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长背景特征研究--以90年代“示范普通高中”为例_普通高中论文

高中校长背景特征研究——以9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示范性论文,为例论文,普通高中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3)06-0044-06

一、实证分析

本研究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随机抽取90位(样本分布见表1)示范性高中校长作为实证分析的样本,通过搜索各高中校园网站、新华网、人民网、教育部网、中国校庆网等权威网站。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逐个研读每一位校长的简历和专访,对东、中、西部地区高中校长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和学术背景依次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最终形成高中校长背景特征的定量数据。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育背景

1.学校背景。学校教育对高中校长个人素质形成和能力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中的学校背景主要从“是否名校毕业”和“海外求学经历”两方面加以分析。

(1)是否名校毕业。本研究中的名校是指“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部分港澳台院校和海外知名院校。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90位高中校长中49位毕业于名校,占高中校长总数的54.4%。其中西部地区有18位高中校长毕业于名校,占西部地区的60.0%;东部次之,有16 位(占 53.3%);中部则有15 位,占中部地区的50.0%。根据卡方检验显示,=0.627,其显著性概率sig.=0.731﹥0.05,高中校长是否名校毕业在三个地区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海外求学经历。本研究中的海外求学经历是指在国外高校攻读并获得学位或在国外高校进行研修、访学的经历。根据表2可知,90位高中校长中,15位具有海外求学经历,占总数的16.7%。其中东部地区9人,占东部地区总数的30.0%;中部地区 4人,占中部地区总数的13.3%;西部地区2人,占西部地区总数的6.7%。根据卡方检验,=6.240, 显著性概率 sig.=0.044﹤0.05,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中校长的海外求学经历存在显著的差异。

2.学科背景。学科背景是衡量高中校长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的学科背景主要从“学科背景数量”和“最终学科类别”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结合高中校长之实际,将高中校长的学科类别划分为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六大类。

(1)学科背景数量。根据表3可知,90位高中校长中53位只有单学科背景,占校长总数的58.9%;35位高中校长有2个学科背景,占38.9%;拥有3个学科背景的高中校长有 2位,占总数的2.2%。其中,东部地区高中校长单学科背景的人数为15位,占东部地区的50.0%;中部地区18位校长是单学科背景,占中部地区的60.0%;西部地区20 位(占西部地区的66.7%)高中校长只有单学科背景。三个地区高中校长的学科背景数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最终学科类别。根据统计可知,89 位(一个信息缺失)高中校长中31位是理学出身,占校长总数的34.8%;33位是教育学出身,占校长总数的 37.1%,即理学和教育学出身的高中校长(71.9%)超过总数的一半。其中东部地区教育学出身的高中校长治校是主流(占43.3%);中部地区高中校长获得理学学位和教育学学位的比例均为 36.7%;西部地区48.3%的高中校长是理学出身。 三个地区高中校长的最终学科类别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学位层次。由表 4可知,在被调查的90位高中校长中,11位拥有博士学位,占校长总数的12.2%,拥有硕士学位的校长有35位(占38.9%)。东部地区有7位高中校长拥有博士学位,占东部地区的23.3%,中部地区拥有博士学位的高中校长3位,占中部地区的10.0%,西部地区只有1位(占西部地区的3.3%),三个地区高中校长的学位层次并无显著性差异。

(二)工作背景

高中校长的工作背景关注“曾工作岗位经历”、“他校工作经历”和“社会兼职经历”。

1.曾工作岗位经历。曾工作岗位经历的丰富性能为高中校长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本研究中的曾工作岗位经历包括“曾经工作岗位的性质”和“担任副校长经历”两个维度。

(1)曾经工作岗位的性质。本研究将曾经工作岗位的性质划分为一线教学、行政管理和科研三个因素,据此加以组合。具体见表5。

(2)担任副校长经历。见表5。

2.他校工作经历。见表6。

3.社会兼职经历。本文中的社会兼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种协会会员、评委、顾问等。具体见表7。

(三)学术背景

学术背景是指高中校长曾经获得的学术荣誉、学术成就及其参与的学术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从学术头衔、学术成果和学术荣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学术头衔。学术头衔是指高中校长在学术上取得的地位和资格,是衡量高中校长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结合高中校长实际,本文中的学术头衔特指中学教师职称。具体见表8。

2.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指高中校长在学术上的造诣。本研究中的学术成果包涵“论文数量”和“是否出版著作”两个维度。

(1)论文数量。本研究中的论文数量特指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各高中校长的论文数量。

(2)是否出版著作。高中校长是否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教辅资料、练习册等著作是衡量高中校长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具体见表9。

3.学术荣誉。学术荣誉是指高中校长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获得的具有光荣名誉性质的称号,它是对校长工作的一种肯定与认可。本文中的学术荣誉特指“是否为特级教师”。具体见表10。

二、研究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1.就教育背景而言,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专业知识精深,但知识结构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程度低。超过一半的高中校长具有名校就读经历和拥有硕士及其以上的学历。然而,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一,58.9%的高中校长只有单学科背景,且理学和教育学背景出身的高中校长治校是主流。另外,仅有16.7%的高中校长具有海外求学经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的海外求学经历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统计分析可知,东部地区高中校长的国际化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改革开放和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

2.就工作背景而言,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的岗位经验丰富,但“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绝大多数(97.8%)高中校长都有复合型岗位工作经历,在从事一线教学的同时,还承担一定的科研或行政管理工作,其中75.6%的高中校长曾经担任过副校长职务。与此同时,高中校长普遍(91.1%)都有为数不等的社会兼职经历。但是,将近一半的高中校长没有他校工作经历。由卡方检验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高中校长曾经工作岗位的性质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统计分析,东部、中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高中校长曾经的岗位工作经历比较多元,工作经验比较丰富。

3.就学术背景而言,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几乎所有(92.1%)的高中校长都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大多数(84.4%)高中校长都有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一半以上(54.4%)的高中校长曾经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教材或练习册;将近一半(44.4%)的高中校长荣获“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根据卡方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高中校长的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数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校长是否主编或参编著作则在0.10的水平上存在差异。根据统计分析可知,东部地区校长的科研能力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二)主要政策建议

1.高中校长的选拔需注重名校的求学背景和学位层次。名校的就读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是校长个人气质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名校求学经历可以作为高中校长任职条件的其中一个指标。同时,学历与知识水平成正相关关系,而且一个经历过研究生阶段特别是博士阶段严格的科研训练的学者,往往更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独立的思维能力。[1]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要有关于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要有自己独特的、科学的办学思想,这些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学历对于一个高中校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高中校长已达到《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提出的“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2]之规定,然而,与美国绝大多数州要求校长取得硕士或硕士以上的专业学位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可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高中校长的学位层次要求。

2.高中校长的选拔需考虑知识结构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与高中校长的开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高中校长的选拔应综合考虑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管理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将学科结构的丰富性和学科类别的多元化作为高中校长选拔的一个重要参考,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学格局。同时,高中校长是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在高中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高中正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领头羊,高中校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校长需放眼国际,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形成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3.高中校长的选拔需综合考虑教学、科研、管理和协调能力。要想切切实实地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首先要成为教学、科研领域的佼佼者,深入理解教育理念,科学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归纳总结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进而领导高中学校的建设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高中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航者,有必要展开教育科学研究,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课程理念、教育主张和办学思想。因此,在高中校长的选拔中需全面考察教师职称、学术成果和学术荣誉,高度重视高中校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中校长)的教育研究能力。与此同时,高中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负责人,对内通过参与学校组织、运作和资源的有效管理,创设温馨、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外通过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参加协会组织等方式积极搭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学校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高中校长的遴选同时需要关注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亦即考察高中校长曾工作岗位经验的丰富性。

4.高中校长的选拔应采用内部选拔与外部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兼顾本校优秀教师与外校杰出精英。高中校长在本校教师中产生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一些弊端。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他们更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更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更清楚学校的运作机制与各种利益关系,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并及时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但是这种“近亲繁殖”的现象往往会局限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看问题的敏锐性。然而,拥有他校工作经历的校长能够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审视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高中校长的选拔要兼顾本校优秀教师与外校杰出精英,以吸收不同学校的优秀办学经验,形成新的学校特色与优势。

标签:;  

高中校长背景特征研究--以90年代“示范普通高中”为例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