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的构建_政策法规论文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中国论文,政策法规论文,体系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860(2006)08—0033—04

一、内容体系概述

(一)内容体系的概念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的内容子体系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作为整个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中的一员,它是组成这个体系的一个元素,称为要素。这个要素与其他两个要素(组织要素和决策要素)共同组成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另一方面,对这个要素单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本身具有复杂的组成部分和结构,且相互之间具备系统的特质,因此是一个系统。由于这个系统从属于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应将其称为子体系。但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并使其条理清晰,本文将用“内容体系”一词来代表。

内容体系的建构,目的就是要回答在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中“制定什么政策法规?”这一类的问题,也就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具体来说,要回答“政策法规包含哪些内容?”“哪些远程教育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法规来规范?”“哪些方面应该是政策法规关注的重点?”等问题。

政策法规体系的内容要素是政策法规体系的核心,是政策法规活动的中间成果,是政策法规活动的依据和指导政策法规后续活动的前提。因此,对内容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内容体系的建构方法

对政策法规内容的分析,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微观层次,分析具体政策法规中的组成要素是什么(通常由目标、对象和手段三个部分组成),这个层次是政策法规制定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内容。另一个是宏观层次,即政策法规体系由哪些具体政策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本研究所要建构的,就是宏观层次上的内容体系。

关于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应制订哪些方面的内容(哪些具体政策)这一问题,应该满足下列四点要求:

第一,通过调查得出。本研究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向远程高等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政策法规制定相关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请他们对远程高等教育相关领域中实施政策法规的重要性给予客观的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筛选出相关的条目,组成内容体系的基本成分。

第二,内容要高度概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研究对调查结果的所有条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浓缩。对于调查数据来说,最简便和科学的方法就是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这也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中完成。

第三,需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因素分析本身也是一种理论,但其分析的结果还需要结合所分析的内容及相关理论,做进一步的验证。

第四,对体系进行建构。在确定内容体系要素的基础上,对体系的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并建构;最后将建构的包含了要素和结构的内容体系用直观、明了的拓扑图进行说明,这将在本文中完成。

二、内容体系的结构

根据中国现有的情况,要把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提升到法的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与调研。但为了规范其发展,即使是以行政法规,甚至细则、规定等形式出现,也应该使其规范化及系统化。按现有的远程高等教育发展及政策法规情况,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国家层面和教育机构层面。这两个层面的政策法规构成了纵向上的政策法规逻辑结构。然而,一个完整的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的逻辑结构除了在纵向上可分为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和教育机构层面政策法规两个层级结构外,在横向上按远程高等教育功能还可分为远程高等教育目标政策法规、远程高等教育途径政策法规和远程高等教育条件政策法规三个功能结构。下面分别从层级和功能两个方面对体系的结构进行论述。

(一)层级范畴

1.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内容体系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范畴是整个政策法规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指导、协调及控制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在8个内容体系要素中,课程文件和入学条件政策法规一般由教育机构负责制订,国家不予干涉。根据前面对内容体系要素的理论分析及教育部2000年10号文中规定的“招生形式与入学标准由试点学校自行规定,招生计划由试点学校根据网院的办学能力自行制定”“由学校自主设定专业、学分”等内容,[1] 应把课程文件和入学条件放在教育机构上。除了这两个政策法规要素之外,其他6个要素都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决策者所应该考虑的。它们分别是:技术标准、学习支持服务、教育经费、资源共享、教育质量和基础设施。

2.教育机构层面的政策法规。教育机构是远程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中处于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单位。内容体系中教育机构层面的政策法规范畴,是推动或制约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远程高等教育机构在不违背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具体制定与实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除了国家层面政策法规范畴外,教育机构还有自己的范畴模块。根据前面的研究,课程文件模块和入学条件模块是教育机构层面政策法规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因此,教育机构层面政策法规范畴包括了所有8个要素:技术标准、学习支持服务、教育经费、入学条件、资源共享、课程文件、教育质量、基础设施。

(二)功能范畴

1.远程高等教育目标政策法规。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1月4日发出的《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是: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2];2004年年初,教育部又提出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是今后发展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虽然两次提出的方针在内容上有些改变,但“质量”是始终存在的。如前所述,质量是生命线,是远程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永久主题。而指导方针中的“扩大开放”和“积极发展”却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规模问题。丁新教授在《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中也提到: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逼近适度规模办学。[3] 远程教育发展中的质量、规模、效益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着远程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综合起来,中国远程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规模与质量的统一。因此,远程高等教育目标政策法规范畴包括了教育质量政策法规和入学条件政策法规。

2.远程高等教育途径政策法规。远程高等教育途径政策法规是实现远程高等教育目标的政策法规。要实现远程高等教育目标,首先必须有好的设施,然后就是好的服务。设施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和技术标准等,服务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上。因此,远程高等教育途径政策法规范畴包括了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资源共享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学习支持服务政策法规。

3.远程高等教育条件政策法规。远程高等教育条件政策法规指保证远程高等教育途径发挥育人功能,达到远程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统一目标的政策法规。这体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及学校的课程文件的规范上面。只有具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才能保障设施建设、资源共享及支持服务等的顺利进行;也只有规划制订合适的课程文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达到远程高等教育目标。因此,远程高等教育条件政策法规范畴包括了教育经费政策法规和课程文件政策法规。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内容体系中范畴与功能之间的结构关系,我们用拓扑图来表示,图1是国家层面政策法规范畴与功能结构图;图2是教育机构层面政策法规范畴与功能结构图。

三、内容体系的建构与验证

前面通过因素分析及理论研究,得出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的两个层面8个因素结构,这一因素结构模型的构想效度如何?如何建构体系?仍需采用进一步的科学分析检验。下面将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技术(Lisrel)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验证。

(一)模型设计

1.单层(并列)的多维模型假设及验证。国家层面与教育机构层面政策法规内容体系范畴模型是一个单层的多维结构还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如果是单层的多维结构,其维度有多少?我们以SPPS10.0进行因素分析,采用ML(极大拟然估计法)以斜交旋转中的PROMAX方法进行因素旋转,得到因素分析结果,即抽取因子数目为9个。对于“政策重新修订”这个因素来说,在整个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中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根据实践检验及概念上的解析,政策重新修订不应作为政策法规内容体系构成范畴中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决策体系的内容。因此把这一因素从范畴中删去,剩下的因子数目为8个。两个模型的拟合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去掉“政策重新修订”因素后的8因素的拟合度更高。此结果与前面进行的分析比较吻合,这印证了政策重新修订范畴不应包含在政策法规内容体系范畴中。

2.多层的多维模型假设及验证。如果政策法规内容体系模式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因素结构?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理论研究及结合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4种假设,即因子数分别为8个的二阶二因素结构模型(LSS82-1,LSS82-2)和9个的二阶二因素结构模型(LSS92-1,LSS92-2)。然后用Lisrel For windows 8.3软件对各种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通过结果的比较就能得出最佳的因素结构。

模型1(LSS82-1):设置一个二层2因素模型,把8因素中的6个因素(因素1,2,3,5,7,9)作为国家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全部8个因素作为教育机构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

模型2(LSS82-2):设置一个二层2因素模型,把8因素中的5个因素(因素1,3,5,7,9)作为国家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全部8个因素作为教育机构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

模型3(LSS92-1):设置一个二层2因素模型,把9因素中的7个因素(因素1,2,3,5,7,8,9)作为国家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全部9个因素作为教育机构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

模型4(LSS92-2):设置一个二层2因素模型,把9因素中的6个因素(因素1,3,5,7,8,9)作为国家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全部9个因素作为教育机构层面的体系范畴要素。

分别对上述四种模型进行验证,得到各种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如表2所示。

(二)结果与分析

以下从三个方面考察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

1.绝对拟合指数(Absolute Index)。该指数用以比较观测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与再生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的拟合程度,常用的绝对拟合指数有:

(1)拟合优度X2(Chi-Squre)检验,一般用X2/df作为替代性检验指数。其理论期望值为1,X2/df的值越接近于1,表明样本协方差矩阵S和估计协方差矩阵E的相似性程度愈高,公认的良好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标准为X2/df<5。

(2)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of-Fit Index,GFI)和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djust Goodness-of-Fit Index,AGFI)。GFI测定观察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S在多大程度上被模型定义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所预测,但会随着模型中参数总数的增加而提高,且易受样本容量的影响,AGFI则可以克服GFI的不足。这两个拟合指数的数值介于0-1之间,越接近1越好。

(3)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简称RMR),即失拟指数,是各观察变量间的协方差的残差平方的均数的平方根,越接近0越好。

2.相对拟合指数(Relative Index)。它包括比较拟合指数CFI(Comparative Fit Index)、标准拟合指数NFI(Normal Fit Index)及非标准拟合指数NNFI(Nonnormal Fit Index)等。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比较目标模型和一个基本模型的拟合来检验所考察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所有比较拟合指数的值均介于0-1之间,越接近1越好。

综合各项指标,单层(并列)的多维模型(8因素、9因素)的两项拟合指数都符合标准(X2/df<5),多层的多维模型中的4项拟合指数也都符合标准(X2/df<5)。但整体来看,模型1的各项指数更为理想。根据模型1建构的协方差路径图如图3所示。

根据图3所示,课程文件和教育经费政策法规主要由教育机构来制定,其他6个范畴的政策法规则由国家层面的决策者和教育机构层面的决策者共同来考虑。

由于内容体系由要素和结构共同组成,因此,需要把前面研究得出的内容范畴(有8个要素)、功能范畴(教育条件、教育途径、教育目标)及层级范畴(国家层面和教育机构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直观的、清晰的图形和线条来表示,就构成了完整的内容体系模式图(图4)。

图4中最左边的一列是内容体系的功能结构,分别代表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条件政策法规、途径政策法规和目标政策法规;中间一列是内容体系的范畴结构,它体现了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的内容范围;最右边的一列是政策法规内容体系的层级结构,表明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通过国家层面及教育机构层面来制定、实施。

以上的范畴及结构以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框架,构成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模式。

标签:;  ;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的构建_政策法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