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陈顺德,钱锋,李亚荣,周文涛

(永州中医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 研究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导致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6.4±7.6)岁,病程0.1-1.2年,平均病程(0.6±0.4)年,其中L5、S1间隙8例、L4、5间隙17例、L3、4间隙4例、L2、3间隙1例;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7.2±7.6)岁,病程0.1-1.3年,平均病程(0.6±0.5)年,其中L5、S1间隙9例、L4、5间隙17例、L3、4间隙3例、L2、3间隙1例。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即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从腰椎间盘突出偏重的一侧棘突组织切开,充分暴露椎间隙,将腰椎板下缘约1/4咬除,再从其下段将1/3腰椎椎板咬除,将黄韧带切开,并做1.5cm小骨窗,将腰神经根游离并取出髓核,对椎间隙内的部分髓核进行刮除,解除神经压迫,对纤维囊实施修复。研究组实施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对患者实施全麻后,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铺单,于病变腰椎间隙棘突中线2.5-4.0cm处作为进针点,将导针插入确定好的椎体间隙内,明确位置后,作3.5cm纵形切口于导针入点处,将扩张管缓解置入,选择合适的扩张式通道微创管,椎板突关节外侧缘紧贴导管内侧缘,将视野中的软组织进行剥离,实用双极电凝止血,暴露神经根、横突间韧带、椎间孔,解剖黄韧带暴露硬膜及神经根,牵开神经根,暴露病变椎间盘;将病变的椎间盘软组织切除,处理干净后刮除软骨板,植入椎间融合器,应用螺钉将其固定[2]。术后应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逐层缝合后,放置引流管。详见图1至图5。

图1术前CT(L5/S1) 图2 术中扩张式通道管安置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伤口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临床治疗优良率。临床治疗优良率采用Macnab量表进行评价: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有稍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有效率=优率+良率。术后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进行评价[3],10分,分数越高证明疼痛程度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行 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n=30)

2.2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6.7%(29/30),其中优20例、良9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临床治疗优良率80%(24/30),其中其中优14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4.043,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治疗中,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此手术,可快速顺利达到病变部位,使得手术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原因分析:通过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手术视野,可有效消除术者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通过手眼结合,可极大的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手术出血量;通过此手术治疗,还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尚晖,岑毕文,王达义,等.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7):3252-3255.

[2]夏刚,田融,李会明,等.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3):1307-1312.

[3]蔡中续,马晓春,齐国宝,等. 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微创治疗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11):816-819.

论文作者:陈顺德,钱锋,李亚荣,周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经扩张式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陈顺德,钱锋,李亚荣,周文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