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模式研究_教学过程论文

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愉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识字、阅读、写作三大环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其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促进个性整体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进行了愉快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小学语文愉快教学”的构想。所谓“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是指教师运用语言与情感,以及多种直观手段,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兴致勃勃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掌握拼音、字、词、句、篇、修辞、逻辑等基本知识,扩大识字量,形成良好的阅读技能,培养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在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陶冶情感,塑造品格,完善个性。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在于改变小学生由重复抄字、机械读诵、作业繁重等学业负担带来的心理上的负情绪状态,打破负情绪与语文成绩不良之间的恶性循环,通过愉快的语文教学,使小学生当堂学习,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改善,个性健康发展,认知与情感水平进一步深化,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二、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是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而提出的融认知与情感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主要依赖三个维度:认知、情感、目标。首先,小学语文愉快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有组织的认识过程,因此离不开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基础,并以此作为构建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参照系;同时,愉快教学在其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又始终注意发挥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情感的积极作用,使情知交织在一起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故而在构建愉快教学模式时,必须审视和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维度,舍此,便失去了愉快教学的鲜明特征。另外,教学目标作为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与标准,自始至终统领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活动是为目标的实现而架设的手段,无论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如何活跃,都不能超越教学目标的轨道,否则愉快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认知、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基础上的整合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有三大理论依据:

其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理性思维能力等为制约条件。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这些条件尚未成熟,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正是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于创设各种情境、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有趣活动,从而亲临其境这种更直观、更具体的方式,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去体会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愉快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成为小学生主体地位操作上的有效途径,其要点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要实现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活动与充分参与,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观、教师观。

其二:愉快的情感是发展的源泉

情绪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人类最主要、最普遍的正情绪,是人们获得精神享受的重要来源,无论对个人生活而言,还是对社会群体生活而言,它都是最有价值的情绪。经常处于快乐状态的儿童更善于同他人相处,表现更多的同情心和自信心,也更敢于探索和进取。小学教育是一生全面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因童年欢乐的失去、学业竞争的失败而造成对认知学习的畏惧心理,丧失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动机和和谐发展的源泉,就会严重影响儿童个性的健全,甚至会毁掉一生。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的操作关键是情境氛围的创设与营造,它之所以能让儿童有愉悦的情绪体验,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其机理主要在于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取我国古代诗论中意境说的思想(所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将真善美的思想幻化或外化为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可以感受,有有趣的游戏可以投入;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词的概念、情感表达的语言逻辑方式,使儿童对情感的意义及时认同、吸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或者说,边体验感受边让内部语言积极活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以愉快情感作为学习的内驱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高质量地得以完成,而且通过不同情境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同情心、友爱心、责任感、爱国主义等基本情感品质得到开发、操练的机会,成为个性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的鲜明特征就是愉悦情感的体验与升华。

其三:教学目标的综合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育家达维多夫说过“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到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和关键。教学目标是综合性的、多层次的,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具体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具体目标是根据教材实际内容而分解的二元目标:即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主要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智能目标——主要指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的要求。情感目标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等方面。总体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追求,具体目标是依据总体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目标应渗透在总体目标完成的过程之中,以具体目标的充分落实促进总体目标的圆满实现。教学目标犹如线串珠子一样,引导着认知与情感的运行,又促进着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三、模式构建

本文正是从认知、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大量考察和深入研究,在反复探讨情感教学心理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由五个环节构成的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每个环节中的结构关系及相关范例式教学示例。

图1 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五环节示意图

每个环节都包含认知、情感、目标三个方面的内涵,教师与学生从总体上来说是主导与主体的承担者,但在不同环节中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有灵活的角色转换。

表1 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模式结构关系示意图

环节认知过程情绪状态教学目标角色

教师学生

准备认知准备情绪愉悦定向自达主动被动

唤起形象感知动趣激发指导助达被动主动

深化理性加工情感陶冶相互启达主动主动

激励检验评价动情激励反馈促达主动被动

拓展巩固应用情感发展全面竣达被动主动

1、准备环节

特征:通过认知准备进入情绪愉悦状态,了解目标,定向自达。认知方面,做好知识储备,激活认知处于一种定向的活跃状态,提取已有经验,以积极的态势去摄取新的东西。情感方面,进入愉悦心境,即不仅要使学生在进入教学活动之后,情绪稳定、平和,而且产生愉悦感,并使这种心境保持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目标方面,教师向学生交待教学目标,学生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活动: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实验演示、猜迷激趣、故事启发、悬念设置、情境渲染等种种直观手段,精心设计,巧妙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瑰丽的语文天地。同时,教师通过口述或板书等方式明确展示教学目标。在这一环节中,精心导课是中心点,因而教师处于主动角色。

2、唤起环节

特征: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感知形象材料,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助达教学目标。认知方面,引导学生充分有效地感知接触课文内容,为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供生动的表象。情感方面,通过教学中各种各样为小学生喜闻乐见、丰富有趣地接触教学材料的方式,使他们生动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兴趣更为浓厚,动机更为强烈,愉快体验更为炽热,外在兴奋趋向高涨。目标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指导助达。

活动: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实物演示、画面展现、表演模拟、音乐渲染、语言描绘等种种方式,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充分地活动起来,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是其中心点,因而学生处于主动角色。快乐情境主要有:①实体情境,即充分利用实物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虫鱼等教学内容,可带领学生亲临其境,亲自体验,增长知识,激发情趣。②模拟情境,即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从而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乐、寓教于趣。③语感情境,即教师通过生动细致的语言描绘,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生动体会课文意境。教师的语感越强,就越能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的艺术形象,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从而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由明理到冶性。

3、深化环节

特征:在理性加工过程中陶冶情感,师生相互启达目标。认知方面,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情感方面,在对教学材料进行理性加工的同时,获得更深意境的情感熏陶,情绪状态由炽热的外在兴奋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目标方面,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讨论,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以促达标。

活动:教师在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活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质疑问难,通过直问、设问、激问、追问、逆问、侧问等方式为学生创造问题的情境,创造思维的氛围,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分析、归纳、推导、概括的思维活动和热烈的讨论、商量、讲述、争辩、演讲的语言活动,并在比较、鉴别、新旧联系、不断迁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的中心点是教师点拔,学生思考,因而师生双方共同处于主动角色中。教师:设置疑问——指导交流——点拨关键——搭桥过河;学生:主动探究——交流所思——矫正思考——水到渠成。

4、激励环节

特征:在检验评价认知成果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激励,在反馈矫正中接近教学目标。认知方面,对于经过理性加工所掌握的高度提练、高度概括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能力等,进行全面而及时的检验和评价,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获得反馈信息矫正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情感方面,通过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胜任感,增强愉悦体验和学习动力,肯定与表扬使情绪状态由内在兴奋又转化为外在兴奋,外在兴奋再次高涨。目标方面,师生双方在检验评价过程中,强化了学习成果,已趋于接近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在情境中运用口头说明、作业批改、书面测试、模拟操作、角色扮演等手段(手段多元化),由教师、同学、个人(主体多元化)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掌握的技能以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人特色等(内容多元化)进行多元化的检验和评价,以及时反馈矫正,强化成果,调整教学。这一环节的中心点是检查效果,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检验和评价是主要的,因而教师处于主动角色。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重要的补充,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更趋全面,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感和主体意识。

5、拓展环节

特征:让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促进愉悦体验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认知方面,加强练习,把新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巩固知识;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以及新的学习中,拓展延伸,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方面,让学生在巩固、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强烈欲望,情绪体验进一步活跃、热烈,并向高水平演进。目标方面,经过有效练习,引导学生全面竣达,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按照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教师应注意把握练习的要点:明确目的、精选习题、寓思于练、形式多样、优化过程、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特别是题型设计上要灵活多变,富有情趣,将听、说、读、写等练习与做做、写写、画画、演演、玩玩等趣味形式进行多元化结合,避免进行机械单调乏味的练习,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愉悦感受,比如“三分钟新闻发布会”、“语文智力竞赛”、“专题辩论会”、“做医生找毛病”等等值得仿效和推广;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示范性和综合性,避免进行机械重复孤立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能掌握知识的重点和能力的精华,实现积极的迁移,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品质协调发展,整体提高。这一环节的中心点是强化练习,巩固应用,因而学生处于主动角色,通过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使认识在练习中加深,兴趣在练习中勃发,情感在练习中陶冶,质量在练习中提高,目标在练习中实现。

标签:;  ;  ;  ;  ;  ;  ;  

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模式研究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