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论文_刘朝晖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取头孢呋辛针治疗,B组取左氧氟沙星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6.67%,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呼吸道感染,疗效相当,且耐药性低,无明显副作用,缩短患者病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头孢呋辛针;左氧氟沙星针;社区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治疗主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社区患者呼吸道感染就诊后立即实施治疗,通常由医师根据经验选择用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新耐药菌株逐渐增加。左氧氟沙星作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强等特征的喹诺酮类抗菌药[1],其抗菌活性高于氧氟沙星的2 倍,其作用机制在于对DNA 旋转酶活性产生抑制,有效阻断细菌DNA 复制,以达到杀灭细菌、治愈疾病的目的。由于左氧氟沙星针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中。头孢呋辛针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病症中[2],尤其是对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疗效。本研究分别将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应用于社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01月收治的60例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7岁,平均(31.33±2.4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66岁,平均(32.01±2.86)岁。患者均符合社区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均有咳嗽、咯痰、发热等症状;且排除药物过敏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止咳、化痰、退热等对症治疗方法。A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针2.0 g治疗,2次/d。B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针0.2 g治疗,2次/d。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3d,进行统计患者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评定[4],①痊愈: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体温、实验室检查无异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③有效:病情基本恢复,但上述4项中有2项以上未完全恢复;④无效:上述指标无改善反而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皮疹等。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发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

取SPSS18.0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用X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A、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两组患者发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出现恶心呕吐1 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B组出现恶心呕吐1 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等。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5]。相关研究表明[6],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作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因此,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关键在于采取抗感染治疗、其他对症治疗等。抗生素作为主要的抗感染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抗生素等。在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早期治疗中,可结合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根据医师选择用药的经验,为患者提供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治疗,以增强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

头孢呋辛作为半合成的第二代头孢菌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征,对β-内酰胺酶高度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可有效抑制多种致病菌。同时,头孢呋辛可有效地渗透感染部位,其蛋白结合率低,具有较高的游离血药浓度,广泛分布于体内,易进入组织体液中。临床将头孢呋辛针应用于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可获取良好的抗感染作用,不良反应轻。但头孢呋辛与青霉素可能会存在交叉过敏。

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可获取高度抗菌活性。左氧氟沙星可通过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的活性,其作用原理在于对菌体DNA 抑制作用,有效消除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左氧氟沙星被称为“呼吸喹诺酮”,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组织穿透性较强,与血药浓度对比,于肺泡和支气管上皮衬液中的药物浓度明显更高,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具备不良反应较少、药代动力学特点良好、灭菌作用明显等优势。

杜丽青[7]等分别采取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治疗134例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果发现,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接近,均可作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以上研究表明,A、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B组的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呼吸道感染,疗效相当,临床上均能适用。但为了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必须注重左氧氟沙星属剂量依赖性药物, 给药时应增量减次。以上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发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陈淑琴[8]等研究也证实这点,主要为左氧氟沙星渗透性良好,效用发挥时间较长所致。

综上所述,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均具抗菌谱广、抗菌活性良好、抗菌作用强等优势,可作为社区呼吸道感染经验性用药首选药物,以获取较佳的临床疗效,缓解不良反应,缩短患者病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倩. 用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学价值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2(6):69-70.

[2]张康胜,邹明智,全国彪,等. 下呼吸道感染采用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疗药学分析[J]. 北方药学,2014,11(1):22-23.

[3]顾丽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用药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4(12):7294-7295.

[4]蔡乐.左氧氟沙星两种方案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西部医学,2011,23(9):1793-1794.

[5]王煦,易红,袁浩宁等.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113例[J].中国药业,2012,21(17):64-65.

[6]胡小东.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20-121.

[7]杜丽青. 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1,36(32):7730-7731.

[8]陈淑琴. 对比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联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90-1391.

论文作者:刘朝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  ;  ;  ;  ;  ;  ;  ;  

头孢呋辛针和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论文_刘朝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