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行业还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下去。但是,建筑行业的竞争市场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来实现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进行造价管理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由于工程造价的应用增多,限制因素也增加,造价人员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做好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对建筑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
工程造价的管理是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依据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律、经济规律和特点,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按照社会市场平均价格水平,综合运用技术、科学、经济、法律、组织及管理等各种手段,根据建设单位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各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成本拉制计划,实时监控实施过程中各项变更引起的投资变化,动态、可控、合理、规范地调整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最终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有效成本目标以内,从而提高建设单位的投资收益和经营成果。
2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
2.1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决策阶段总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分析研究,确定拟建项目是否上马实施。这个阶段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项目建议书、规划方案及估概算评审情况。项目建议书是在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未来预期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和充分预判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单位的远近期战略规划和实际情况,在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等方面,对拟建项目的技术性、必要性、经济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评价,从而确定拟建项目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决策工程项目是否实施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规划方案及估概算评审,是在项目建议书被决策层初步采纳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选址、布局、规模、产品类型、产能、投资及融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评审,从而确定或进一步优化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方案,结合相同或类似的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数据,考虑当前建材劳务市场的价格形势,对拟建项目的估概算进行评审,此阶段工程造价的估计偏差或准确性较项目建议书阶段有所提高,同时也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研究要素的全面性、分析依据的可靠性、透彻性、引用数据的准确性、未来预期预判的适当性。只有在分析研究时考虑全面,论证的依据充分可靠、分析的透彻,引用数据准确,对未来预判恰当,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不至于造成决策失误,同时也为项目造价管理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具有全局与整体的意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首先应该在方案设计阶段,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说明书对各专业的建筑工程造价组成做详细分析,并形成造价估算书;其次是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方案设计图纸、说明书以及定额编制概算书,并以估算为目标值控制概算书的编制;最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施工图纸、说明书以及定额编制施工预算,并以概算为目标值控制预算书的编制。
2.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参与方最多,影响因素最复杂的阶段,如不采取必要措施,使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处于受控状态,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导致该建筑项目失去原有的投资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2.3.1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认真对待建筑施工合同的编制、签订和执行。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筑项目的工程性质、质量要求、施工工期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制定相应的合同条款,将责权模糊不清的合同条款出现可能性控制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前。建筑施工合同签订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该加强自身人员对合同的理解,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方案,实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赢的目的。
2.3.2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成本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前面也提到,在该阶段建筑工程项目总投资的90%会被用于该阶段。但是建筑工程总投资的60%是由建筑所需的材料费所组成,因此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的成本管理自然成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建筑施工准备阶段,应该加强对材料市场的调研,广泛的对比分析各材料供应商,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供应商。另外,在确定材料供应商后,应加强对库存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运用库存理论合理安排各建筑材料的购买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各建筑材料的质量。
2.3.3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完善现场的签证工作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多,即使在设计阶段对建筑项目施工图纸进行反复论证和审查,也难免因为现场实际情况而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建筑施工单位在充分理解建筑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可以提出合理的变更意见,但是,在建筑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意见后,设计单位应同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分析,确定该变更是否需要或者合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做出是否需要该设计变更的决定,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降低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经过各方的分析与论证做出设计变更后,应该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程序,由设计单位重新绘制施工图纸后交由建筑施工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变更后的图纸进行施工,并及时将其完成的施工任务经监理单位签证确认。监理单位在签证确认之前应该经有关单位的确认该施工任务是否符合建筑施工合同的内容后再进行签字确认,避免出现现场签证造假现象。
2.4竣工结算
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获得工程成品,施工单位收取工程款项,因此,承发包双方应依据施工合同,进行竣工结算。竣工结算由施工单位申报,建设单位依据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对竣工结算的审查管理,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检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不能出现漏项、缺项,导致做完竣工结算,还要做补充竣工结算。(2)核实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对招投标文件、竣工图、施工合同、设计变更、过程洽商、材料设备认价等过程资料逐一进行核对,确保资料真实、可靠。(3)检查结算资料签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应当重点检查竣工图纸、过程变更、材料设备认价等过程资料,有无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有关现场负责人签字确认,签批流程是否合法等。(4)在完成结算资料的符合性检查后,需要对结算资料进行实质性检查。实质性审查主要包括对工程量的审查、对综合单价的审查、对有关费用的审查,以及对有关合同奖惩费用的审查。对工程量的审查,应当重点关注查工程量计算是否错误、是否存在虚报、漏报、重报的情况;对综合单价的审查,重点关注套用单价是否合理、准确,补充单价是否有据可依;对其他费用和对合同奖惩费用的审查,主要关注是否合乎情理、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合同奖惩条款。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行业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平台发展迅速,建筑施工单位要想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总的来说,加强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对整个建筑工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兆军.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与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152+162.
[2]刘文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南方农机,2017,48(04):156-157.
[3]殷万赟.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江西建材,2017(02):235-236.
论文作者:王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建筑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