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霸权:国家主权的新挑战_信息安全论文

信息霸权:国家主权的新挑战_信息安全论文

信息霸权:国家主权的新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霸权论文,国家主权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霸权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解决信宿对信源发出信息的获取问题,也就是侦察、探测问题;通信技术解决信息的流量问题,也就是传递速度问题;计算机技术解决信息的处理和利用问题。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正促成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迅猛发展,使超过主权国家传统国界的信息交流日益便利廉价、迅捷,国际间流通的信息量日益增多,受众面日益扩大。据估算,截止到1997年初,互联网络已拥有160多个国家的5000到8000万用户, 并且这一数字仍在以每月10%—1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网络用户将达到10亿之多。信息技术的这些发展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如,发展中国家可充分共享信息资源促进本国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而言,一些疑难病症通过互联网络甚至可让全球医生来诊治。但另一方面,其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信息霸权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发展,社会的日趋信息化,信息渗透与反渗透,信息霸权与反霸权已成为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重要内容。

所谓信息霸权,就是指技术信息发达的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如制网权)妨碍、限制或压制他国对信息的自由运用,以谋求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利益。信息霸权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1.思想文化战。由于包括卫星电视和信息网络在内的信息媒体已经不分国界,并且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霸权主义者就在思想文化方面向他国国民和社团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一是进行政治上的宣传灌输,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搞强权政治;二是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搞“文化殖民主义”;三是进行生活方式上的影响,搞“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种族主义”。2.心理战。通过过份夸大自己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给他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大面积地揭露对方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矛盾,激起他国国内敌对情绪,影响他国决策或促使他国政府倒台。例如1989年的罗马尼亚事件中,西方国家就曾通过电视卫星转播,将所谓“罗马尼亚国家安全部队大肆屠杀群众”和“死难者尸体难以计数”的电视画面向罗境内播放。这对当时激化罗政府与国民的矛盾,推翻齐奥塞斯库政权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后人们才知道,这些画面都是用计算机合成技术伪造的。3.非法获取和改动他国信息。例如,通过制网权和技术优势侵入他国核心部门网络,窃取信息或采用计算机病毒销毁他国信息。

二、信息霸权正成为日益现实的威胁

谋求信息霸权、搞信息干涉,古已有之。通过口传、谣言或其它媒体对他国进行信息干涉已有悠久的历史。只是那时由于技术低下,影响力较弱,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二战以来,信息霸权、信息干涉已成为一些国家搞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干预地区冲突,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在国际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广泛,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壮大,国际社会秩序不断健全完善的历史条件下,如果大规模派兵侵占别国领土以达成本国的战略目的,必将受到国际舆论、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和政府的强烈反对,最终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即使是超级大国,也不敢轻易涉险,贸然发动这种以占领为目的的侵略战争。如对特定的目标采用信息干涉的方法,所冒政治、军事风险较小,比采用其它方式更易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因而,信息霸权、信息干涉为超级大国所重视。

进入二十世纪末期,西方采用信息干涉的方法促成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西方国家由此尝到了搞信息霸权的甜头,更加受到鼓舞,感到信息渗透足以胜过原子弹。一颗原子弹只能把一个小小的广岛夷为平地,而信息干预不费一枪一弹却可以搞垮昔日超级大国,控制中小国家更是不在话下。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武器太管用了。尤其是卫星技术、现代计算机合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霸权安装了巨翼。因此,西方大国对这种手段由衷地青睐。从美国搞信息高速公路的动机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倡导并推行信息高速公路本身就包含着明确的、试图依仗其科技优势推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来保持其在未来多极共存世界中的“一超”地位。美国提出信息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原则”“折除互联网络扩展过程中人为的障碍”等主张也使人不难窥视其别有用心。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院院长J·奈在1996 年《外交》双月刊上道出了天机:美国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将使二十一世纪成为最辉煌的美国世纪,因为“美国在通过信息去扩展其‘硬型’的‘软型’国力资源方面比其它任何国家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作为一种国力资源的信息,其美妙之处还在于,在它能在增加物质的军事国力的同时,不可抗拒的使社会民主化,希望维持中央权力而又能从信息中收获经济和军事实惠的共产主义和独裁政权,发现他们已经签署了一个浮士德武的协议。”在他看来,美国要称霸世界,一手要靠军事和政治实力,一手要靠信息扩张,这样共产主义也将被消灭。

可以预见,信息干涉将成为和平时期和各种规模冲突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干涉手段,信息霸权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的最现实的威胁之一。

三、反对信息霸权的对策

面对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中国家要积极行动,跟上信息革命的潮流。如,要积极上互联网,不能“闭关锁国”。但同时也要寻求对策,积极反对信息霸权。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两方面着手。

1、从国际层面上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 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最初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同时,不结盟运动首倡了“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Order)。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展开, 如何确立这一迅捷、便利、廉价的信息交流方式的使用规则,克服网络体制所带来的种种负面作用,以维护本国利益,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当务之急。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的主张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占信息主导地位的大国与相对落后国家在建立怎样的“国际信息新秩序”这一根本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信息新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要以合作求秩序。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交往与合作是大趋势。信息干涉的问题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问题。只不过超级大国凭借技术优势占据更大的主动权而已。况且,各国还面临着对付网络犯罪、消除网上“黄毒”、构筑网络“防火墙”、保持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共同问题。因此,通过合作而不是冲突、协商而不是对抗、多边而不是单边共同建立新秩序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对抗不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既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劳无益的。二是以协商、妥协求秩序。双赢观念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所接受。在建立“信息新秩序”过程中,也同样要确立这样的观念。互不妥协常常是两败俱伤。西方现实主义学派代表汉斯·摩根索在强调强权政治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各国在所有对它的非重大争论问题上必须愿意妥协”是运用于外交的第四条规则。不战而胜常常是双方权衡利弊后协商妥协的结果。三是以斗争求秩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建立“信息新秩序”的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适当的斗争才能求得信息新秩序。例如,发达国家竭力反对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这一秩序的主要内容,因为没有限制的信息自由流通使他们在经济上获得利润,并且在政治文化上可以影响弱小国家。而对于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反对信息霸权,实现名符其实的信息新秩序,则是他们根本利益所在。发展中国家的斗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1997年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所通过的为“进入信息社会的总目标”而制定的八条“核心原则”中,加入了“提倡文化多样化”、“特别关注欠发达国家”等内容。

2、从国内层面上看,要积极推进信息防御工作。 一是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信息防御工作,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统一管理,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建设不仅局限于信息领域,而且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信息安全是关联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安全的全局性问题。因此,国家应从战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统一管理信息安全的专门机构,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统一管理。并建立一整套从上到下的安全体系。二是要制定和完善信息防御法规,依法加强信息安全管理。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一系列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通过实施依法管理,对于信息安全工作的确起到了良好的保证作用。实践证明,依法加强信息防御工作,既是抗击信息霸权,也是防止计算机犯罪的有效途径。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快信息防御法制化步伐。三是要大力发展信息防御技术,提高防范能力和综合检查水平。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给信息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信息网络系统,极易被侵入,等于给别人送情报。单个零碎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已不能解决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应通过合作开发,特别是自主开发综合性信息安全技术,提高防范和检查能力。

标签:;  ;  ;  ;  

信息霸权:国家主权的新挑战_信息安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