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模型_劳动价值论论文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模型论文,竞争论文,基础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7)01-0016-07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产品市场模型是构成整个一般均衡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该模型本身却是建立在市场表面的价格之上,缺乏牢固的价值基础。Roemer、Lee、Kliman等强调价值在决定价格中的重要作用,但却未能以价值为基础建立起完整的产品市场模型。本文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推导产品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讨论均衡价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及变化规律,并说明均衡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一、劳动价值论

设某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全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L,生产的产量为Q。Q=Q(L)是行业的生产函数。假定Q(L)过原点、先递增上升然后递减上升。根据劳动价值理论,该行业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量Z=L,单位产品价值量(简称“产品价值”,用z表示)为:

为简单起见,这里只考虑新创造的价值,而略去了来自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①。

另一方面,如果设维持单位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为e,每一单位生活资料的价值为z[,j](j代表生产生活资料的行业②),则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表示为:

这里,L[,j]为生活资料行业的劳动总量,Q[,j]为相应的产品总量,二者的比率恰好等于生活资料的价值。

二、生产函数和产品的供给

现在根据劳动价值论来推导完全竞争企业的剩余价值函数,并从企业的剩余价值最大化行为推导产品的供给函数。为此,我们先将企业的生产函数“改造”成“反函数”的形式,并借助生产函数的反函数,重新定义企业的收益、成本和剩余价值。

1.生产函数及其反函数

2.剩余价值的最大化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改变产量(及劳动量)的行为不会影响产品价值z和劳动力价值w,故z和w都是所谓的“参数”。在不考虑生产资料耗费及价值转移时,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等于产品价值与产量的乘积,用R表示)和“成本” (等于劳动力价值与劳动量的乘积,用C表示)可以分别写为

即边际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或成本函数的二阶导数)大于0。

3.产品供给函数

现在设q[,s]是同时满足剩余最大化必要条件(1)和充分条件(2)的产品供给量。由隐函数定理显而易见,q[,s]是产品价值z和劳动力价值w的函数。于是有:

它表示追求剩余最大化的完全竞争企业对产品的供给量将随它生产的产品的价值z以及它雇佣的劳动力的价值w的变化而变化。

将产品供给函数(3)代回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1),得到如下的恒等式:

之所以是恒等式,是因为(3)式的产品供给函数本来就是从(1)式的剩余价值最大化必要条件中解出来的。

由于(4)式是恒等式,故可以在它的两边同时对产品价值z求偏导数。于是有:

从中解得:

这个偏导数的符号反映了企业的产品供给量随产品价值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如果它大于0,则企业对产品的供给将随产品价值的提高而增加,反之亦然——这是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现在可以看到,这个结果不过是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自然而然的推论。这是因为,根据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充分条件(2),有wl″(q)>0,从而:

从几何上说,它意味着产品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同样可以在恒等式(4)的两边对劳动力价值w求偏导数。于是有:

从中解得:

这个偏导数的符号反映了企业的产品供给量随劳动力价值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如果它小于0,则企业对产品的供给将随劳动力价值的提高而减少,反之亦然——这也是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现在可以看到,这个结果同样是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自然而然的推论。这同样是因为,根据充分条件 wl″(q)>0(以及l′(q)>0)有:

从几何上说,它意味着,劳动力价值上升导致产品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三、效用函数和产品的需求

前面根据劳动价值论和企业的生产函数推导了产品的供给函数。现在要根据劳动价值论和个人的效用函数推导产品的需求函数。生产函数帮助说明了价值与产品供给量的关系。与此相似,效用函数将帮助说明价值与产品需求量的关系。在这两个场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劳动和劳动创造的价值,但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也不可或缺。

1.效用和效用函数

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中,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效用概念被有意识地回避了。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教条主义地对待劳动价值论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想与西方经济学划清界限。实际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效用”不过就是“使用价值”,并没有什么“阶级性”④。总起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效用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⑤第二,“如果一个使用价值不用劳动也能创造出来,它就不会有交换价值,虽然作为使用价值,它仍然具有它的自然的效用。”⑥换句话说,效用是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充分条件”。

如果用u表示效用,q表示产品的消费量,则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u=u(q)

典型的效用函数具有如下性质:第一,它经过原点——这意味着,当消费的数量趋向于0时,效用量也趋向于0;第二,它向右上方倾斜——这意味着,随着消费的增加,效用也增加;第三,它向上凸出——这意味着,随着消费的连续不断地增加,效用的增加是越来越少的。后两条性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总量效用递增、边际效用递减。

2.福利的最大化

设消费者追求“福利”(用W表示)的最大化。与生产者的剩余价值函数一样,消费者的福利也可以表示为相应的“收益”和“成本”(同样用R和C表示)之差。只不过在这里,收益是消费的收益,成本是消费的成本。

消费的收益显然就是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即:

R=u(q)

其中,u如前所说是消费者对所消费的产品数量q的主观评价。为便于比较,假定效用的单位也是“价值”,即消费者以价值的高低来衡量满足的大小。

另一方面,消费的成本等于消费的产品数量q与产品价值z的乘积,即:

由于消费行为不会影响产品的价值(产品价值由包含在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会因为消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故对消费者来说,z是一个“参数”。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方经济学中,消费的成本被看成是产品数量与产品价格(而非产品价值)的乘积,但对单个的消费者来说,产品价格只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才是参数,在非完全竞争时,它会随消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用消费者的收益减去相应的成本,即得消费者的福利函数:

将产品需求函数(7)代回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5),可得恒等式如下:

在恒等式的两边对z求导则有:

这表明:产品需求量q[,d]随产品价值z的上升而下降,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产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四、均衡价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及变化

(3)式是企业的供给函数。同一市场上所有企业的供给函数之和构成市场的供给函数;(7)式是个人的需求函数。同一市场上所有个人的需求函数之和构成市场的需求函数。如果用Q[,s]和Q[,d]分别表示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则整个产品市场的模型可表示为:

一旦劳动力价值给定,即可从上式中解出产品的均衡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在均衡状态下有:

故一旦劳动力价值给定,亦可解出产品的均衡数量(仍用Q表示)。

2.均衡价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为了了解均衡价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规律,我们把均衡价值(10)代入均衡解公式(9)。于是有恒等式:

两边对w求导有:

解之得:

最后的不等号是因为:、dQ[,d]/dz<0、。由此可见,产品的均衡价值z随劳动力价值w的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

再根据(11)式有:

图1 市场均衡及变化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⑦。但是从量上来说,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却非常复杂。用图1可以说明,二者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当供给和需求一致,即当价值为均衡价值时,价格等于价值,即等于使供求一致的均衡价值(除非受到非市场外力的干扰)。当供给和需求不一致,即当价值为非均衡价值时,价格不等于价值,即不等于此时的非均衡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和供求会作出调整。当劳动力价值为w[,0]时,z[,1]为非均衡价值。如果此时价格等于z[,1],则供给量将大于需求量。于是,卖者需要进行调整。卖者消除超额供给的办法是降低价格——所有供给价值(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值,等于供给曲线的高度)低于z[,1]的卖者都宁愿为实现自己的供给量而接受更低一些的价格,只要降低后的价格不低于自己的供给价值。随着价格的下降,一方面,卖者的供给量会下降,从而,供给价值下降,另一方面,买者的需求量会上升,从而,需求价值(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值,等于需求曲线的高度)下降,结果,供大于求的“多余”部分会不断缩小。最后,当价格回归于均衡价值z[,0],需求量和供给量均等于Q[,0],从而,需求价值和供给价值均等于z[,0]时,市场重新达到均衡状态。

五、关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讨论了使用一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第一,从使用单一要素到使用多种要素;第二,从生产单一产品到生产多种产品;第三,从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第四,从产品市场均衡到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发展将大大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但不会改变本文的基本结果。

注释:

①考虑转移价值会使讨论复杂一些,但不会改变基本的结论。

②在日常生活中,“生活资料”一词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等;但在这里,它的含义却要狭窄得多——实际上,它只是生活资料的一个部分,即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

③这里假定所讨论的企业不属于决定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行业。如果属于,则其剩余价值函数可表示为:M=z[,j]q-z[,j]el(q)。

④例如,参见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卷第218、291、365页,第二卷第22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6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728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97页。

标签:;  ;  ;  ;  ;  ;  ;  ;  ;  ;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模型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