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_银行论文

加入WTO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_银行论文

对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入世后论文,中间业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功能将发生重大转变。即从经营单一的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产品,从货币管理为主到信息管理为主,从获取利差为主到获取手续费为主,银行的竞争也将更多的体现在中间业务上。面对当前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转变银行服务功能,提高银行竞争能力,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中间业务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适应了各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以全新的客户理念促进了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大。特别是80年代后,随着国际社会成员对信用中介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扩大,在国际金融竞争加剧、西方各国货币当局金融监管加强以及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的压力推动下,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获得迅猛发展。中间业务也为西方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利润,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日本银行业由20.4%上升倒35.9%,美国银行业由30%上升到38.4%,英国从28.5%上升到41%以上,其中一些大银行的比重更高。

在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其发展规模小且层次较低,商业银行经营仍主要是存贷款业务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经济活动相对比较简单,所形成的信用关系也比较单一,往往只局限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双边的债权债务关系,存款和贷款成为银行传统的、主要的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社会经济活动和信用关系趋于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以存贷为主要内容的双边信用关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成员对银行中间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在客观上要求银行通过扩大信用中介服务范围、不断开拓创新中间业务,以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多边信用关系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而金融竞争的目标之一是市场占有率,由于传统业务受到市场资金规模的限制,市场占有率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未来各银行在金融中的位置将主要取决于对新兴业务的开拓能力和市场份额。各银行间的竞争也将更多地体现在中间业务上。我国加入WTO已势在必行,加入WTO后,由于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我国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潮流的冲击。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除外资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大、经营管理方式先进等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压力外,最大的冲击可能是中间业务:一是西方国际银行业通过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中间业务服务,一方面起到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从而可能导致部分优良客户由中资银行向外资银行转移;二是由于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利润,是商业银行更高层次的竞争。从而,外资银行都十分注重新兴市场业务的开拓,并且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和经营管理已比较成熟。而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起点低、范围小,中间业务占整体业务收入的比重低,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积极开拓创新中间业务,强化银行服务功能,以提高金融国际竞争力,理应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战略。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央行金融监管的加强和商业银行自律机制的完善,商业银行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的路径将越来越窄,特别是央行多次降低利率,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水平,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使得银行经营成本提高。因此,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间业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财,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货币的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最基本的性质是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即并不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这也是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最本质区别。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服务品种也更加多样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四个转变、一个突破”。

其一是由不运用资金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向商业银行垫付资金转变。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过程中,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不动用或不直接动用自身的资金,遵循“银行不垫款”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结算业务而言的。但对某些中间业务而言,银行却要或多或少地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变银行与客户之间“委托”或“代理”关系为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使这些中间业务具备了某些信用业务的特征。如融资性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等。

其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服务时,银行可以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而扩大资金来源,使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发生变化,推动了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形成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互动趋势。

其三是由接受客户的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签证、承兑、押汇等业务时,银行将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既是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价值体现,也是客户银行信用出售的补偿。

其四是由不承担风险的收取手续费向承担风险转变。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往往需要运用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如各类担保、承诺、代保管、承兑、押汇等,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动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

其五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实现了传统中间业务的突破。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提高竞争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目的,开始涉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领域,从事诸如票据发行便利、货币或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等业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局限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明显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开始逐步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但由于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才、技术手段、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的缺乏和不足,以及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机制的局限,使得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步履艰难,成效不显著。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仍处于旁属地位,中间业务的发展在层次、范围、品种和效益等方面都没有达到现代商业银行所要求的程度和水平。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银行的服务质量、技术条件、服务范围等功能特征已经开始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不可否认,追求规模的扩张、以发展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仍然不失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少、层次较低、发展空间受到较多限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票据承兑、经济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虽然这些业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发育水平。一些代理、代现性业务远未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营性日常业务,即使是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运行中衍生出来的结算汇兑等亦是如此。而更多的是即时的、附带的和非固定的业务,比如代理发行国债、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等。而且,有些代理项目并非银行实力和服务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行政指令和政策倾斜的产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中间业务发育水平较低的另一特征是:咨询类、承诺类、管理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与金融现代化相适用的新兴中间业务开展得很少,有的还因为受到限制而无法进行,而这些恰恰是国外商业银行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中的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还不能更好地按照现代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要求,来有效地转变和发挥自身功能。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缺乏开拓新兴中间业务的市场基础。市场有需求,银行有能力,效益有保障,这是中间业务发展的目标原则。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还未形成对某些新兴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比如信息咨询、现金管理、理财投资等。与西方国家企业不同,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下,我国的众多企业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进行生产和经营,还没有产生出对一些创新金融产品的需求,企业对银行更多的是资金的需求,却很少有资金如何运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因此,有限的金融消费市场难以形成对商业银行新兴产品的扩大和发展的驱动作用。另一方面,新兴中间业务大都是综合性的金融业务,其不仅需要有现代化的电子化设备和通讯手段,而且需要有多种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以及较高的宏观分析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些对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我国的一些金融政策和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中间业务的拓展。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管理,商业银行只能经营传统银行业务,证券类和融资类等许多品种的中间业务难以得到开发。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开展受到严格限制,不仅政策空间小,而且交易市场十分狭窄。因此,开拓中间业务,仅仅商业银行在主观上作出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营造相应的客观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业务的非商品化,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作为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资金来源的一种手段,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例大约3~5%,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水平。这一方面反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低,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几乎不计成本、收益低,甚至无偿服务有关。目前许多银行在开办信用卡业务、代理项目、代收代付等业务过程中,并未得到收益或仅得到很少的收益(代理项目有手续费),有的甚至要耗费更多的成本,如信用卡业务的大量固定投入,代理支付的大量人工等。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无偿地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产品,主要是为了吸引和得到更多的存款来源,看中的是这些产品带来的暂时和大量的闲置资金,而这些低成本存款通过银行的信用功能,就可使银行适当抵补中间业务的成本,并带来较好的信贷收益。在我国现在的体制框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这类免费服务无疑是现阶段商业银行为自身经营和发展的一个不得以但又的确有效的手段。但是,银行是典型的第三产业,它是以提供服务性的商品来实行其经营的,中间业务不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并实现其价值,必然会使产品的开发和提供者失去积极性,其扩张和发展必然会自我抑制。尽管这类免费服务会带来企业形象效应,扩大银行的客户关系网络,增加存款来源,但从根本上,中间业务长期的非商品化提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它会固化这种无偿服务,形成客户对银行这种依赖的习惯定式,从而最终对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带来影响。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未来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的中间业务基本还处于以收付代理为主的阶段,这是与目前我国中间业务市场需求条件和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但从长远的发展方向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应当逐步由以收付代理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向以涉及资产业务的资金密集型和以金融衍生品种为主的知识密集型转化。面对金融国际化竞争的加剧和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市场竞争的新形势。

(一)从观念上转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 应该把中间业务看作是无法回避的战略选择,而不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属品,要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大支柱业务,而不是发展传统信贷业务的手段和方式。经营观念的改变才能带来经营方式的转变。必须把开拓中间业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完成,从整体上实现这一转变。

(二)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21世纪的银行将建立在计算机通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银行、 网络服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金融网络地发展,信息科技是发展中间业务地必要手段。无论是传统地收付结算还是新兴的业务品种都需要快速、敏捷、准确的电子化系统的支持。因此,必须舍得在科技设施和人才方面的高投入。

(三)以多种方式增强中间业务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要加强广告宣传,中间业务的特点之一是品种多、类别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多习惯于银行的业务是存钱、贷款的传统,对银行所能提供的许多服务不甚了解,特别是对一些新兴的中间业务产品更是如此。因此,要运用各种宣传广告媒介进行宣传,使人们知道银行能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并诱导人们接受这些产品,不断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在政策取向上,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必要时可适当放宽对商业银行某些中间业务发展的限制,以扩大中间业务的市场需求。

(四)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高中间业务的层次水平 服务功能包括服务的质量、服务的范围、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等。中间业务是服务型业务,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开发高层次的中间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建立以投资理财为重点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枢,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商业银行的结算中心和代理中心职能,积极研究以证券为对象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并尝试和探索高科技风险投资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参与方式。

标签:;  ;  ;  ;  ;  ;  ;  ;  

加入WTO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