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民营化探析&以浙江独立学院为例_独立学院论文

公平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民营化探析&以浙江独立学院为例_独立学院论文

公平视角下独立学院民营化之路探索——以浙江独立学院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立学院论文,之路论文,为例论文,浙江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浙江大学和杭州市政府合作成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后,浙江高校纷纷依托校本部的师资、教学、管理优势,试办独立学院。2008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分别落户嘉兴和金华。截至目前,浙江共有独立学院22所,招生4.43万人,在校生16.92万人。本科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6.51万人,分别占全省普通本科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33.5%、35.4%。浙江独立学院按照“改革创新、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思路,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办学,有序发展,始终坚持依托现有本科院校,充分发挥现有本科高校的教师、教学、管理等优势,扩充优质公办本科教育资源。在确保公办教育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各独立学院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基本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办学路子。

2008年4月1日,教育部正式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为浙江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优势运行的环境,也使之面临新的挑战。据调查,浙江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存在如下几种类型。独立型,通过政府和企业集团的资金注入,其母体以师资(人力资源)和品牌(无形资产)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并主导办学,使其具有独立校区、独立资格及独立的教学管理系统,并独立颁发文凭,师资队伍纯正。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便属此类。相对独立型,公立普通高校通过兼并其它层次较低学校,在新校区内办学,有自己独立的教学运作机制,但在隶属关系上与母体呈紧密关联状,学院暂无独立法人资格。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便属此类。阶段性相对独立型,虽然有独立的校区,但只负责低年级的教学管理,高年级的学生基本都返回母体的相关专业学院。如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即属此类学院的代表。完全依托型,完全依赖母体学校已有资源进行教学,教学管理由母体学校统一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为公费生与民办生混同组班,只是学生工作进行单独管理。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便属此类代表。总体上看,浙江独立学院大多数采取融合型的办学模式。目前,各高校独立学院在外部政策压力下,也在进行着某种程度的调整,但由于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认识不一致,其改革力度也有差异。总体上看,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浙江独立学院呈现出独有的内质和特点。

广纳民营资金,走民营化道路。独立学院民营化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教育资源利用广泛化和产权归属明晰化。在推动独立学院和谐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独立学院民营化,必须充分利用民营经济资源,更好发挥教育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功能。因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适合独立学院民营化更快发展。温州现有民营企业近30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5%,工业产值占95.4%,税收占85.7%,外贸出口占95%,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94.4%。这为温州独立学院走民营化之路提供了合适的经济环境,加之市政府出台有利的相关办学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沟通和协调的力度,以强有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从宏观政策上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温州市独立学院的民营化趋势,正是在温州独特的经济环境和不断探索完善的政策环境下产生的,其发展演进表现为一种逐步强化的过程。在短短几年内,温州建立了3所独立学院,增加了本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并从筹建初期便积极引导独立学院推进民营化进程。首先,明晰独立学院产权关系,积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其次,逐步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用法律文件保障土地与校舍的长期使用权归学校。同时,由教育、财税、银行和土地等相关部门充分协调,一致行动,做到免除相关费用,简化相应手续,以鼓励和支持举办方办理财产过户登记。再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环境,保证教育市场的开放和公平。

准确定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浙江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便客观定位,并未完全沿袭或模仿母体高校办学模式,对“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学科创新、办学特色上具有优势。一是探索建构“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浙江的独立学院积极按照社会对各专业领域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规格,并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之中。根据学生就业领域和区域特色产业来调整或增设对口型专业,建立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群,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同时,各独立学院充分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二是努力壮大自身的学、研、产能力。浙江的独立学院在推进民营化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有效的智力资源参与生产活动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参与收入分配,分享教育劳动的后续增长;利用本校参股资源的优势,着眼于学科力量强、科技含量高的技术项目,引导企业注入资金和劳动力,兴建科技工业园区,开发校办产业,加强同产业界的合作,为生产服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提供人才支持,从而使独立学院民营化之路越走越宽。

名校、名城、名企强强合作创办新型独立学院。2004年5月,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正式成立宁波诺丁汉大学,树立了可借鉴的中外合作办学典范。采用名校、名城、名企强强联合创办的独立学院,实现了办学追求高水平与公益性相结合,管理模式的跨文化与服务性结合,教学模式的国际化与中国化结合,成功的几率大、风险小、见效快。此外,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大学,成为独立学院在企业的延伸,也是创新独立学院民营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2005年12月10日,温州成立美特斯邦威大学,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创办大学的首例。2007年1月15日,中国制鞋业的第一所企业大学“奥康大学”成立,其第一期工商管理硕士班也宣告开课。企业大学可以弥补社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窘境,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为社会培养更多层次、更多规格的人才,形成新概念下的社区教育体系。可拓展办学经费的渠道,既着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也兼顾普教、职教进行闲暇教育。

从公平视角解析浙江独立学院的民营化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一、民营化路径有利于各举办方利益的公平兼顾

目前,我国逐步建立了这样的成本分摊机制:公办高校中,教育成本的大部分由财政承担,学生承担小部分;民办高校中,教育成本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独立学院是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人合资创办的混合性质的民办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没有国家财政支持,且为学生提供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一般比较好。因而,在不违反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学生实行按教育成本收费。但是,以教育成本的回收来发展壮大自身,并不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资金链一旦断裂将导致整个学校无法运行,更遑论兼顾各举办方利益。民营化的独立学院大量吸取社会资金办学,以产权独立、资本运营的规律运作产权,并进行规范管理,采用“自助”的方式,有利于独立学院实现独立,并发展壮大,进而保障各方利益的公平兼顾。

二、民营化路径有利于学生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相对来说,浙江是一个教育资源、人才拥有量不足的省份,高等院所只有江苏的13%,全国百强高校浙江只有2所。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人才引进成本较高,人才稳定性差。截至2009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7所(含筹建高职院校1所),其中大学建制的高校11所、普通本科学院19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4所、高职院校43所。普通高考录取率为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以上数据表明,依靠现有的高等教育培养规模根本满足不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甚至满足不了浙江本土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浙江高等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步伐,教育的规模、层次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此外,人才培养质量与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独立学院利用社会资金,为几十万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从而有利于实现广大学生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三、民营化路径有利于教育产业获得公平发展

从教育产业的层面来讲,独立学院这一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满足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提高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为公办高校办学注入新的竞争活力,从而有利于推动整个教育产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浙江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为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的时代主题,各独立学院依据地方经济优势和母体高校优势,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以“创新”、“创业”为主旋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办创业人才孵化班,创建特色创业教育模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借鉴温州人创业经历,提高创业能力,结合专业,建立创业工作室,搭建创业平台,学生可以边创业边完成学业,并由创业专家与企业家组建“创业导师库”,指导大学生科学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独立学院是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金结合的产物,既不占用财政资源,又能满足社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需求。独立学院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另一扇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独立学院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受教育机会,有利于高等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应当指出,在现实的办学过程中导致不公平的因素多种多样,有来自独立学院办学方的,也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方面的。独立学院的办学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促进公平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社会各界也应该努力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让它在公平的环境中再造公平。民营化发展模式只是提供了一条引导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如果不能在制度和政策上完善独立学院法人实体的独立权利,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办学的日常规章制度,而只是使其在无序的环境中竞争,脱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并简单地依据市场规则来运行,那么,独立学院是否在越来越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走向独立,则是很多独立学院需要深思的问题。浙江的独立学院还必须在政府、社会各界的扶持之下,秉承母体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母体优质资源作用,在办学模式上打好“创新”牌,凭借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民营化的办学模式和较丰富的生源基础,克服母体学校机制不活、缺乏效率或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一些弊端,避免客观存在的资源配置层次低、缺乏学科发展基础的不足,在办学机制、管理和资源等方面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不论是在招生、就业,还是在打造自身品牌上,创造令全国瞩目的良好态势。

标签:;  ;  ;  ;  

公平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民营化探析&以浙江独立学院为例_独立学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