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学习从课堂到“智慧之宴”_智慧课堂论文

参与学习从课堂到“智慧之宴”_智慧课堂论文

参与式学习变课堂为“智慧盛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盛宴论文,课堂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他的《大教学论》,该书开宗明义:“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从此之后,班级授课制成为学校教育的固定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成为教育的核心话题之一。

无可否认,教育是一个具有高度情境性和艺术性的工作,试图找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技术范型是很难的,但是,只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实践并参考相关的研究,相信每位教师都能理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的体会是: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学生参与。

十多年前我在河南省民权县一所农村初中工作,在担任副校长的同时还担负着和普通教师同样的任务:教语文课,面临名目繁多的抽考、统考。和同科教师不同的是,我很少进行“课课练”和“课课考”,其主要原因倒不是自己事务较多,时间不够,而是在经历了多年的“考”与“练”之后,我实在厌倦了这种简单而重复的劳动,一心想着独辟蹊径。当时读了“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论著以及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探索》一书,觉得语文教学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就试着改变教法,尝试一些既新鲜又实用的“招数”。

以往教《故乡》,我常常要用五六节课去讲析,自以为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想想自己口干舌燥却换来如此的“下场”,情绪怎能不万分沮丧?最终,我决心不再“自说自话”,而是和学生协商:你们期望这课怎么上?几个学生建议搞一个课本剧试试。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说干就干,各个小组迅速行动起来:编剧本、分角色、背台词、找道具,忙得不亦乐乎,而我也被各个小组轮番拉去当“场外指导”,大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风干的课堂”一下子成了“智慧的盛宴”。课本剧、辩论会、演讲会等各种活泼的语文活动让大部分学生爱上了语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我教得少了,学生却学得多了,考试成绩自然也遥遥领先。对于我的做法,同事们先是怀疑,继而艳羡,最终被我“赤化”。

有了这些经历,在我做了校长之后,改革全校的课堂教学就有了底气。6年下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全县中下等一步步攀升到县前三名,而最让我自豪的是,在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中,教师收获了职业的幸福,学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1992年,美国公布了一项被称为“对当代美国教育最具影响力的十项研究之一”的科研报告——《学校学习的知识基础》,该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觉得这个结论很有道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教师的力量,主要在于兴趣的激发、人格的濡染和学识的砥砺。

在精心设计了表演、辩论之类的“课堂盛宴”之后,我们又开始把目光投向提问、讨论、评价等课堂教学的“一日三餐”,结果惊喜地发现,实现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并不需要天翻地覆的改革和炉火纯青的技艺,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教学改变,就可以让你获得巨大的课堂效益。

一、注意提问的技巧

提问或许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古老、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一项针对小学和中学社会学科的课堂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平均1分钟要问1.5个问题左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提问主导着课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可以分为叫答、候答和应答三个环节,而“魔法”就藏在这些环节里。

第一,叫答的技巧。教学是“口耕”的事业,最能体现教师功力的,莫过于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比如一个教师在教七年级语文版教材中的《强项令》一文时这样叫答:“请问,在现代汉语中,‘强项’是什么意思?”结果一下子就把学生搞“懵”了。你想啊,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现代汉语”或许是一个比“强项”更难的问题,本来你想解开一个“套子”,反倒给学生戴上了一个“枷锁”,怎能不让学生更加“纠结”呢?如果我们换一种问法:“请问,你的强项是什么?”学生循着经验顺藤摸瓜,或许是一个更明智的叫答。

除了清晰表述的技能,教师还要注意叫答的内容。在我们的课堂提问中,存在着太多虚假的、无效的提问,如“强项就是人们擅长的项目,对不对?”这样的叫答无异于教师诱导学生为自己打分,只能助长学生思维的惰性。课堂行为分析的数据显示,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超过86%的问题停留在记忆的水平上,这些问题不足以引发学生深度的课堂参与。设计有思考力的叫答有多种方法。钱梦龙老师的“拿手好戏”是采用“曲问”的形式,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他为了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且”字的理解,没有使用“文中的‘且’字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而是抛出了一个曲径通幽的问题:“愚公多大了?”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年且九十”这句话,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在共同备课时,不妨针对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设计一个能够启发学生深层理解的问题库(这些问题多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问题),以备不时之需。启发学生思考的“秘籍”,最好莫过于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因为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提供一个好的答案更重要。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安全的、有信任感的课堂空间,为此,经常进行“头脑风暴”之类的“专项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第二,候答的技巧。候答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1978年,美国发表了一项影响巨大的研究,研究发现,教师留给学生的候答时间平均只有1秒左右。当我把这个数据告诉同事的时候,很多人还不太相信,但当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之后,才发现这个数据并不夸张。由于候答时间如此之短,叫答这种本应该让所有学生分享的“福利”变成了彩票式的“抽取”——“中奖者”一人承担了所有的思考责任。而如果我们把候答的时间延长几秒钟,教学的效果就会有显著的不同。所以,当我提出一个需要深层理解的问题时,我总是按捺住自己的表达欲,忍受那段让人不安的“课堂沉寂期”,甚至强迫自己做一个“倒计时”,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

第三,应答的技巧。应答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可以不对错误回答自责的心理环境,我们需要再次强调,提问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而不仅仅是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接纳了这个观点,那么就应该在各种场合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个人的思考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一个错误的答案说不定会让我们发现一块神奇的地域。同时,在应答的环节中,教师不仅要顾及所有的学生,而且要有“步步追问”的技能,在学生回答之后,不妨先悬置起自己的评断,带着微笑和期许,继续问一句:“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二、关照讨论的组织

在新课程实施之后,小组讨论的形式受到了格外的重视,甚至在一些学校(如杜郎口中学)里,它已经成为所有课堂的主体活动。面对一哄而上的“讨论运动”,我们倒需要冷静地思考:它真是包治百病的“万灵丹”吗?它真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吗?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能更为积极地参与其中吗?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情境是复杂的,那么,在决定是否使用这种形式之前,我们就有必要做一次快速的成本效益核算:小组讨论是否适合我要达成的学业目标?我为小组讨论而付出的时间和劳动是否值得?还有没有更为高效便捷的教学途径?在确定了小组讨论的必要性之后,我们才可能满怀愉悦地讨论它的技术性。

小组讨论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如以明确的分工保证人人参与和组织有序。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个计时员和噪音控制员的角色;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我们就有必要提供一个角色卡,上面写上本角色的任务和指导语,如检查员要说的话是:“谢谢您给我们提供的观点,能否把它再解释一下?”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我们就需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紧密的互赖关系,如资源互赖(让每个成员只有完成任务必需的一部分信息、资源或材料,为了达成目标,小组成员就必须合作)、环境互赖(通过物理环境的安排,把小组紧密联系在一起)、奖励互赖(把个人的成绩和小组的成绩捆绑在一起来评价)等。当然,与小组提问一样,富有成效的小组讨论活动也离不开教师清晰的程序表述和充足的资源提供。

三、发挥评价的功效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把评价等同于考试,又把考试仅仅用于对学生的问责、排名和奖励,其实,这是一种极其狭义的理解,评价不但是针对学习的,更应该是促进学习的。

我在基层学校当校长时,曾经观察过多位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结果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每次考试之后,他们都会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做单独的谈话,分析考试的结果,消除学生的焦虑。这些教师很聪明:他们真正把评价当成了工具,而不是目的;当成了起点,而不是终点。

通过研究评价的实践和理论,我发现表现性评价对于我所钟爱的活动式教学的作用非同一般。于是,我把它作为博士学业的主攻方向,并和多位教师开展了合作研究。上个学年,我们在三个班级中开展了演讲活动,与10多年前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之前,我先和实验教师共同研讨并拟订了演讲的评分规则,使大家对好的演讲心中有数,然后和学生一起观看本校教师的演讲录像,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好的演讲,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好、中、差不同档次的演讲者形象,然后对照这些评价的“路标”进行演讲的实践。实践之后再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如俞敏洪和李阳的励志演讲),进一步修改“演讲者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有创意、易理解的形式把这些评分规则描绘出来,如有的学生就想出了“靶子公告牌”的好形式,教室里有了这样一个活动的“靶子”,学生在演讲时就不至于迷路。一年下来,经过相对严格的前测和后测,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但在演讲方面学会了像专家一样思考和行动,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我们已经把这一实验扩展到了作文教学和课本剧的活动中,期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标签:;  ;  

参与学习从课堂到“智慧之宴”_智慧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