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颜丹,缪亦秋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颜丹,缪亦秋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共同需求。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现状,探索生态园林的设计手法,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使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不断改善人居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用

1.生态规划理念的概述

生态设计是一种把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融入设计过程,使设计作品能维护自然生态的设计。生态设计是设计师利用生态学理念,综合来自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宏观信息,以现代人的艺术审美标准进行设计,作品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兼顾人们生活的功能性与作品的观赏性,最大限度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位。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是传统园林设计的延续,设计师运用生态思维,强调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兼顾美感和维持生态环境和谐,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是设计师把人们对形式美的追求引向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利用,使园林景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设计。我国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要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设计中按照自然规律,减少影响环境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资源的恢复和再生。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合理利用自然的光、风、水等资源,以林地取代草坪、地方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地形地貌,顺应自然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原则

2.1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遵循生命的规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2.2 持续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这种原则主要是针对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的目的主要就是通过使用现代科技,加强对绿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以及优化。想要保证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发展。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景观资源的利用必须满足可持续的要求,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使得社会经济可以得到长远健康发展。

2.3自然环境保护原则

即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草坪热”、“移植树木”等组织活动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活动的组织均是为了达到“城市美化”目的,但为了更好的达成“城市美化”活动目标,必须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参考美学、自然景观生态学、植物学等理论知识,并把人与自然、生态视为一个整体,就此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生态种植

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为了突出“生态规划”理念,应尝试进行生态种植。首先,在园林景观生态种植期间,应尽量选择自然可再生的植被。同时,遵从“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挑选一些本土植物。这些本土植物适应性较强,可更好地发挥生态作用,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种植目的。其次,在园林景观生态种植过程中,既要体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又要体现整个景观的统一性。即在孤植、丛植、群植等生态种植期间,选择众多不同的植物,将其布置成一个可观性较强的园林景观,突出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在孤植、丛植、群植等园林景观布置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条件。例如,橡胶树、椰子、木棉等植物均适应于南方气候,若把他们种植到北方园林景观中,不仅会降低植物成活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平衡性。而雪松、白皮松、国槐、白腊、玉簪、冬青等植物的耐寒性较强。所以,在北方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可选择这些生态植物,通过生态植物的科学配置,达到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目的。

3.2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进行植物的群体设计。在植物的运用上,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温湿度、土壤含量等情况,进行草坪、植被、树木、卵石路、花亭等层次的搭配和种植。在群体性的景观园林设计中,要注意设计的形式感和层次感,做到环境的丰富性、美观性,方便园林工人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首先要以生态规划为导向,尽可能利用本土绿色植物和自然再生设备,大大减少在园林建设中对外地树种的依赖,在人力、物力上降低不必要的浪费。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能的植物,发挥本土植物在遗传、生理、形态、环境方面的适应性优势,满足生态规划的发展需求。选择抗病性强的植物,在发挥生态作用的同时,逐步降低运输、种植、管理、养护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为了让景观环境做到和谐统一,设计者在设计初期要奠定整体的基调。例如,在城市中心的一块绿化区域里,为了达到地标性的花园结构,设计者可以综合参考地域特色,根据周边建筑情况,设计不同的景观表现。商业建筑多为西式塔尖式建筑旁设计,诸如德式花园、地中海式花园、西班牙式花园等景观风格。德式花园沉稳肃穆,适宜简约、舒适的花草景观布置,设计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地中海花园风格明快,通过明亮的色调和浪漫的海洋气息,以蓝、白突出景观,让颜色亮丽的草木植物带来清新的感觉。这几种基调,都能够衬托出生态景观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艺术的群体性景观园林

3.3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更好的运用“生态规划”理念,应注重对园林生态环境形成保护。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时,为了防止城市环境恶化问题,应先通过实地调查方式,了解当地的土地条件、人文特色、生活质量要求、现有规划等等。然后,根据调研信息,设定园林生态目标,按照生态目标,执行园林景观规划工作,达到园林景观生态保护目的。

4.结束语

“生态规划”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增强园林景观生命美感。但在“生态规划”理念引入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应注重遵从地方性原则、自然保护原则、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等。同时,把“生态规划”理念延伸到生态种植、沙漠公园设计、河道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就此创造良好的园林景观环境,优化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并就此实现生态规划与园林景观的高度结合。

参考文献:

[1]戈晓宇. 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庞珺. 基于生态文明的干旱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综合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3]段杰. 太原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张伟. 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论文作者:颜丹,缪亦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颜丹,缪亦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