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工业休闲体育产业_体育论文

泛工业休闲体育产业_体育论文

泛产业化的休闲体育行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自从休闲一词兴起以来,体育就当仁不让地进入了休闲的主力军。其对人的身心价值、美学价值、娱乐价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价值都是休闲和体育结合的重要因素,是体育以人为本的回归。

      体育产业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概念,围绕着体育用品产业、娱乐健身业、体育观赏和体育旅游等。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才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行业的制度,中国的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等具体行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得以充分发展。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分,具有其他产业的共通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其功能在于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体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

      1992年,为响应中央颁布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国家体委正式提出体育产业的概念。不仅将体育管理机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成立了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同时推出足球职业化的试点性改革,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纲要规定的具体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上形成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的飓风在2015年猛烈席卷了传统体育产业。新兴的体育产业脱离开体育的传统范畴,与文化、教育、经济和健康产业相互融合,成为中国经济的最新增长点。

      一、泛产业化的休闲体育特点

      1.现代化——休闲体育产业化水平的标志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指出:我国体育产业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信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衍生出更多的休闲空间,而对于体育产业的冲击更是巨大的。简单的竞技体育被多元化的更具科技及自然特色的运动方式所取代。例如:探险、野外生存、各种瑜伽、普拉提、极限运动等。经济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则对体育产业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影响。服务的现代化是推动休闲体育发展的外在条件也是内生条件,随着社会设施支持的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娱乐设施的现代化,休闲体育不断发展。例如:随着社区体育活力激发,北京几乎每个小区都修建了体育设施,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因地因时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而科技的发展使得体育资讯更加容易获取,赛事实时转播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

      2.规模化——休闲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基础

      休闲体育的规模化体现在娱乐消费的规模化。一方面消费的群体由指定的参加者以及体育爱好者范围扩展到全民大众。另一方面,休闲体育开始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模式,消费者可以依据个人爱好,有计划的完成全程活动。例如各种大型游乐场所的建立、各种主题公园的建立以及各种全民参与的健身活动。

      3.市场化——休闲体育产业化的运作方式

      休闲体育市场化的落脚点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取向等方面。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摆脱了计划经济的休闲体育市场有着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取向,而将休闲体育的资源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就是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例如:随着动画熊出没的热映,方特集团又顺应市场建成了主题公园;随着冬奥会的筹备,滑雪热再次掀起等,这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还是产业规模小。有很多渠道并没有完全畅通并与国际接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打开了眼界,我国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也开始凸显。

      2.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地区差异性大,这个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的休闲体育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产业占比不合理,体育服务占比较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休闲体育主要以第一产业的体育食品、第二产业的体育器材占比较高,而体育服务业占比较低。

      3.体育场馆建设的理念存在偏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建设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原来一直紧紧围绕竞技体育进行,有很多大型体育场馆在没有赛事的时候闲置。并且休闲体育场所也没有足够的数量。社会投入资金占比小。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社会投入的增加,这一理念也在逐步改观。例如:2008年奥运会北京兴建了很多奥运场馆,但是后期维护费用庞大,又没有很好的应用造成大量场馆荒废。

      4.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起步晚,所以管理经营水平还比较落后。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仅有7年历史,其质量还没有经过社会及经济的反馈,适应本国国情的理论体系仍在建立阶段。

      三、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1.注重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促进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该利用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发展将上述地点作为重点,以点带面带动周围地区乃至中西部休闲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利用地区优势发展体育产业,尤其是健身娱乐等设施的建设。例如:通过河北张家口的冬奥会,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转型。2016年5月底召开的第四届京交会国际体育服务贸易研讨推介会就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冰雪运动消费,调动各种资源及社会力量参与冰雪体育运动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2.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模式

      我国体育产业很多都是仿照国外的商业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受到影响,应对传统项目进行创新以符合国内民众的需求,满足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需求。例如:太极柔力球、广场舞等就是符合民众参与兴趣的休闲体育活动。电视上各种真人秀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休闲体育的项目及民众关注度,从而带动了市场的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业间联动

      前文说过,体育产业不是单一的产业,他是体育相关产业的综合体。我国体育产业不仅整体落后,结构也不合理。美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很均衡,上游的体育观赏服务业占比达到25%,下游的体育用品生产业占比为30%,而体育健身服务业是美国体育产业最主要组成部分,占比为32%。应该以休闲体育为主,即健身娱乐业和竞技表演业为主导,通过重点培育、扩大和提升健身休闲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发展来带动休闲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目前,我国的休闲体育业发展主要瓶颈在于资本的介入。原有资本主体是国有资本,其投资力量有限,并且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及限制性,而随着体育中介等多市场的崛起,社会资本也开始不断涌入,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转型。

      消费人群的改变,尤其是90后的崛起,由于其消费理念的不同,更加注重自身健康问题,从而花费在休闲体育产业上的资金也会刺激整个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刺激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体育用品的销售模式也从商场零售状态向体验式零售以及线上销售转变,利用更加人性化的销售模式增加销售量。从而刺激了相关商场销售方式的改变。

      4.借助网络及媒体力量,发展多种休闲体育形式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及媒体的力量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容小觑。借助网络及媒体的力量可以有效地促进休闲体育以多种形式发展。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渠道比起电视传播更高效,传播链条被缩短,也变得更具互动性。社交产品、直播等都是实例。手机端各种健身的软件,例如Keep、每日瑜伽等用不同的客户体验来将休闲体育产业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

      5.注重体育文化建设

      休闲体育的精髓在于体育文化,其主要体现了人民对于体育的认知。这种体育文化建设在今天十分重要。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运动的习惯,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体育文化基因”。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不断发酵,体育文化培养教育的不断深入,则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是“百年树人”的幸事,更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例如:在美国,篮球、冰球、棒球都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从小父母就和孩子一起看NBA、打球参与体育运动,这成为了生活组成部分。同样的,NBA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美职篮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我们的国家就缺少这种文化建设。

      休闲体育的特点在于全民参与性,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在运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休闲体育的消费也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结合。体育产业正在向普通人的生活靠近、融合,成为大家新的生活方式。消费的方式及意愿也发生着变化,从单纯的公益性、政府行为逐渐转变为个性的个人行为。随着多种资本的涌入,各种创业人群的增加,科技的不断更新,休闲体育产业必将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更会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标签:;  ;  ;  

泛工业休闲体育产业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