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流管理的发展_物流管理专业论文

论物流管理的发展_物流管理专业论文

浅论物流管理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出现至今大约已有80 年的历史。其间,物流管理理论和物流的实践活动均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物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物流活动已成为企业的基本经营职能之一,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流通范围的扩大,物流所发挥的作用在增强,对物流活动的科学管理也变得愈加重要。本文试图结合日本物流管理的沿革,对物流管理的发展作一探讨。

一、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物流”一词直接引自日语。在日语中,“物流”是“物的流通”一词的简称,意思是具有物理性质的流通。日语“物的流通”又是由英语Physical Distribution(以下简称PD)翻译过来的。1956年, 日本生产效率本部派团到美国考察,归国后第3 年发表的一篇考察报告中,首次提到了PD概念、并把它作为流通技术来加以理解。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成长期,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流通基础设施(输送工具、道路、货物中转基地等)显得严重不足。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生产、流通的需要是当务之急。于是流通技术便成为被关心的重点。但是不久便发现这种理解有问题,没有反映出PD的本意。在经过探讨之后,将其翻译成“物的流通”,以后又简称为“物流”。

在日本,从6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使用物流(PD)概念。对物流(PD)最一般的理解是,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一个侧面,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商流,二者共同构成商品流通活动。消除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时间距离,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是物流的主要功能。物流的功能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然而,物流不是上述功能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以信息作为中介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对于物流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1965年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议的定义。即“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连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该定义的特征是具体罗列了物流所包涵的功能要素,强调物流是与物资的流动相关连的一系列活动,以区别与所有权转移相关连的交易活动或商流活动。

二是美国市场学协会(AMA)的定义, 即“物流是对从生产阶段到消费阶段的财物的移动及其处理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该定义并不是从财物的移动和相应的处理活动的角度去把握物流概念,强调的是对其管理,物流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

二、“物流”的本质

上述二定义的差异在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由此也促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物流的本质是什么,物流同运输、保管是什么样的关系。

日本对物流的定义比较容易了解物流系统包括的功能要素,但是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似乎物流就是输送、保管等活动的集合,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保管,于是运输或保管就等同于物流,成了物流的代名词。Distribution一词的原意是相对于生产而言的“配给、分配”的意思。日语中的“流通”一词则相当于英语的Circulation。 由于汉语词的相似性,将PD译成“物的流通”,略称为“物流”以后,很容易使人误解物流本来意思。

运输和保管活动是伴随着商品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在物流概念出现之前便存在了。在物流概念80年代初引入我国之前,用“储运”一词来概括运输保管活动。如果“物流”概念的出现只是用来代替原有的词汇,也就不会把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来对待,从而也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力量去引进。因此,笔者认为,物流概念的本质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去加以理解。

在美国, PD 一词首先出现在 Fred 所著的《 Principles ofMarketing》一书中,是作为市场学的一个概念使用的。PD 是指销售物流,它是来自于工业、商业企业方面的概念。日本学者野村宏教授主张,“物流”是以大规模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或者以对流通过程具有一定的支配力为前提的。意思是,只有处于寡占地位的大企业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

物流(PD)概念的出现体现了对于物资流动相关活动的管理方式的变化。1962年,美国经营学者道拉卡在《财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经济的黑暗大陆”中指出,消费者所支出的商品价格约50%是与商品流通活动相关的费用,物流领域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领域。当时,物流以外活动领域的管理已经得到了改善,生产领域的机械化、自动化取得进展,计算机在事务处理方面得到应用,销售方面采用了科学的营销方法。剩下的领域只有物流领域。物流被称作“第三利润的源泉”,物流各功能活动的综合管理开始得到推进。其特征是,将销售领域存在的运输、保管、库存管理、配送等活动,以信息系统作为中介手段构成有机的整体,遵循二律背反原则,经济合理地配置相关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物流(PD)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对物流各功能活动的管理朝着系统化、整合化方向发展。

由此可知,物流的本质体现的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之下形成的商品供应系统就是物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运输、保管、信息处理等活动要素只是作为系统目的实现的手段而存在的。

在现实中,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将运输、保管等活动要素的集合称之为物流或物流活动也是非常普遍的。事实上,一个概念出现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扩大,往往被赋予新的内容或者被转意。但是,在学术上必须准确地把握物流的本来含意。

三、物流管理的发展

如前所述,物流的概念是从市场学理论中产生的,而且初期的特征是,通过对制成品销售领域的输送、保管等活动进行系统化管理,达到降低成本、促进销售的目的。

物流概念诞生以来,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概念本身也在更新。首先,最初的物流系统是以大企业为中心展开的。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流意识的增强,中小企业也开始追求物流活动的效率化,进而在国民经济的宏观领域也引入了物流概念,在物流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政策、物流行政和物流法规等方面使用。其次,物流的整合领域由原来只限于销售领域扩展到企业经营的其他领域。于是有了采购物流、生产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新的物流领域。

物流(PD)将存在于企业经营各个领域的运输、保管等活动在各自的领域范围内实行一体化管理,与个别管理相比有了一大进步。但是,有的行业,比如在制造业领域,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因此通过将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个领域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管理,可以获得更大整合效果。这种管理方式就是Logistics。

Logistics源于法语,原意是“兵站业务”, 指的是与军事物资运输,野营宿舍安置,食品、武器、衣物用品的配给和补给等后续活动相关的管理运营技术。两次大战中,在美军陆军中被广泛采用。战后,产业界也把这种管理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BusinessLogistics的目标是:在适宜的时间, 以所期望的服务水准和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和制品配置到指定的场所,Business Logistics的特征是依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将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资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管理,以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生产方式”中的即时配送系统(Just—In—Time)集中体现了Logistics的思想。其原理是,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之后,公司内各专业工厂之间、工厂内的各道工序之间以及委托零部件生产厂到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供货时免除数量和质量的检验,供货时间误差规定在30分钟以内,其结果使得零部件的库存量只保持在4小时—8小时的水平上。

如果把PD出现之前对输送、保管等物资流动管理的方式看作是分散的点状管理系统的话,PD是线状的管理系统,Logistics 则是由线构成的平面状管理系统。Logistics 使得企业内部从采购到销售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建立在高效率、合理化的基础之上。企业内物流管理到了这个阶段,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余地已经变得很小了。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在社会分工高度化的生产流通体制下,前工程(工序)和后工程(工序)间、企业间的物流信息交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各个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建立起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体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以企业间物流信息系统为中介手段建立起来的, 以关联企业为共同主体的物流管理系统就是Supply Chain。其特征是,从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企业到最终制成品的生产企业、批发零售企业及最终消费者,即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作为控制的对象,通过对零售状况、各企业的库存量等信息的相互提供、共同使用来达到再生产全过程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美日两国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实践, 首先是在服装的生产、流通企业间进行的。服装销售的季节性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加大了服装生产和销售的难度。比如,服装加工生产企业根据补充订货原理追加的库存,由于无法准确地得知销售企业的库存和零售状况,往往会因市场需求的突然变化成为死货,销售企业也会因市场的变化不得不降低价格出售,因此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也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下降。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反映了当前物流管理的最高水准。

物流管理的发展反映了对于物资流动相关的活动从个别管理到系统管理,由简单系统管理到复杂系统管理的变化过程。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物流管理的高度化提供了可能。

标签:;  ;  

论物流管理的发展_物流管理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