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商务中小额支付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移动电子商务中小额支付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沈勇[1]2004年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小额支付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完善与发展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影响,使得电子商务异常火爆,国内的电子商务从低谷中慢慢崛起,逐渐走向成熟。在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近2.2亿手机用户和数目众多的PDA,这些移动终端构成了移动电子商务巨大的潜在市场,移动电子商务将会是今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较,用手机和PDA等移动终端来进行交易和支付将更灵活方便。 论文结合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系统中必备的、关键性的业务子系统——小额支付平台的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小额支付系统中涉及到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小额支付平台(HNMEP)设计方案及其关键实现技术。以湖南省25万移动用户投注足球彩票业务项目为案例,进行系统性能预测与分析,采用该方案与技术设计并组织实现了该系统。基于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业务实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该系统为移动通信公司和移动服务商实现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软件平台。 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 综述了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发展体系中的交易支付服务发展现状,对什么支付模式适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国情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且研究了基于SMS的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支付技术实现过程。 ■ 介绍了移动电子交易支付的相关规范,研究了小额支付业务的概念、特点、系统结构等。针对我国、我省移动通信系统目前的交易支付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 e-Pay的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支付模式的小额支付平台解决方案——HNMEP。 ■ 基于我省手机足球彩票系统的业务项目,设计了一个可行的小额支付平台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中小额支付交易中几个关键功能模块的技术实现方法。 ■ 对该小额支付平台的安全性问题、系统应用性能分析及其系统测试进行了详细系统设计与研究。 上述移动电子商务小额支付平台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实现实例。

潘卫刚[2]2010年在《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电子商务小额支付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是一种完全崭新的商务手段,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方式和流通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商务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电子商务缺乏可移动性,使用起来并不是十分方便。应运而生的移动电子商务(Mobile Commerce, M-Commerce)弥补了这一缺陷,他具有快捷、无所不在的特点。论文结合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主要研究了移动电子商务中必须的,关键性的业务支撑系统——移动电子商务小额支付平台。重点讨论了小额支付系统中的解决方案,详细讨论了系统的整体逻辑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功能模块、支付流程及安全控制。阐述了其中的关键性技术,并以自动售货机为例分析了公司运营项目的一些心得,进行了项目经济的效益,为其他公司加入SP行列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性建议。该方案立足于平台解决方案的设计,主要为解决计划经营SP业务的服务商投入大量资金独立开发业务支撑系统的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综述了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小额支付的基本概念,对小额支付的叁种帐户设置方式及几种实现方案做了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及移动运营支撑系统的手机小额支付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研究了小额支付平台的逻辑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功能模块、支付流程和安全控制。着重讨论了小额支付平台构架在实际工作中的改进过程。■以手机自动售货机为例,详细论述了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实现,监控管理平台的实现,分析了小额支付平台中的关键性技术,如事务处理机制,消息机制、通信机制等■对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节作了分析,硬件平台设计,网络设计,为运行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配套的组织构架,部门职责,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商务宣传策略。

李健民[3]2011年在《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臻成熟,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凭借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移动支付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机遇。我国移动支付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地方。如客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度低,支付习惯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引导;信用制度不够完善,客户担忧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尚未形成,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不明确等。因此,研究移动支付产业链主要参与方的合作关系,建立适合当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移动支付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移动支付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借鉴日本、韩国和肯尼亚等国家发展移动支付的成功经验,采取博弈论研究方法选择主导运营商;采取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挖掘目标客户群特征,锁定目标市场;根据价值网络理论,对移动支付模式产业链的构成、价值来源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结合湖南移动的实际运营数据,对移动支付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探索移动支付模式的完善和改进方案,提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主要工作,得出以下结论和研究成果:我国现有近9亿移动通信客户,近叁年客户平均增幅达22.26%,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金融监管部门配合是开展移动支付工作的前提,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移动支付手段是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基础,借鉴日本、韩国的发展模式,移动通信运营商主导整合产业链各方,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是移动支付模式成功的关键。移动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叁方支付机构都有从事移动支付业务的强烈欲望,通过叁方博弈,移动通信运营商凭借丰富的客户资源,良好的客户关系,强势的品牌,先进的移动信息通道,主导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利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帕累托效率。提出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将移动支付模式分解成支撑网和市场网两部分。移动通信运营商联合设备供应商、支付平台服务供应商、网络服务供应商和移动终端供应商,打造移动支付支撑网络和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业务和服务,共同承担价值网络产生的风险,分享创造的价值;市场网主要进行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交易、资金的支付和结算等活动。在市场网上,商家的目标是促销商品、降低资金回收成本和风险,客户希望方便、快捷、安全、低成本存取和支付资金,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公司的利益来源于收取交易佣金,金融机构侧重于获取存量资金再投资收益,移动通信运营商着力于增加客户黏性、提高通信使用量,参与各方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机制,使参与者的个体利益和整体目标一致,实现整体利益最优,共同构建价值最大化的移动支付模式。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初期采取差异化的集聚战略,定位发展中小额支付和中高端市场,待移动支付业务成熟,移动支付模式完善后,逐步转向大额和中低端市场,实现从蓝海市场战略向红海市场战略的转型。通过技术和业务创新,提高客户和商家使用的快捷性、方便性和安全性;通过提供普遍服务,快速增加客户群,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单位成本,最终实现低成本、大市场的移动支付发展战略。移动支付参与各方通过共享优势互补资源,减少新增投资,形成范围经济效应。移动通信运营商整合支付平台,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价值目标,引入金融机构和第叁方支付机构加入,分别进行资金结算和运营支撑、共同承担首期投资风险,联合设备供应商、支付平台服务供应商、网络服务供应商以及终端供应商,开放式引入商家和客户,形成移动支付价值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实施低成本大市场发展战略,整合参与方优势互补资源形成价值共同体,推进政府构建信用管理体系,实行客户实名制、推广指纹识别专用移动终端以保障资金安全,建立移动支付资金安全管理系统,争取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将移动资金收付结算业务视同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清算,免开发票、免征各项税费,对从事移动支付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实行税费减免政策。

李二亮[4]2016年在《基于用户选择行为的移动第叁方支付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效竞争策略的制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对于移动第叁方支付服务商来说,其在线下支付市场的渗透发展,只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并强力实施,才能在支付服务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谋求长远的发展。现实中多数移动第叁方支付服务商采取“烧钱式”的促销来发展线下支付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目标群体的划分及用户真实需求的了解;而学术界针对第叁方支付的策略研究,更多的偏重于双边市场的定价以及产业融合的建模或定性分析,相关研究无法对行业发展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而有效竞争策略的制定除了要明晰行业市场特征、竞争对手状况以及自身优劣势外,更有赖于对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偏好的深入了解。当前,针对移动支付采纳行为和使用意愿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成果,该类研究有助于理解用户移动支付的需求偏好,对于制定市场策略发展移动支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第叁方支付新的业务形态,移动第叁方支付取得了快速发展,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诸多关注,然而前述针对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纳行为和使用意愿的研究,对理解消费者移动第叁方支付线下支付选择行为是不够的,一方面是因为前置性的采纳因素对于已经拥有巨大线上用户群体的主流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来说已经不再是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移动第叁方支付在线下支付场景的使用无可避免的要受到其他支付工具的影响,而这是前述研究所没有充分关注的;此外,前述文献对于商家移动支付采纳行为的研究处于非充分状态,而商家是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线下支付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当前业界和学界对于移动第叁方支付用户使用偏好,特别是多支付工具存在情况下支付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决策过程认知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移动第叁方支付线下支付市场的渗透发展为背景,沿着了解用户需求偏好服务于竞争策略制定的研究主线,以双边市场理论分析了线下支付市场,基于其典型的双边市场特性,本文对线下支付市场的两类用户——消费者用户和商家用户对于移动第叁方支付的选择行为给予同时关注,以期服务于移动第叁方支付的策略制定及行业实践。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采取焦点小组访谈、实验研究、多案例研究及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线下支付市场中消费者用户和商家用户,在多种支付工具存在条件下,对于支付工具特别是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选择使用的影响因素、影响机理及决策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移动第叁方支付在线下支付市场发展的竞争策略。本文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第叁方支付线下支付市场发展分析。本文在归纳总结第叁方支付当前主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定义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移动第叁方支付的线下支付选择行为,这是有别于第叁方支付线上支付行为且对未来支付市场将要产生重大影响的支付行为模式;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现状,并重点对当前主流支付模式——移动第叁方支付和银联支付进行了优劣势的对比分析;随后,基于动态演化博弈论讨论了移动第叁方支付服务商的线下渗透发展,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网络外部性大整合资源能力强的移动第叁方支付服务商向线下支付渗透发展是必然的市场选择;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移动第叁方支付将要发展的线下支付市场进行了重点讨论,认为该市场是有别于线上支付市场的新领域,移动第叁方支付在该市场业务的拓展没有平台可依,也没有中国银联在发展过程中依托政府力量推动的优势,这就要求移动第叁方支付服务商在发展线下支付业务时,必须同时关注消费者和商家两类不同用户对于移动第叁方支付的需求偏好和选择行为,从而为线下支付市场发展奠定基础。2.消费者用户支付选择行为的研究。消费者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决定着未来移动第叁方支付在线下支付市场中的地位。对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现有线上支付使用人群进行了叁个阶段的划分,然后结合每个阶段人群的消费特征,采取焦点小组访谈法,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五个分组的小组讨论,定性研究了消费者移动第叁方支付线下选择使用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内涵指向;然后,进一步采取实验研究的方法,在构建模拟购物场景的基础上,通过对132名消费者的观察实验,以成对样本检验及回归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了支付促销影响消费者支付选择特别是移动第叁方支付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移动第叁方支付的相对优势和网络外部性是影响消费者选择使用最重要的因素;使用成本、感知风险、复杂性等仍然是阻碍移动第叁方支付使用的影响因素,但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以上因素的内涵;支付促销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支付促销对于第一类人群(18岁——24岁)最为有效,最容易通过此手段培养其使用习惯,并且最容易受到身边人群口碑效应的影响,该类人群在选择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时考虑有用性的特征居多;而第二类人群(24岁——30岁),则偏重于多种支付工具之间的比较进行趋利最大化选择,交易安全对该人群的影响要小于第叁类人群,在移动第叁方支付习惯的培养上相对容易一些;第叁类人群(30岁——40岁),由于信用卡的使用习惯相对固化,较难形成对于移动第叁方支付的使用习惯,支付促销对其影响在叁个组别中是最小的,此外对交易安全的担忧在叁类人群中是最大的。3.商家用户支付选择行为的研究。线下商家用户的使用为移动第叁方支付创造了基本的市场环境。本文以创新扩散理论和技术-组织-环境理论的混合分析框架为基础,采取多案例研究法,通过选择分布于北京、郑州及其他若干地区的超市、酒店、餐娱等七个行业近二十余家商家案例,对线下商家支付工具特别是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的选择行为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在影响商家使用的诸多因素当中,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的网络外部性和促销引流效应是商家最为看重的,其次,商家在规模、技术储备、账务处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会对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进行取舍;再次,商家对于支付工具的认知已经逐渐超脱于支付业务本身,为促进商家利益最大化,促使其主动持续使用移动第叁方支付工具,第叁方支付服务商应当整合优势资源,以支付服务为基础向线下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此外,本文还对一类特殊的商户群体——学校进行了讨论,其对移动第叁方支付的使用和市场开发应当给予关注。4.移动第叁方支付竞争策略和产业链整合研究。竞争策略是开拓市场的重要支撑,而产业链整合是实施竞争策略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支付行业的特征,在对银联支付竞争分析了解其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结合前述章节对于消费者用户和商家用户支付选择行为的研究,从SWOT分析的组合视角,即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提出了移动第叁方支付的竞争策略。竞争策略的实施一方面有赖于移动第叁方支付服务商优化支付工具功能,不断开拓市场,另外一方面产业链整合是实施竞争策略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对支付产业链的整合模式类型进行了讨论,通过构建纵向一体化、纵向战略联盟、横向整合的Hotelling模型,分析了当前支付市场的产业链整合的基本模式,讨论了叁种模式对于市场发展、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指出移动第叁方支付服务商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地位和资源状况,在未来支付市场的竞争中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更好取得市场发展的效果。

杨意[5]2018年在《我国第叁方支付的风险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互联网金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并且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而其中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影响最大的当属第叁方支付。1998年首信易支付的成立,宣告中国首家第叁方支付平台的诞生,经过不到20年的迅猛发展,第叁方支付机构从最初的办理支付结算,到如今涉及医疗、缴费、查询等方方面面,深刻的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来看,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交易量已经突破百万亿,艾瑞咨询研究认为,第叁方支付在2018、2019年还将延续高速增长惯性,而且市场份额还将更向优质企业集中,也就是第叁方支付市场的双寡头——支付宝和财付通。伴随着第叁方支付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扩张,也暴露了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也进一步制约着第叁方支付行业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第叁方支付的风险,发挥其在经济中的带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基础理论入手,梳理了我国第叁方支付的发展脉络,并提出现阶段的发展困境。并以我国最大的第叁方支付机构——支付宝为例,在分析了它的生存环境、交易流程以及模式的基础上,列举并详细分析了其在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监管风险、技术风险、运营风险各方面的案例。此后介绍了我国所构建的第叁方支付监管体系,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比较、借鉴国外第叁方支付监管实践经验后,提出完善我国第叁方支付监管的对策建议。

卢跃[6]2004年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文中提出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叁种形态,即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和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第叁种形态,它实现了电子商务的第二次飞跃——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在移动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下,其间的法律问题已经慢慢暴漏出来。例如,一些服务提供商未经用户的许可或在用户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肆意克扣用户的手机话费,或者计费错误;再例如,移动信息服务订制容易,退订难。这也是消费者经常投诉的问题之一。实践中,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退订方式不仅非常烦琐、不易掌握,而且不是很容易找到,更有甚者根本不提供退订方式。这些法律问题只是移动电子商务将面临的法律问题冰山之一角。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涉及的法律问题将更加多样化。中国移动公司作为移动通信运营商,陆续推出的诸如手机钱包、移动证券等新型业务就是这一多样化的体现。这些业务使得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必然涉及到金融法、证券法领域。本文所论述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问题: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移动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合同、电子货币、电子资金的划拨以及移动证券交易。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部分,作者回顾了电子商务发展历史,提出移动电子商务的一般概念,比较其与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和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表现出的特点,可以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总论部分。其余部分,即从电子合同的签订,到电子货币以及电子资金的划拨,最后到移动证券交易,则是贯穿于具体电子商务活动的主线,可以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分论。作者分别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合同之成立”、“SIM卡与电子货币”、“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小额电子资金的划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认证与安全问题”、“移动证券交易的法律问题”五个标题下,其一,运用合同法理论,按照移动交易的种类,分析移动环境下的要约、承诺、电子错误等基本问题,其二,以电子货币原理为依据,对SIM卡的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其叁,以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为准则,界定了移动支付用户的权利,其四,按照现行技术平台所构成的关系,探讨了移动商务安全义务的承担。同时,运用证券法理论分析了移动证券参与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笔者认为,移动商务合同是传统合同在移动电子环境下的发展,合同法理论完全适用。SIM卡是卡基、开放式、联机电子货币。在移动小额电子支付中,要着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保障交易安全,移动服务商负有网络认证等安全义务,这是公法与私法义务的融合。根据移动证券的特点,指出了移动证券商参照执行网上证券时,应适当提高义务标准。总之,本文所论述之内容只能算是移动电子商务中所涉法律问题的概貌。由于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确属新兴领域,缺乏相当的研究资料,再加上笔者才疏学浅,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石奇瑛[7]2016年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广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地方金融市场中的新生主体,充分地发挥了"小、灵、快"的差异化优势,为广西本土的"叁农"、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良好资金支持,较好地发挥了金融市场有益补充的角色,在促进地方普惠金融、平抑地方民间借贷利率和维护地方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西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中。互联网金融给小额贷款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的风险。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已成为小额贷款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章节梳理了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第叁章节分析了广西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在风险管理上的新变化;第四章节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发达地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成功模式,并总结出一些启示;第五章节是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探索广西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本文建议通过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结合互联网金融强化信用评级制度;借助互联网金融拓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降低流动性风险;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创新业务模式,分散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建立主动风险管理机制;尝试引进大数据风控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建议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指导协助小额贷款公司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专业风控团队等方面完善广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使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最终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针对性较强,且具有时效性。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指导意义存在区域局限性。

万志尧[8]2016年在《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我国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研究为题,通过理论研究、比较论证、实证分析等方法,立足二次违法性原则,从行政监管和刑法学角度研究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具体可统分为叁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犯罪,二是认定互联网金融犯罪需要考虑哪些内容以及如何认定互联网金融犯罪,叁是互联网金融与刑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互联网金融对于刑法的影响,包括互联网金融对于刑法的扩容和对于刑法完善的需求,以及刑法对于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规制和处罚。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体论证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除绪论外,本文由十章组成,主文部分17万余字。第一章互联网金融概述,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主要业态和风险。第一节主要介绍互联网金融概念,通过分析论证的方式,对于金融本质、互联网本质等观点作比较分析,从互联网金融功能出发,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和金融融合为基础,以完善金融运行机制为手段,以实现资金高效流通为主要内容,实现信息对称、低风险、低成本的直接融资及与之相关的开放式的创新业态。第二节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典型模式,系统总结、分析国内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典型模式的学说观点,提出互联网金融所包含的业态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外延,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优化发展,有可能出现新的模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互联网金融市场目前主要的业态模式进行归纳研究,主要包括第叁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大数据以及互联网金融门户五个部分。第叁节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基础,包括小微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少、国家扶持力度大等方面。第四节,立足互联网金融的两面性,即创新性和风险性,分别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积极作用和风险。第二章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第一节提出互联网金融犯罪名称的由来及与相关犯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节简要阐述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征,主要包括犯罪主体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犯罪对象以资金融通和数据征信为主、犯罪手段以线上和线下结合为主、二次违法性等。第叁节系统论证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意义和功能,明确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的意义主要包括明确犯罪圈、促进刑法罪名体系改革、有利于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等方面。第叁章互联网金融刑法扩容问题。借用互联网“扩容”一词,介绍互联网金融体现在刑法方面的扩容现象。第一节立法方面,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将该罪犯罪主体扩大成一般主体,扩大了大数据的保护范围。第二节司法方面,由于犯罪构成要件是法定,不得作扩张理解,但依照社会发展的现状对于犯罪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表现形式可以做适当扩容。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其一,犯罪主体的扩容,提出电商小贷中的小贷公司属于“其他金融机构”性质;其二,非法占有方式的扩容,以比特币为例,在数字化财产控制方式下,本文认为,非法占有不以物理、有形控制为必要,对于比特币等数据财产的占有以获取相关控制密码、账户的控制为充分条件;其叁,对刑法财产范围的扩容,即刑法可将比特币等数据纳入财产范畴;其四个人信息认定范围的扩容,提出除法律、法规规定和仅公民同意的公民个人信息外,其他个人信息均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范围,其五提出电子合同应纳入合同诈骗罪的范畴。第四章互联网金融犯罪刑事政策。国家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创新意味着打破成规,如仍然延续我国对于非法集资类犯罪从严打击的刑事政策,一定程度上是让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为国家政策埋单。第一节简述互联网金融相关经营行为对刑法具体罪名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主要经营行为从组织结构设立、行为内容、行为方式等均一定程度上可能触犯刑法具体罪名。第二节,刑法介入的客观基础发生变化,包括客观基础、国家政策改变以及地方司法对传统金融监管的适度突破等。第叁节,互联网金融犯罪刑事政策的范围,内容主要包括在罪刑法定的基础上,适用二次违法性下的刑法谦抑原则和后果考察原则。第五章对我国第叁方支付平台的行政监管和刑法审视。第一节对第叁方支付概念、主要平台、支付模式的介绍。第二节,介绍美国、欧盟和我国对第叁方支付的行政监管,以及通过对比分析,评价规定的异同。第叁节,通过对第叁方支付具体行为的分析,详细阐述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挪用资金罪、洗钱罪、非法经营罪、盗窃、诈骗交织型犯罪等犯罪的具体适用。第六章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行政监管和刑法审视。第一节简述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由来和我国主管机关表态和监管原则。第二节,介绍英国、美国和我国的行政监管,并评价我国与国外的监管异同。第叁节,系统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业务模式和异化的发展现状。第四节,介绍非法集资对P2P网络借贷的宏观约束,具体分析了资金池、不合格借款人和旁氏骗局叁种主要非法集资形式。此外,通过对具体行为的分析,具体阐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挪用资金罪、非法经营罪、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等罪名的具体适用,重点论证P2P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分拆债权和从事担保业务的刑法适用。第七章对我国众筹行政监管和刑法审视。第一节介绍众筹的发展由来和基本分类以及众筹和私募的关系和区别。第二节,介绍美国、法国和我国对众筹的行政监管规定,并评价与我国监管规则的异同。第叁节,结合众筹的行为模式,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以及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罪名的具体适用。本文提出众筹平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刑法上界定为“其他金融机构”。第八章、大数据行政监管和刑法审视。第一节介绍大数据特征和价值。第二节介绍数据征信。该节分为征信监管和刑法思维两个部分,数据征信内容主要包括介绍美国、欧盟和我国关于数据征信的行政监管规定和比较性评价。刑法思维包括大数据的风险、数据的刑法含义、数据的刑法保护路径以及大数据的主要犯罪类型。在主要犯罪类型研究方面,结合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非法经营罪的界定。第叁节电商小贷的刑法评价。该节主要内容包括对电商小贷的发展模式等基本情况的介绍,我国对电商小贷的法律监管以及电商小贷中小额贷款公司非法经营问题分析。第九章互联网金融门户。第一节、第二节介绍互联网金融门户的概念等基本情况,互联网金融门户是一种将互联网金融业务汇集到一起,通过比价和搜索的形式实现价格市场化,其本身的监管体现在各种业务自身的监管规定。第叁节是刑法评价,非法经营罪是互联网金融门户涉罪的主要罪名。其具体表现在未经许可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传统金融业务代销、经纪问题、非法从事资产管理行为以及共犯问题。第十章互联网金融下行政监管和刑法的完善。第一节提出我国应实现行政混业监管,加强以金融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自律监管和强化互联网金融市场行政许可制度的监管思路。第二节,提出完善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立足点在于给予互联网金融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上述罪名中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立法目的,从犯罪构成要件和量刑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胡建波[9]2013年在《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在中国外贸领域的运用,迄今为止也有十来年了,但这依然还是一个正在风起云涌、模式多样化的、年轻的的领域。在当当网、京东商城、淘宝商城等国内在线交易平台日益红火的时候,米兰网、兰亭集势、敦煌网等跨境网上批发零售交易平台也名声鹤起,逐渐打开了外贸电子商务新局面。目前国内外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2009年以前外贸电子商务就是阿里巴巴那种黄页的推广模式,不能支持交易,而现在的外贸电子商务已经完成了从信息时代向交易时代的转型。2009年以后,阿里巴巴继敦煌网之后推出了阿里全球速卖通,包括海外推广、交易支持,纠纷处理、在线支付、在线物流、信用体系和售后服务等整合服务平台。据PayPal的统计,在PayPal业务中,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占据了亚洲约50%的份额,而且增速十分惊人。全球速卖通是阿里巴巴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快速接触终端批发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快速销售,拓展更多利润空间而全力打造的融合支付、订单、发货及物流于一体的在线交易外贸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在全球贸易新的形势下全力为国内中小企业创造的更多收益和发展空间。首先,本论文从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出发,首先介绍了跨境网上在线交易背景下的外贸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界定了跨境网上在线交易平台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定义与内涵,逐步介绍了现阶段的跨境网上在线交易平台背景下的外贸电子商务概况及其运作模式。回顾了电子商务相关理论以及企业战略理论等,也大量参考了相关资料和文献,这对于阐明笔者观点不无裨益。其次,本文通过运用战略理论、PEST和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做了详细分析,为后面竞争战略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本文认真的分析了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在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运营SWOT研究分析出公司的优劣势,再通过对叁种竞争战略依次分析探讨,得出速卖通的竞争战略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差异化和目标集聚战略为辅来赶超竞争对手,并提出了10项措施来保障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

唐文萍[10]2013年在《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中国现有的国有金融体系所造成的金融抑制却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加灵活方便的民间借贷便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补充渠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了主要渠道,民间借贷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否认。但与此同时,由于民间借贷本身往往不够规范,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隐藏在其中的潜在危机也不容忽视。2008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引导民间资金合法开展金融活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突破口蓬勃发展,同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为如何更好的对民间资本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管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也为中小企业有效的拓展了融资渠道。本文以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结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最新表现形式和特点,辅助以中国长叁角叁个市县实地调查资料,肯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在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本文从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在国内发展的情况出发,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评估框架,评估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的相关经验,本文对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从政策、监管体制以及运营机制叁个层面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包含四大部分,分成7个章节。第一部分:第1、2章。第1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所在,阐述了本文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路,最后对本文的几个创新点做出了描述。第2章,文献综述,对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的相关定义和理论做了梳理,并对相关的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第3、4章。第3章,回顾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描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并与其他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进行了详细比较。第4章,对小额贷款公司在引导我国民间借贷从灰色地带向阳光化逐渐发展,逐渐规范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模型,用以详细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民间资金的原理。同时强调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服务于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满足或没有充分满足的中小企业。第叁部分:第5、6章。第5章提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框架,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从相关政策、监管体制和运营机制叁个角度提出了思考,第6章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然后从相关政策、监管体制和运营机制叁个角度提出了对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第四部分:第7章。第7章为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在指出本文的结论的同时展望了今后在此领域更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移动电子商务中小额支付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沈勇. 湖南大学. 2004

[2]. 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电子商务小额支付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潘卫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 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研究[D]. 李健民. 中南大学. 2011

[4]. 基于用户选择行为的移动第叁方支付竞争策略研究[D]. 李二亮. 中央财经大学. 2016

[5]. 我国第叁方支付的风险监管研究[D]. 杨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

[6]. 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D]. 卢跃. 中国政法大学. 2004

[7].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广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石奇瑛. 广西大学. 2016

[8]. 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研究[D]. 万志尧. 华东政法大学. 2016

[9]. 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竞争战略研究[D]. 胡建波. 山东大学. 2013

[10].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唐文萍. 复旦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移动电子商务中小额支付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