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特点及成因_生产类型论文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特点及成因_生产类型论文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特点和成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跨国公司论文,战略联盟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一种新的国际竞争形式。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同、合伙关系多样,形成了以市场确保、资金获得、贸易摩擦回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及系列生产组织形式转移等五大类型为代表的战略联盟。跨国公司的国际性战略联盟,既是高新技术开发的内在要求,又是突破贸易壁垒的有效捷径,更受到技术综合化、融合化和互补性的驱动。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战略联盟 贸易壁垒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风险的增大,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进行各种股权或非股权结盟活动。所谓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是指异国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起合伙关系,从而实现彼此各方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使原来互为敌手的竞争者转化为共担风险、合资开发的合作者。跨国公司缔结国际性战略联盟是一种新的国际竞争形式,它改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本文拟就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种类、特点及其原因作一分析,并就我国跨国公司如何参与国际合作提出一点看法。

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种类及其特点

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一般不外乎:第一,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二,更顺利地进入市场;第三,增加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合伙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①非股权的松散联盟形式,包括许可证合同、接产商合同、销售代理合同、生产制造合同、技术交换和联合开发协议等;②股权所有制形式,企业互相购股或单方购买股权;③双方出资,共同拥有,合作经营企业。

认真考察世界跨国公司的情况,不难看出,它们每个战略联盟的实施都是围绕某个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具体操作时,又因合伙关系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此,我们将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第一,市场确保型。即主要以确保海外产品市场份额为目的而进行的战略联盟。这种联盟的突出特点是多边化、网络化和高度专业化。联盟使得跨国公司可将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生产据点结成网络,采购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及产品的零部件,到生产效益最好的地方组织生产和加工,最后将制成品运往最为需要的国家和地区销售,这样即保证了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占有,又可获得最大利润。结果是众多公司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跨国公司的国籍观念日趋淡化,朝着“无国籍”的全球公司发展。

第二,资金获得型。随着科学技术向着投资高、规模大的方向发展,企业资金的需要量成倍增加,于是出现了为获得资金而进行的战略联盟。这种联盟的主体是发达国家的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产业多集中在开发研制耗资巨大、紧迫性强、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产业。联盟使得跨国公司在获得资金保证的同时,将互为敌手的竞争者转化为共担风险、合资开发的合作者。此类联盟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的罗尔—罗伊斯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怀特尼分公司、法国的MTV公司、意大利的 菲亚特公司和日本三家公司组成了七公司财团,为研制耗资巨大的A —320型客机中的中型发动机集资;另外,电子行业的IBM、东芝和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256兆位高级芯片,主要也是出于资金的考虑。

第三,贸易摩擦回避型。即主要以回避发达国家之间在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里日益激化的贸易摩擦为目的而进行的战略联盟。这种类型的产生,主要由于70年代末以来,随着日本高科技产品大量涌入发达国家市场,引起了激烈的贸易摩擦,在质量、技术和价格上居于优势的日本产品构成对发达国家国内产业的威胁,于是美欧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日本产品进口;另一方面,随着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对集团外国家商品的进入限制更加严格。面对日趋严峻的贸易形势,跨国公司被迫纷纷调整战略,变出口竞争为战略联盟,从而大举进入他国进行当地生产,以确保并努力扩大其在发达国家既有的市场份额。这种联盟的主体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居多。象丰田和通用、日产和福特、三菱汽车和克莱斯勒、东芝与莫特罗拉之间,都形成了战略联盟。据1990年的统计,在信息技术产业,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研究和开发合作协议共为2364件,它们各自国内合作只为1311件。在生物工程产业,两者分别为876 件和719件。在新材料产业,分别为552件和365件。 战略联盟的重点集中于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高技术产业,如半导体、电子信息、药品、汽车以及航运和银行等业。如汽车行业的福特与马自达的联合、奔驰与三菱的联合;NEC与AT&T公司、惠普与三星,等等。 这些产品结成联盟的紧迫感强、动力大,通过联盟,使这些大跨国公司可以绕开发达国家的进口限制,从而确保已有的市场份额并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型。即主要以获得保密性较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目的而进行的战略联盟。90年代以来,此种联盟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联盟的主要形式更多的采取非股权参与。所谓非股权安排下的战略联盟是一种非股权投资的国际经营方式,它包括专利技术转让、生产许可协议、共同研究开发、共同生产、委托加工、市场销售合同、国际承包等形式。随着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取非股权安排下战略联盟的方式参与国际经营。 如APPLE公司与IBM公司于1991年10月2 日宣布缔结五项协议共同开发软硬件,以推动个人机产业走向新纪元。

第五,系列生产组织形式转移型。系列生产组织形式原是日本特有的一种产业组织与垄断形式,往往由一个或若干个大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根据产品的技术性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彼此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关系。90年代的跨国公司为提高竞争力,将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应用于战略联盟的操作之中,成为系列生产组织形式的转移型。这种战略联盟更具有根本性、全面性。在新的国际环境中,跨国公司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和最大利润,其战略联盟显示出了一揽子根本性合作的趋向,大多是从研究到生产、销售、服务的全面合作。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增值最高的活动,即最先进的研究与开发,最尖端的工程与设计,最复杂的组装,都可作为战略联盟的对象。因此,在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中,越来越多地依靠公司间签订的长期协议和合同来维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从而导致全部或部分用外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的“国际性综合产品”充斥世界市场。如美国的波音747飞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就来自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再如90年代初IBM 和西门子公司为对付日本在集成电路领域咄咄逼人的进攻,双方合作开发新一代动态存储芯片—64兆位芯片,共同增强国际竞争力。预计到90年代末,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将有40~50%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由国外提供,主要来自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

由此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的广度和深度已空前扩展,跨国公司由技术垄断开始转向国际合作,从竞争中的对立转向合作中的竞争;由双边(两国)协作扩大到多边(国)协作;由生产领域的横向协作延伸到科研、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纵向协作。

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原因

跨国公司的国际性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在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实施战略调整的结果,世界经济集团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环境日趋严峻是战略联盟的重要原因;高新技术开发是战略联盟的内在要求。

1.高新技术开发的内在要求。其一,高新技术是复合技术,单一机构、单一公司难以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寻求国际合作无疑是一捷径。以电子工业为例,随着电子工业技术和产品(如芯片)变得越来越复杂,保持领先地位的费用在迅速提高。由于新一代重大工艺技术在产品投入市场前的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就得开始开发,而且每3年要推出新一代重大产品,所以半导体生产商要同时负担一个以上的竞争前项目的费用。现在,新一代工艺技术的开发费用高达1.5亿美元, 而且还在迅速上升。除了竞争前开发通用工艺技术费用外,用于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工厂和新设施的费用也在迅速提高。自1980年来,一个典型的现代化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生产设施已经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2亿美元。仅在1988 年,美国半导体工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约为30 亿美元, 而基建投资则高达35亿美元。可想而知,这样大的投入决不是一个公司本身可以承担的,寻求国际合作便成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其二,高新技术产品寿命周期短,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制造商独自研制并进入商业性生产的费用和风险已超出其承受能力。40年代,工业产品的平均寿命周期为30 年以上, 80年代缩短至10年以下;计算机的寿命周期为3~4年左右,而且研制费用巨大;半导体工业每3年就要推出新一代重大产品; 在微型计算机领域,仅相隔6个月就会有下一代产品出现。有人预测, 高技术变革速度会进一步加快,我们今天应用的技术知识将只占2050年我们拥有知识的1%。其三,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大,探索失败率相当高。 美国风险企业的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能维持5年以上的仅占30%。在美国以风险资本经营的创业公司,利用高新技术创业并获得成功而跻身于大公司之列的仅占5~10%,完全失败的达20~30%。

为了分担昂贵的研制费用,分散因竞争和产品寿命周期缩短而产生的投资风险,跨国公司只能选择战略联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跨国公司合作主要集中在航空、汽车、计算机、半导体、核技术的和平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部门。

2.突破贸易壁垒的有效捷径。日趋严重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对推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进程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西方大国贸易失衡是80年代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对话的主要议题。1985~1989年,美国积累了6673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到1993年,美全年贸易赤字竟达到1325亿美元;而日本和欧共体在1985~1989年却分别积累了4361亿美元和1217亿美元的贸易黑字,1993年日本全年的贸易黑字已是1414亿美元。在发达国家之间由贸易摩擦引发的各种商品贸易大战此起彼伏,它们在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技术领域展开了争夺市场的斗争。1979年4 月召开的关贸总协定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东京回合)规定,从1980年1月1日起,8 年内各国降低工矿业制品关税的33%,农产品关税的41%,并对消除非关税壁垒、出口补助、报复关税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但是其执行结果是:在各国的关税率下降的同时,非关税壁垒却大幅度增加,贸易壁垒更加森严。据世界银行国际经济部资料,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进口品中,遇到非关税障碍的,1965年为17%,1986年上升到54%;1981~1986年间,发达国家贸易总额中受非关税限制的比例从13%上升到16%;到1988 年, 全世界约有40%的商品受到各种保护主义措施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关贸总协定总干事在向理事会的报告中透露,到1992年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各种歧视性出口限制协议多达249个,其中40%是近5年签订的。正是由于森严的贸易壁垒,尤其是覆盖面宽的非关税条款,限制密度加大,加上人为因素越来越多,驱使跨国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对策。借助跨国合作,进行战略联盟,可使跨国公司左右逢源,贸易条件亦得到极大改善。日本三菱公司和实力雄厚的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合作联盟便是日本避开贸易壁垒、通向欧洲市场的有效途径。

3.技术的综合化、融合化和互补性的驱动。技术综合化、融合化和互补性是指技术间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使原有技术界限发生变化,它是90年代乃至下一世纪的重要趋势。跨国公司通过战略联盟可以进行互补性的技术共享,专利交换,并在联合各种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开发更高层次的新一代产品。激光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未来的计算机都将是技术综合化、融合化的产物,它们的进展取决于有关技术的进展情况。信息技术必然向综合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电视机、计算机和传真机、电话终将结合为一体,由通信终端机变为多功能的综合信息终端机。技术的综合化融合化发展,使得技术的互补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许多跨国公司虽拥有某一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却不具备融合所需的全部技术,象IBM这样具有实力的公司, 也发现其某方面技术领域的欠缺,必须与其他公司携起手来。这样,战略联盟,加强合作便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也十分注重联合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象IBM 同意大利都灵电话服务公司以及日本电报电话公司便签订了关于发展计算机—通信服务事业的协议。

三、关于我国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合作的思考

我国跨国公司的组建起步较晚,加上在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所以我国海外企业从数量上讲还很少,规模也小;从行业上看,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且大部分是与华侨企业家合资经营的。根据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结合现在的国际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均远远高于六、七十年代的事实,仅靠对外直接投资和通过合资经营搞国际化经营将十分艰难且进展缓慢。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各国跨国公司扩展业务的经验,特别是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扩展我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规模和范围,必须改革单一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多元化经营的办法,具体是:

1.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可以以直接投资为主。目前,我国工业发展的某些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已经有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有比较强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队伍,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某些方面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直接投资,可以输出技术,获得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锻炼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导队伍,带动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2.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领域应采取国际战略联盟的方式。我国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向生产过程转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我们能通过国际战略联合等非股权安排的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联系,就会实现这种转换,带动技术出口,用较少的投资和冒较小的风险来获得市场。特别是为了获得发达国家不愿转让的先进技术,更应通过战略联盟得到实现。

3.9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进一步发展,给各区域间的贸易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障碍,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面临的困难也随之增多,因此,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国际合作,加入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将是我国跨国公司回避限制、开拓市场、降低风险的途径。相信我国的跨国公司通过采取多元化经营,特别是战略联盟的方式,一定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它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适应当今的世界形势。

标签:;  ;  ;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特点及成因_生产类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