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镧钛酸盐的制备与改性

层状镧钛酸盐的制备与改性

张莉莉[1]2005年在《无机层状纳米复合物的软化学法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造新型纳米及亚微米结构材料是当今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软化学法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进行化学反应制备材料,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制备方法之一。本文以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钙钛矿型层状镧钛酸盐为研究对象,将软化学法运用到其制备及改性的有关环节,制备以K_2Ln_2Ti_3O_(10)为基础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形态、层间反应即交换/嵌入反应、光催化性能等,主要内容如下: 采用了两种软化学法——硬脂酸法及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系列超细层状材料K_2Ln_2Ti_3O_(10)及K_2Ln_(2-x)Ln’_xTi_3O_(10)(Ln,Ln’=La,Pr,Nd,Sm,Eu,Gd,Dy),系统研究了Ln对K_2Ln_2Ti_3O_(10)晶体结构的影响,证明Ln~(3+)的离子半径是能否形成钙钛矿型层状结构的决定性因素。解析了K_2Ln_2Ti_3O_(10)(Ln=Pr,Nd,Sm,Eu,Gd,Dy)系列晶体的结构,得到了未见文献报道的Ln=Pr,Sm,Eu,Gd,Dy的晶胞参数及指标化结果。对形成K_2Ln_2Ti_3O_(10)的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发现了由中间产物KLn_2Ti_3O_(9.5)向目标产物转变的过程。探讨了用硬脂酸法合成KLn_2Ti_3O(9.5)系列产物,产物为20nm×20nm左右的方块状小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新化合物。对K_2Ln_2Ti_3O_(10)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软化学法的产物活性明显高于固相反应法产物:K_2Ln_2Ti_3O_(10)的催化活性按Dy>Gd>Nd>Sm>La顺序递减,通过对其能隙的分析解释了其活性顺序;Ln位的部分掺杂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光催化活性。 系统研究了K_2La_2Ti_3O_(10)的层间软化学反应——酸交换及烷基胺预撑反应,考察了原料的尺寸、酸种类等因素对酸交换及烷基胺嵌入反应的影响,并对酸交换的动力学及交换产物的拉曼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酸种类对酸交换反应速率、交换产物层间距及层板结构的影响规律,进而影响了烷基胺的嵌入过程;酸交换及烷基胺嵌入产物的层间距随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而硬脂酸法制备的超细K_2La_2Ti_3O_(10)在HNO_3交换介质中可完全剥离且剥离后的单片层自行卷曲成纳米棒,小尺寸的H_2La_2Ti_3O_(10)在正丙胺预撑过程中也出现了剥离现象。 将软化学法引入层状化合物的改性过程,采用柱撑、担载、包覆工艺制备了系列以为K_2La_2Ti_3O_(10)基的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产物的光催化活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柱撑法改性产物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探索了K_2Ln_2Ti_3O_(10)及KLn_2Ti_3O_(9.5)系列材料在火炸药领域中的应用,发现二者对AP热分解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而KLn_2Ti_3O_(9.5)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K_2Ln_2Ti_3O_(10);

刘冠鹏[2]2004年在《层状镧钛酸盐的制备与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钙钛矿型化合物镧钛酸盐是一种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功能材料。本文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成功的制备了K_2La_2Ti_3O_(10)、Na_2La_2Ti_3O_(10),并结合XRD、TG/DTA、FT—IR等手段初步提出了反应过程。对层状K_2La_2Ti_3O_(10)的改性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酸对交换产物的影响,对酸交换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n=0.716,表观速率常数k=-0.01s~(-1)。在回流的条件下采用一步反应成功将不同的长链胺引入层间。 采用不同的过渡金属对K_2La_2Ti_3O_(10)进行担载改性,对产物的紫外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产物的能隙随担载金属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并对担载产物光催化降解苯胺进行了研究,当溶液pH值为10,催化剂投入量为1.5g/L时催化活性最佳。发现担载不同金属的催化剂,其光催化活性在最佳担载量时有所提高且与紫外能隙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后,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热稳定性SiO_2—La_2Ti_3O_(10),实验证明它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2h对苯胺的降解率可达89%。

董敏[3]2006年在《水热合成钛酸盐粉体的掺杂改性研究及在线热分析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钛酸盐包括钛酸钡,钛酸铋等以及其各自掺杂系列是目前颇为流行的电子陶瓷材料。钛酸钡(BaTiO_3)是性能优异的强介电和铁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热敏电阻器、多层陶瓷电容器、电光器件和DRAM器件。钛酸铋(Bi_4Ti_3O_(12))具有优良的铁电、电光特性,自发极化强度大,居里温度高,矫顽电场小,抗疲劳性能好,在现代微电子、微电机系统、存储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掺杂特定元素对钛酸盐材料进行改性可满足不同用途所需的温度特性、介电常数和频率特性等。总之,随着电子元件的飞速发展,钛酸盐粉体在航天、火箭、电力、视频设备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钛酸盐粉体的制备方法有:固相法、熔融法、高能球磨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其中水热法制成的纳米粉体纯度高,粒度分布窄,团聚程度轻,晶粒组分和形态可控,反应活性好,有利于掺杂,是陶瓷粉体理想的合成方法。本课题采用水热法以BaCl_2·2H_2O、Bi(NO_3)_3·5H_2O、TiCl_4为前驱物源,MgCl_2·6H_2O、Dy2O_3、La(NO_3)_3·6H_2O为添加剂,NaOH、KOH为矿化剂,分别制备了掺Mg、Dy的BaTiO_3和掺La的Bi_4Ti_3O_(12)粉体,利用XRD、AES、TEM和SEM等手段对所得粉体的晶相组成、晶粒度、晶粒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并且测试了相应瓷体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等电性能。讨论了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矿化剂浓度、掺杂量对晶相组成、微观结构、晶粒度和电

李斌[4]2012年在《柱撑四钛酸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广泛研究的氧化物、层状钛酸盐、铌酸盐等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存在量子效率低和太阳光利用率低等缺点而限制了发展。层状化合物层内插入合适的半导体氧化物制成半导体复合物,不仅能迭加主客体的光响应范围,而且能使光生载流子分别流向主客体,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本论文以n型半导体K_2Ti_4O_9为改性研究对象,采用剥离-重堆积技术制备出不同半导体氧化物柱撑的介孔复合材料,并利用XRD、TG-DTA、SEM、HR-TEM、UV-Vis DSR、XPS、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性质测定和光催化活性评价。高温固相法制备的K_2Ti_4O_9与酸交换得到H_2Ti_4O_9,H_2Ti_4O_9在四丁基氢氧化胺溶液中层离为Ti_4O_9~(2-)纳米片层溶胶。将此溶胶分别与n型半导体SnO_2和Fe_2O_3的水溶胶重新组装得到SnO_2-H_2Ti_4O_9和Fe_2O_3-H_2Ti_4O_9复合材料。研究表明,SnO_2-H_2Ti_4O_9和Fe_2O_3-H_2Ti_4O_9材料的层间柱撑高度分别为1.6和2.1nm,比表面积为154和89m2/g,平均孔径为3.5和3.6nm。复合材料光吸收波长发生红移,SnO_2-H_2Ti_4O_9和Fe_2O_3-H_2Ti_4O_9的光吸收阀值分别为410和574nm,且热处理使主客体之间紧密交联形成有效异质结。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介孔结构和异质结,SnO_2-H_2Ti_4O_9和Fe_2O_3-H_2Ti_4O_9具有优秀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光照下,100min内SnO_2-H_2Ti_4O_9可完全降解RhB,其降解效果是主客体(SnO_2和H_2Ti_4O_9)的10倍以上。可见光照下,Fe_2O_3-H_2Ti_4O_9的降解效果是Fe_2O_3的3倍。以SnO_2-H_2Ti_4O_9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窄带隙半导体NiO负载敏化SnO_2-H_2Ti_4O_9制备出具可见光响应的NiO/SnO_2-H_2Ti_4O_9光催化剂。NiO敏化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其中,担载1%NiO/SnO_2-H_2Ti_4O_9样品具有最好的可见光催化能力。

齐跃丽, 崔文权, 程俊, 胡金山, 梁英华[5]2011年在《钙钛矿型层状K_2La_2Ti_3O_(10)的光催化性能及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氢气是未来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能源,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光催化剂是光解水制H2的关键因素。简要论述光解水的机理,综述近年来有关钙钛矿型层状镧钛酸钾(K2La2Ti3O10)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对其掺杂、插层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钙钛矿型层状K2La2Ti3O10光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评述。

姜海英[6]2008年在《复合化合物的插层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应用水热法向层状化合物中插入各种金属氢氧化物,制备出层状金属氢氧化物插入复合物,旨在进一步发现并研究双晶格不匹配层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性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尝试应用水热法以KCa_2Nb_3O_(10)为前驱体合成双晶格层状化合物,由于其层间大的电荷密度,不能用水热法将其完全剥离成胶体,不能以其为底物用水热合成制备不匹配层状插入复合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KTiNbO_5为前驱体合成了层状钛铌酸盐插入复合物镁钛铌氧(MTiNbO)-- Mg·(TiNbO_5)_(2.3)·H_(0.3)·4.2H_2O和镍钛铌氧(NTiNbO)-- Ni·(TiNbO_5)_(2.2)·H_(0.2)·8.16H_2O,该类化合物不具有双晶格层状结构。应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K0.81Li0.27Ti1.73O4为前驱体合成出了双晶格不匹配层状镁钛氧化合物(MTO)--[Mg_(0.7)(OH)_(0.32) (H_2O)_(1.08)]Ti_(1.73)O_4·1.95 H_2O。该化合物有一定的发光性质.所得合成产物应用粉末X-射线(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表征,详细地研究与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张晓波[7]2014年在《阳离子色素与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复合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机-无机插层复合材料是由有机客体通过离子交换等方式插入晶态的无机层状材料的纳米级层板空间所形成。值得关注的是插层反应后,母体材料层板结构并未遭受破坏,而特定的插层结构和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性能。通过主客体的合理选择并进行插层组装可以合成出不同的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非均相催化、非线性光学装置、传感器、离子导体、吸附剂、阻燃剂、结构材料等领域。本论文选择甲基紫精(MV)和亚甲基蓝(MB)以及水溶性金属卟啉为客体,层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K4Nb6O17、KNb3O8、KTiNbO5、KLaNbO7、V2O5)为主体,制备了共十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采用循环伏安(CV)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考察了复合材料在光化学、电化学催化、化学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性能。将甲基紫精和亚甲基蓝阳离子插入K4Nb6O17、KNb3O8、KTiNbO5、KLaNb2O7层间,得到了六种插层复合材料,结合XRD和元素分析的数据,推测了插层复合材料的结构模型,客体离子在无机层板间以单分子层或双分子层方式排列,分子平面与层板形成一定倾斜角度。CV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客体离子的电化学性质,同种客体离子、主体层板不同时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存在差异。考察电化学催化性能发现,KLaNb2O7插层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其中MV2+-LaNb207/GCE对N02-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对N02-定量检测的线性浓度范围为2×10-5~4.88×10-3mol/L,检测下限为1.8×10-5mol/L。构建了生物传感器MB+-LaNb207-GOD/CTS/GCE,在中性缓冲溶液中,对葡萄糖测定的线性浓度范围为2.5×10-5~2.83×10-3mol/L,检测下限为2.0×10-5mol/L。考察复合材料光电转换性能发现,MV2+-Nb617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发生主体层板到客体MV2+的光电子转移,层间的MV2+发生还原生成了甲基紫精自由基阳离子MV++和甲基紫精阳离子二聚体(MV)22+。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对其电催化活性和光电转换效应的影响。将金属卟啉FeⅢTMPyP和MnⅢTMPyP插入KNb3O8和KLaNb2O7层间,得到了四种插层复合物,SEM表征显示,插层反应并未破坏主体材料的片层形貌,但是复合材料的片层分散更为均匀。根据XRD数据和元素分析结果我们推测出金属卟啉在无机层板间均以单分子层形式规则排列,分子平面与层板形成一定倾斜角。四种材料修饰电极具有客体金属卟啉的电化学活性,在中性介质中对氧气都具有优异的电催化还原性能。考察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发现,FeⅢTMPyP-Nb308/GCE能够有效催化H2O2的还原及抗坏血酸的氧化,可以用于对两种物质的定量检测,检测下限分别为1.75×10-6mol/L和4.2×10-5mol/L。MnTMPyP-LaNb2O7/GCE对NO2-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质,采用计时电流技术对NO2-进行定量检测的浓度范围为2×10-5-2.14×10-2mol/L,检测下限为1.3×10-5mol/L。对上述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机理分别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复合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具备应用潜力。以环己烯环氧化为探针,研究了FeⅢTMPyP-Nb3O8和MnⅢiTMPyP-Nb308两种纳米复合材料在氧气促进下的非均相化学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对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的转化速率相比客体金属卟啉有所降低,但选择性明显提高,复合材料催化剂经多次循环使用,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未见明显降低。以MB、碘化钠和V2O5粉末为原料,借助I-和V2O5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静电作用将MB+插入层板呈中性的无机层状化合物V2O5,形成插层复合产物MB+-V2O5。该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在中性水溶液中很好地保持了层间色素MB+的电化学活性。制备了定量分析H2O2的生物传感器MB+-V2O5/HRP/GCE,对H2O2进行测定的线性浓度范围为2.0×10-6~9.5×l0-5mol/L,检测下限为1×10-6mol/L,分析了传感器对H2O2的电催化还原机理。

齐跃丽[8]2011年在《K_2La_2Ti_3O_(10)的制备、插层复合及光催化制氢的研究》文中认为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是极具前景的制氢方法,但大部分光催化材料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制约了光催化制氢的发展。对层状化合物K_2La_2Ti_3O_(10)主体进行插层复合和掺杂改性,制备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催化剂,借助各种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及光催化活性。利用硬脂酸法合成层状化合物K_2La_2Ti_3O_(10),硬脂酸法减少了焙烧时间,在1000℃下焙烧2h制备的K_2La_2Ti_3O_(10)结晶度高,形貌比较规整,光催化活性最高。采用微波辅助通过酸交换、胺柱撑、离子交换等步骤制备了CdS插层的K_2La_2Ti_3O_(10)(记做CdS-K_2La_2Ti_3O_(10))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微波辅助法与传统法制备的插层复合催化剂晶型结构相似,同时大大减少了离子交换反应时间,减少了对层间结构的破坏,拓展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微波辅助制备的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3h后的累积产氢量分别为221.53mmol/(g cat)和3.23mmol/(g cat),并对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以K_2La_2Ti_3O_(10)为本体,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插层复合光催化剂PbS-K_2La_2Ti_3O_(10)。通过各种表征技术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PbS-K_2La_2Ti_3O_(10)的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表明层间插入PbS拓展了催化剂的吸收范围,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光照3h产氢量为123.95mmol/(g cat),最后对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制备了Pb掺杂的K_2La_2Ti_3O_(10)催化剂,当掺杂量为0.025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下3h累积产氢量为1.13mmol/(g cat)。微波辅助制备CdS插层K_2La_2Ti_(2.975)Pb_(0.025)O_(10)复合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光催化活性分别为230.15mmol/(g cat);在模拟可见光下为3.35mmol/(g cat)。

黄昀昉[9]2008年在《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K_2La_2Ti_3O_(10)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太阳能转换为氢能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光催化技术是实现其转换过程最有希望的途径。具有层状结构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特有的空间结构优势已成为目前光催化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超细层状K_2La_2Ti_3O_(10)光催化剂的制备,并通过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的掺杂、柱撑、氧化物插层等方式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光催化性能。通过理论计算,X射线衍射光谱、热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研究K_2La_2Ti_3O_(10)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合成—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反应机理和光催化活性,主要内容如下:结合能带计算方法,如赝势法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K_2La_2Ti_3O_(10)的电子密度分布和能带结构等基态物理性质,其价带主要由O的2p轨道构成,导带主要由Ti的3d轨道构成,理论带隙ΔE≥3.2eV。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摩尔比、晶化温度和时间以及体系矿化剂浓度等重要因素,以Ti(O-iPr)_4、La_2O_3和KOH为原料合成了亚微米级的K_2La_2Ti_3O_(10)。水热法合成的K_2La_2Ti_3O_(10)粒径小、纯度高、比表面积大、能隙为3.72 eV,光催化活性是固相合成法的2倍多,其生长机理为基元模型。采用硬脂酸法在1000℃下烧结2小时可生成纯的K_2La_2Ti_3O_(10)粒子,该法所制备的K_2La_2Ti_3O_(10)比表面积大,能隙为3.71 eV,其光催化活性接近固相合成法的3倍,通过表征,初步提出了反应历程。将适量的过渡金属V、Nb、Ta掺杂于K_2La_2Ti_3O_(10)中,获得K_(2–x)La_2Ti_(3–x)M_xO_(10) (M = V, Nb, Ta; x = 0.0 ~ 1.0)系列的光催化剂。当掺杂浓度增加至一定值时,K_(2–x)La_2Ti_(3–x)M_xO_(10) (M = V, Ta; x = 0.8 ~ 1.0)体系由Ruddlesden-Popper (RP)相转变为Dion-Jacobson (DJ),而K_(2–x)La_2Ti_(3–x)Nb_xO_(10)体系由于Nb~(5+)的半径与Ti~(4+)相近,没有发生相转变。研究了过渡金属M5+浓度对K_(2–x)La_2Ti_(3–x)M_xO_(10)能隙和催化活性的影响,当掺杂量为x = 0.1时获得最佳光催化效果。通过湿化学法有效的N将掺杂到K_2La_2Ti_3O_(10)中,K_2La_2Ti_3O_(10)–xNx样品的吸收边向可见光方向发生红移,能隙降至3.44 eV,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在紫外光辐照下K_2La_2Ti_3O_(10–x)N_x的产H2活性大于K_2La_2Ti_3O_(10)和TiO_2(P25),可见光照射下K_2La_2Ti_3O_(10–x)N_x的降解染料的催化活性要高于K_2La_2Ti_3O_(10)和TiO_2(P25)。不同有机胺的预柱撑对层状H_2La_2Ti_3O_(10)的层间距有着较大的影响,采用分子链较长的有机胺柱撑对增大H_2La_2Ti_3O_(10)层间距和半导体的插入更有利。n-C_3H_7NH_2、n-C_4H_9NH_2、n-C_6H_(13)NH_2和n-C_9H_(19)NH_2柱撑后的H_2La_2Ti_3O_(10),其层间距分别可达到2.15纳米、2.53纳米、2.68纳米和3.15纳米。通过酸交换和预柱撑的方法,将Pt、TiO_2、Fe_2O_3和CdS等客体有效地插入到H_2La_2Ti_3O_(10)的层间,且以粒径小于1纳米的状态存在于H_2La_2Ti_3O_(10)的层状空间,构建光催化纳米插层材料,光催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以CH3OH作为空穴清除剂,每克H_2La_2Ti_3O_(10)/(Pt, TiO_2)在紫外光辐照下5小时光解水产H2达404微摩尔;Fe_2O_3和CdS插入到H_2La_2Ti_3O_(10)层间后所形成的层状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在紫外光辐照下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并且在可见光辐照下也有一定的光催化水活性,每克H_2La_2Ti_3O_(10)/(Pt, Fe_2O_3)在可见光照射下5小时光解水产H2达12微摩尔;CdS插入到H_2La_2Ti_3O_(10)的层间能有效地提高其抗光腐蚀的性能;光催化剂在光解水反应中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浓度,本实验条件下,当催化剂的用量为1克时,产H2量达到最大,当用量超过这一浓度时,产H2效率又会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吕洋[10]2008年在《pH值对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和氯酚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可降解几乎所有的有机污染物等优点,目前已经证实其在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诸多方面有现实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常用的各种催化剂中,TiO2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且价格便宜,因此成为最为常用的光催化剂,但TiO2光催化同样存在着量子产率低、太阳能利用率低等缺点。层状钙钛矿型光催化材料K2La2Ti3O10是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据一些相关文献报道,K2La2Ti3O10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本文以苯酚和邻氯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进行液相光催化研究。实验中选用的光催化剂有德国德固赛公司生产的纳米TiO2,以及通过柠檬酸法制备的层状钙钛矿型光催化剂K2La2Ti3O10;所选用的光源包括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源和由氙灯模拟的太阳光源。实验考察了污染物浓度、催化剂用量、溶液初始pH值对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和邻氯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目标污染物浓度越大则光催化降解率越低,说明光催化适合处理低浓度的含酚废水。光催化剂用量存在一个最佳投加量,低于或高于此投加量光催化降解率均会降低。溶液初始pH值也对液相光催化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各种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可以看出,液相光催化有可能在强酸、强碱或弱酸性条件下存在着较好的降解效果。实验中还发现K2La2Ti3O10在强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同时参考相关文献,酸化能有效提高K2La2Ti3O10的光催化性能,因此对K2La2Ti3O10进行了酸化,其酸化后的产物H2La2Ti3O10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同时在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效果优于TiO2。

参考文献:

[1]. 无机层状纳米复合物的软化学法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 张莉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2]. 层状镧钛酸盐的制备与改性[D]. 刘冠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3]. 水热合成钛酸盐粉体的掺杂改性研究及在线热分析系统的设计[D]. 董敏. 陕西科技大学. 2006

[4]. 柱撑四钛酸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 李斌. 华侨大学. 2012

[5]. 钙钛矿型层状K_2La_2Ti_3O_(10)的光催化性能及改性研究[J]. 齐跃丽, 崔文权, 程俊, 胡金山, 梁英华. 上海化工. 2011

[6]. 复合化合物的插层合成研究[D]. 姜海英. 吉林大学. 2008

[7]. 阳离子色素与无机层状化合物的复合制备及应用研究[D]. 张晓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8]. K_2La_2Ti_3O_(10)的制备、插层复合及光催化制氢的研究[D]. 齐跃丽. 河北联合大学. 2011

[9]. 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K_2La_2Ti_3O_(10)纳米复合材料研究[D]. 黄昀昉. 华侨大学. 2008

[10]. pH值对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和氯酚的影响[D]. 吕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层状镧钛酸盐的制备与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