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从而导致在运用历史回溯法进行研究时,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

我们认为,借鉴历史回溯法无疑是对的,但在运用历史回溯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逻辑推理不代表历史事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问题是一个历史事实问题,我们依靠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还需要一定的历史史料来作支撑。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时间,既要坚持历史回溯法,还要有充足的历史资料来佐证。对一个历史事实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假设和逻辑推理上。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时间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逻辑推演上,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予以佐证。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不具有本体论意义。阶级性、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是成熟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但它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都将阶级性、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看作成熟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以此为基点进行历史回溯。但问题是本质是否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呢?只有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本质才是我们进行历史回溯法的前提。但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阶级性、政治性或者是意识形态性都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所以,以此为基点进行历史回溯,难免有重复论证的嫌疑。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的时间问题是一个无法进行历史还原的事实问题。所以,当前学界的研究主要依据是以成熟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为基点,进行历史回溯的逻辑推演。但如何才能避免出现布留尔所说的“不是在事实本身中去找解释,而是用现成的解释去套事实”[17]的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时间研究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和条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因何而生,它的产生都需要哪些条件?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主要有张耀灿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第三章第一部分、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第一节、李合亮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杨威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发表相关论文中涉及到这一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

近年来,学界主要从人的本性、人的需要、现实的人以及实践根源、认识根源、价值根源等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从表面上看,人的本性、人的需要、现实的人、社会实践似乎是不同的视角,其实它们之间是相通的。最值得关注的是骆郁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从认识根源、实践根源和价值根源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发展问题,标志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4)检测:在确定每一层的碾压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碾压试验的要求,对相关的频率、试验项目进行精准的测量和计算,确保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的碾压施工。

2.1.1 从人的本性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前提或基础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但只有人的生存和发展还不够,还需要其他一些社会条件。

LS accounts for 3% to 5% of all CRC[25] and it is the commonest inherited colon cancer syndrome. The average age of malignancy in LS is 44 years, vs 64 years in sporadic CRC[3,17].

第一,人是政治动物。人的本性决定了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有合群的需求。亚里士多德指出,“不能在社会中生存的东西或因为自足而无此需要的东西,就不是城邦的一个部分,它要么是只禽兽,要么是个神,人类天生就注入了社会本能,最先缔造城邦的人乃是给人们最大恩泽的人”[18]。所以,有学者就提出:“人的本性有合群的需求,组成一个稳固的可以依赖的共同体、社会有利于个体的生存,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存在恰好可以满足人的这一政治社会化的需求”[19]

这一观点认为,人是政治动物,所以人需要政治社会化,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这一视角无疑是对的,但问题是对“政治”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的分析就产生了分歧。对于“政治”内涵的理解,上文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人是“符号动物”[20]。卡西尔认为,只有从符号的视角,探讨人的本性,才能理解人的独特之处,为理解人打开新的道路,即通向文化之路。因此,有学者从文化符号视角,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出自人类传承规范性文化的客观需要”[21]

这一观点对于摆脱当前学界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过程中,过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的根源,相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起源过程中的目的性根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1.2 从“现实的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

社会的形成是以“现实的人”的产生为基础,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基础。“只有当人成为‘现实的人’,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才能产生”[22]。这种观点把“现实的人”的产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基础是对的,但把“现实的人”定位在“阶级人”上就值得商榷了。

2.1.3 从人的需求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

杨秉奎提高声音:“我过去了啊!”说着,便扯下一条麻袋,走到“隔墙”那边,见上海女知青周萍缩在一个角落,双手捂脸,继续哭着。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教育产生的根本性因素是“人的需要。”从这一视角看,“人的需要的确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23]。但“人的需要”具有历史性的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如何将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有机结合起来,还有待深入研究。

2.1.4 从实践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

人类实践包含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三重关系,即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也包含着上述三重关系。所以“要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与价值关系中,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发生的实践根源、认识根源与价值根源”[24]

要使我们的无人售货机能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必然会使用对应的支付开放平台所提供的SDK接入支付平台。大致过程如下。

上述几种观点,从人的本性、“现实的人”、人的需求以及实践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归根结底都在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没有人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有学者说,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是“人的生成与完善的伴生物”[25]

2.1.6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认识根源、实践根源和价值根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是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问题的理论依据。张耀灿等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的阐述,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性问题。他们提出,“从社会与人的实践性本质、人的社会性本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思想的角度”[26],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问题,对于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起源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1.5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论述

舍利容器的发现,为柴达木盆地佛教传播路线、与中亚文化交流,舍利信仰与本土土著信仰的结合和杂糅等重大的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学科的起源时间,学界是没有异议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源的时间问题。一般而论,理论研究大都是滞后于其相应的人类实践活动,这是所有人类社会理论研究的共性问题。蔡元培在谈及伦理学说起源时指出:“伦理界之通例,非先有学说以为实行道德之标准,实伦理之现象,早流行于社会,而后有学者观察之、研究之、组织之,以成为学说也”[1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无疑也是滞后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就导致理论研究起源的时间和与之对应的实践起源时间的不一致,从而给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时间带来较大的困难。

第三,“近代资产阶级社会起源论”。这一观点认为,应以政治教育是否成熟为标志,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诞生的时间。根据这个标准,陈立思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诞生于近代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但又不至于延迟到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以后”[9]。金林南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意识形态政治,“这种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为主要政治实践内容的政治形态的实质就是意识形态政治,它产生于人的主体性得以确立的近现代”[10]

2.2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条件

自古以来,学界关于人的本性的看法是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追问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源于阶级社会,而不是原始社会或者其他时间。学界在无法进行事实还原的情况下,主要依靠的是逻辑推演。

2.2.1 物质条件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活动肯定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增长,人们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有学者称,“物质生产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终极根源”[28]。物质生产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重要条件。基于此,有学者把利益对抗与冲突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重要条件。“从利益维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就要考察利益关系的协调、利益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历史联系。……从这一历史联系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唯物主义阐释,对于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根基或具有重要意义”[29]

重视物质生产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作用无疑是对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只重视物质生产实践这一条件是不够的。由上所述,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那么探讨其起源的条件就不能够忽视人的自身的生产。

当数据包是以HBF模式转发时,数据包目的节点是t,雷区FAR为F。节点si是任意一个节点。而节点sj是节点si的一个邻居节点。从节点si至节点sj的HTHS表示为

巩膜扣带术包括巩膜加压术、环扎术,其通过在眼球壁上加压,造成巩膜向内压陷顶压裂孔,促使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接触复位。巩膜扣带术常用于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或周边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尤其适用于有晶状体眼的年轻患者。巩膜扣带或巩膜环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屈光度改变、感染、眼前段缺血、青光眼、巩膜扣带/环扎带脱出或腐蚀、浆液性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黄斑皱褶及复视[1,2]。巩膜全层腐蚀熔解是其中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常见于病理性近视等巩膜较薄的患者,可致持续性的低眼压与眼球萎缩[3]。

长期以来,哲学界认为,只有物质生产实践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身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次要的作用。忽视人类自身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界长期存在,从而导致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时很难用全面、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相关学术研究。所以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就呼吁:“忽视人类自身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历史作用,是我国哲学理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这也必然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能作出全面的、准确的解释。”[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自身生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31]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等篇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但由于受当时历史科学的局限,他们没有对“两种生产理论”作更为详细的说明。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时忽视人类自身生产的理由。

历史事实表明,没有物质生产,人类社会就难以存在,反之,如果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不存在物质生产实践,更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所以,人类社会的两种生产是同时存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作用的主次有所不同。在原始社会,由于物质生产实践落后,对社会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人类自身生产一方面是自己生命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他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还是他人生命的生产,不仅仅只是肉体的生产,它还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生命的再生产。从这一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的生命的再生产。所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尤其是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根源时,就不能忽视人的自身生产的重要作用。

2.2.2 意识条件

⑴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多见于肝脏的右叶,多有黄疸症状,肿瘤结节大小不定,质地硬实,无包膜,呈块状或弥漫性细小颗粒状突起,色灰白、灰黄、灰红、灰绿,并多见出血、坏死。镜检:癌细胞为多边形,呈条索、团块、腺管状排列。胞浆淡伊红色,胞核圆、椭圆,分裂相多见。癌细胞团块之间有纤维组织分隔。

关注服务消费带来的用户流量和增长空间。当家电市场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消费者的市场化选择不足,市场上主要比拼的是渠道和产能。随着普及需求逐渐被满足,产品质量、产品口碑、品牌的比拼开始主导市场,而后演变为技术的差异和体验的竞争。而如今,我们认为家电是会场进入了一个服务消费导向的时代。以服务为入口来接触消费者,与消费者建立链接和信任,以全面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换新需求和成功实现品牌购买的切换,最后达到截流消费和向自身产品引流的目的。

人的活动是带有主观目的性的,是“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3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意识条件是指主体意识的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方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生的前提和基础”[33]。主体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它有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是指个人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参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一定社会群体的认同意识。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社会化”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少年儿童为对象,主要研究个体如何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广义社会化”是指社会化不仅包括“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还包括内化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学习角色技能、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观点是20世纪50年代后,在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和A.英克尔斯等人的推动下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社会学界所普遍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既应该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群体认同意识,也应该包括内化一定社会价值观、学习角色技能、不断适应社会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与创新意识。

但目前学界较少关注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群体认同意识,更多的是把内化一定社会价值观过程中所形成的阶级意识或个体自觉意识作为起源的意识条件。这一观点内涵着这样一个理论假设,即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意识条件。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必然要有儿童的社会化问题,这是任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文明社会,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分化,导致内化主流社会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但这并不能否认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承担起儿童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任。因此,在没有个体主体意识的产生之前,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需要存在。所以不能将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意识条件。

总之,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探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共识。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研究在一些具体环节上,还需进一步深化和挖掘,为丰富和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礼湛,余潇枫.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58.

[2]王升臻,李俊奎.“广义政治”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起点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9):176.

[3]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3.

[4]赵康太,李英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5]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0.

[6]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9.

[7][2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6,40-44.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9]陈立思.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10]金林南.从政治的意识到意识的政治 [J].思想理论教育,2010(19):32.

[11][24][28][33]杨威.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0,105,107,199.

[12]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3.

[13]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5.[14][15]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1,21.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

[17]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

[1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19][21][25]段建斌,祝黄河.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分析的三重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2(4):16,18,19.

[20]恩斯特·卡西尔.人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

[22]侯丹娟.论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产生的基础、条件和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1.

[23]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9.

[26]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1-114.

[29]李维昌.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利益维度[J].学术论坛,2009(7):49.

[30]王贵明.试论人类自身生产的历史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探讨[J].探索,1986(5).

[3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3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57(2019)03-0001-06

收稿日期: 2019-02-02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使命研究”(2019-ZZJH-379)

作者简介: 管爱花(1968—),女,江苏洪泽人,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伦理学;王升臻(1979—),男,山东青岛人,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渠正堂)

标签:;  ;  ;  ;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