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常营萤石矿地质特征分析论文_邹民,王少宇

阜蒙县常营萤石矿地质特征分析论文_邹民,王少宇

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 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阜蒙县常营萤石矿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主要矿体厚度变化系数较稳定,矿床属中低品位。萤石矿赋存于侵入岩及集块角砾熔岩断裂带中,其成矿条件优越。自然类型为致密块状、角砾状、脉状、网格脉状矿石为主,少量条带状。

关键词:阜蒙县;断裂带;萤石矿

1、区域地质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北缘(Ⅰ)、内蒙地轴(Ⅰ2)、建平台拱(Ⅰ 21)、旧庙断凸(Ⅰ21—3)的东侧边缘地带,位于务欢池盆地的东北部。矿区北侧

30km处赤峰-开原深大断裂呈东西向展布。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NE向为主,断裂带走向5°—50°,倾向SE,倾角55°—80°。次一级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构造亦较发育,不同方向断裂构造构成了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它们控制了区内不同时代的地层分布和岩浆侵位。近EW及NE向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薊县长城系魏家沟岩群,薊县系雾迷山组;白垩系义县组,白垩系孙家湾组,新生界第四系。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区内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及第四系。

(1)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

岩性以安山岩及火山集块角砾岩为主,分布在勘查区中部及东部,出露面积约 12 Km2,T1、T2萤石矿体赋存在此地层的构造断裂带中。

安山岩:火山岩的主要类型,分布于常营东山一带。有致密状安山岩,气孔状、杏仁状安山岩。岩石多呈灰紫色、紫红色。斑状结构,基质具交织结构,气孔状、杏仁状、块状构造,部分具流纹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86%)、副矿物(10%)、暗色矿物(4%)。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及少量蚀变暗色矿物,粒度约1~2mm。基质由斜长石微晶及磁铁矿组成,含少量磷灰石、榍石等。岩石局部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其大小及形态不规则,以拉长的椭圆状为主,呈明显的定向排列,显示熔岩的流动方向。气孔多数被充填,以碳酸盐为主,少量次生的绿泥石、石英、粘土等矿物。

集块角砾岩:分布于常营东山岩石呈浅紫色、灰紫色,集块角砾结构,斑杂构造、块状构造。集块大小在5~20cm,呈棱角状至次棱角状,含量约5%~15%。火山角砾一般在0.5~3cm,呈棱角状,含量约50%~80%。集块与火山角砾成分均为安山岩、粗安岩,矿物有斜长石(55%)、角闪石(8%)、辉石(2%),及隐晶――玻璃质(30%)等组成,熔岩胶结,胶结物5%。

(2)第四系

主要为含砾石砂土及亚粘土组成。

2.2构造

萤石矿赋存于侵入岩及集块角砾熔岩断裂带中,其成矿条件优越。一般为正断层,后有逆冲活动。区内分布有7条构造断裂带,其中有两条断裂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走向为近EW--NE,带宽5—35m,延长100—600m,倾向70—115°,倾角55°—85°,其主要特征:

F1断裂带:是矿区内最大的断裂带,长400m±,平均宽20m±,走向290°,倾角55°—75°。带内主要由集块角砾组成,成分以安山岩为主,角砾大小不等、一般0.5—2m,呈棱角、次棱角状,断裂带具硅化、高岭土化、萤石化,黄铁矿化,萤石多呈网脉状、块状及角砾状分布,矿体及近矿围岩萤石化发育。T1、T2、T3、T4矿体赋存此断裂带中。

F2断裂带:长200m±,平均宽18m±,走向10°—20°,倾向100°—110°,倾角较陡75°—85°,带内角砾成分为中粒二长花岗岩,断裂带具硅化、萤石化及碳酸盐化。T5矿体赋存此断裂带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本次工作共圈定5条矿体。单矿(化)体长度40-150m,厚度一般0.60-2.30m。萤石矿体受火山岩断裂带及花岗岩内构造断裂带控制,呈脉状、扁豆状产出,矿体产状与控矿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本区萤石矿体走向一般为NE 向及近EW 向,矿脉倾角较陡,在60°~85°。矿体与非矿界线较为明显,主要矿体特征简述如下:

T1矿体:见于0线,探矿工程TCO。矿体延长120m,水平厚度1.11m,走向近东西向,向北倾,倾角75—80°,CaF2 含量37.65%,品位较稳定。此矿体延伸较短,深部钻孔及坑探工程YM1/123未见T1矿体。矿体赋存标高160—125 m。

T2矿体:见于0线,探矿工程TCO。位于T1矿体南侧。矿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80°,矿体延长100m,水平厚度1.10m,CaF2 含量52.65%,钻探及坑探工程YM1/123未见T2矿体。矿体赋存标高160—125 m。T3矿体:位于T2矿体东侧。矿体走向290°,倾向北东,倾角25—30°,延长60m,厚度0.5—1.5m, CaF2含量70%—90%,矿体规模小,品位高,但已基本采空,萤石呈脉状、条带状分布于蚀变带中。

3.2矿石质量

(1)矿石物质成分

矿物组合:矿物组分以萤石、方解石、石英为主,少量有高岭土、黄铁矿、重晶石等,有用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等。

萤石:主要呈立方体和八面体的聚形产出,个别与石英、方解石呈胶结状产出。

石英:呈细粒状及隐晶质产出,常与萤石和方解石胶结,无色和白色,玻璃光泽,少数具油脂光泽,粒径一般1~0.5mm。

长石:呈半自形晶,板状,常有条纹双晶,被石英交代,椐交代残余结构,粒径一般2~0.5mm 。

(2)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区以CaF2 和SiO2 为主,CaF2含量一般20—40%,SiO2含量与CaF2 含量呈互为消长关系,矿石化学成分与赋矿围岩花岗岩密切相关,一般矿石中SiO2 含量较高。

3.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具自形结构、它形结构、隐晶结构;构造为致密块状、角砾状及细脉状,少数具网格状构造。

3.4矿石类型

(1)矿石自然类型:

主要以致密块状、角砾状、网格脉状矿石为主,少量条带状。

致密块状:较宽的单脉形成的矿体,质地较均匀,脉宽一般〉10Cm。分布在Ⅰ区。

角砾状矿石:浅绿色,浅紫色,萤石呈角砾状构造,角砾结晶较好,胶结物为结晶程度较低的粒状萤石。分布在Ⅰ区。

脉状矿石:呈浅紫色、紫色细脉状及网脉状分布,是Ⅱ区主要矿石类型。

(2)矿石工业类型:

萤石型

萤石型:主要由萤石组成CaF2含量一般80—90%,含少量其他杂质。

萤石-石英型。

由萤石和石英组成,萤石含量小于石英。

3.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

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物质来源与火山活动及淋滤作用有关,分散的氟聚集于地下水体,再上升成矿。主要与中生代酸性花岗岩体有关,侵入体规模较小,呈岩珠状产出,矿床空间分布于侵入体内部。矿床产于花岗岩断裂带的网状裂隙中、角砾内部及角砾间,常形成脉状、网脉状及角砾状矿体。

(2)找矿标志

根据萤石矿的成矿条件及地质特征,寻找该类矿床的主要标志有:

近东西及北东向构造断裂带是控矿、赋矿标志。 矿床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体及火山岩内部断裂带内,硅化、高岭土化、钾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为找矿间接标志,而萤石化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论文作者:邹民,王少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阜蒙县常营萤石矿地质特征分析论文_邹民,王少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