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图书分类质量_文学论文

如何提高图书分类质量_文学论文

如何提高图书的分类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馆藏图书在进入流通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编工作,按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分门别类地一一加以区分。将内容相同的集中在一起,相近的联系在一起,不同的区别开来,使馆藏图书在内容上、目录组织上、图书排列上构成科学的有条理的逻辑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图书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读者的检索需求。由此看来,提高分类水平在整个图书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提高图书分类的水平呢?一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二是准确使用图书分类法;三是制定好本馆使用细则。

一、图书分类是对分类人员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的综合检验

1.掌握学科知识是图书分类的基础。图书分类是一项学术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对分类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分类工作须做到四点:确认图书,反映充分,前后一致和位置固定。其中确认图书是分类的第一步,通过内容分析弄清其学科性质,然后才能归类,所以分类人员首先要掌握各学科所研究的对象、知识领域及其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如历史学科,历史是全面记载和研究人类社会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的其它科学都是以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为研究对象的,而历史则是综合记载、研究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历史部分包括的范围较为广泛,它不仅包括各国历史著作,还包括传记、考古和风俗习惯等历史的分支科学。分类时只要掌握了学科知识,内容范围,就能正确地类分图书。分类法对原有学科确立了类目,可以按类目而归,而那些反映新兴学科的图书在分类法中无准确类目可归,又仿佛有好几处都可入,但无论放在哪一类都觉不妥,增加了分类的难度,迫使分类人员去探讨、解决这些图书的分类问题,要想做到准确归类,关键是分类人员要拓宽自己的学科领地、知识范围,研究新兴学科,掌握其特点以及产生的理论基础。根据各学科特点和理论基础来归类,如边缘学科,特点是在某一学科的理论基础上生长出来或从某一学科派生出来的,并向尖端发展着。此学科的图书应归入产生或派生它的那个基础学科。横断学科,跨学科,跨门类,横向发展,以伸展性为特征。这个学科的图书应归入伸展到的学科,归类的基本原则是这样。但图书内容杂而广,有时一书涉及到几个学科,需认真地分析、辨别。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学科仍在产生,反映新兴学科内容的图书也在迅猛地增长着,于是对分类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类人员要不断地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新学科,虽不求精深但需博学广识,随时接受新知识,掌握其特点,善于当杂家,做好准备迎接新学科的挑战,适应图书的发展,做到准确归类。

2.做好查重和审核工作,是保证分类质量的重要一环。图书分类是十分细致而又复杂的思维劳动,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严格地履行工作程序,按具体步骤进行,是提高分类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有人怕麻烦,省去了查重和审核工作,结果出现了混乱。查重作用有三:(一)可防止一书两入,同书异入的现象;(二)当分类人员变动,因观点不同,或是出现入甲入乙均可的图书时,查重可避免另设类目的情况,保持了历史的沿革和位置的固定;(三)查重的依据是目录,如果目录组织得不认真、不确切会给查重造成困难,查重又可起到查检、监督目录组织工作,促进其它工作的作用。校对审核似乎是多余的劳动,其实很重要。校核能避免由分类人员一时疏忽大意或在忙乱中写错、漏号而造成的类目混乱。分类号绝不可出差错,如《散文集》为I267如果错写成H267,便成了“语言文字类的”“门巴语”;如建国后的《短篇小说集》为I247.7,如写成I246.7,便成了建国前的作品,若写成I277.7,却成了“民间文学”中的“谚语”类号,所以分类号一点都不允许含糊,保证绝对的准确才行,否则大类出错,引出大乱。由此看来,查重与审核不应省掉,它是保证分类质量的重要一环。

3.辨清混淆是确定类目的前提。有些图书内容相同或相近,类号则不同。如传记和回忆录两种图书,有的入文学类,有的入历史类,还有的要归在其它学科,这两种书从总体上看,属于文学与历史或其它学科的交叉,区分的关键是写作特征,是写实性的还是文学性的。回忆录应属于历史范畴,如果是用报告文学的手段写成的,以史实为内容,描写生动,语言鲜明,形象化,富有文学特色,如《忆彭德怀大将军》、《难忘的岁月》等,应入报告文学类。不具备文学作品所特有的文学语言和形象塑造的回忆录,应入历史有关类目,如《茅盾回忆录》入传记类目;《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回忆录》入历史类。其它类目象《谍海余生记--菲尔比自述》,反映的是国家政治情况,应入国家政治类目。传记的特点是写实,是一种以叙述、研究或评价人的生平、思想发展、事迹为目的,反映个人或某些人的历史为内容的图书。传记把人的生平作为对象,真实地反映或评价某些人的一生一世,具有作为资料的使用价值。这样的书,无论书名写不写“传”字,都属传记。如《顾炎武》、《徐悲鸿》入传记类目,《文学家小传》入文学史,《科学家小传》入自然科学史。传记文学既有传记的史实,又有文学作品所特有的艺术加工和形象塑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故事情节。文学是允许作者在不违反事实和生活真实的原则下,采用文学的方式和手段,形象地描绘被传人的生平,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希望被人当作文学来欣赏,让人们求得艺术上的享受。象这样的图书,书名写着“传”或“全传”仍不属于传记而属于文学作品。如《宋美龄全传》、《刘胡兰小传》等应入文学类。

二、准确使用分类法是提高分类质量的最好途径

目前在我国有几部分类法都在使用之中,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从分类实践及同各馆的交流中发现,尽管有了分类法,只能说具备了必要条件,不一定会使用。只有熟悉和掌握,才是使用的前提条件,做到分类科学、准确、一致还须准确地把握分类法的使用规则及制定出本馆使用细则。

1.熟悉与掌握。分类法是分类的标准、依据。熟悉和掌握是首要任务,熟悉首先是了解,要了解该部分类法的分类基础、编制原则;明确体系结构的理论依据;牢记各大类及学科代号;弄清所采用的编号制度,标记符号以及各符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把握相关类目、交替类目的使用条件等。此外还应有一份该部分类法的使用说明书。“说明”已将本法中各重点问题分别用具体实例作出了明确的表述。它是分类工作最好的指导老师。分类法的使用是个实践的过程,刚从事分类的人员,最好先从自己所了解熟悉的学科或选择一个大类开始,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注意每个类号的用法,取得成效后再全面展开。这样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准。

2.准确把握分类法的使用规则。分类法是类分图书的工具,各项规则都是确定类目的依据和准则。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复分与加“0”。(1)《中图法》对分类系统中出现的共性区分类目规定了几种复分方法。①通用复分:它包括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中国民族表。这六个表附在主表之后,供各主表有关类目进一步复分使用。凡需采用通用复分的类目,在其下均有“依××分”的注释。复分的号码,连同符号直接加在主表号码之后。如《教育学大词典》类号为G-61。②专类复分:复分表不是附在主表之后,而是镶嵌在主表之中,仅供各专类使用。专类复分所体现的类目细分比通用复分表多样而广泛。在各专用表前或后均指明使用范围或“依×××表分”的注释。如在文学类“I3/7各国文学”类目下,编有文学著作专用表,专供各国文学著作的复分,并且注明“依世界地区表分,再依下表分”。例如《美国小说集》为I712.4。自然科学的专类复分,需先加“0”而后再加复分表的号码。如《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学》为R512.05。③仿照复分:在某些类目下不列出详细的下位类名称,而注明仿照另一类目进行细分。仿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具有共同复分标准的临近类目进行细分。中“H32法语”仿“H31英语”。另一种在类目之间出现共性区分或采用依照“一般性问题”的复分,“一般性问题”属于类目之间具有共性区分的类目。因为它是在上下位类中均出现的共性的问题时,则是在上一级类目下列出共性类目,概括为“一般性问题”的,并且有重点地指出“以下各类仿照复分”仿分,有的类目也存在加“0”问题。还有一种叫组配复分。是将两个主题的分类号,用组配专用号“:”连接起来。表达出一个在分类法中没有列出的复杂主题。如《数学在天文学中的运用》归在数学为029:P12,归在天文学为P12:029。组配复分虽然使用的不多,但可增加使用分类法的灵活性,能正确地表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的关系。以上四种复分,主要是前三种,复分时要务必注意以下几点:①复分不是随意而行的,在主表里有要求,有注释的类目才可使用,并且必须遵照注释进行。②凡在正表中已经列出专类表的,不能再用通用复分表。如《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为C61,不是C-61;《自然科学统计资料》为N66,不是N-66。③删去重号。复分表中部分号码含义与正表中号码含义相同时,将含义相同的号码删去。如“B51/56欧洲哲学”类下注明“依世界地区表分”。这里“5”为欧洲代号。丹麦在欧洲,其代号为534《丹麦哲学》应是B534,不是B553.4,应删去重号5。④保持前后的条件一致。有些类目的仿分,只在前面有个总的说明,如K21在原始社会前有一段说明:“以下各代史均可仿K20分,仿分时一律冠0”,象这样类目多,间隔大,详列在前面的总说明,分书时非常容易被忽视,因而一定要特别注意前后条件的统一。(2)关于加“0”复分。在分类中什么时候加“0”,什么时候不加,弄不清极易出错,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加“0”。①上位类复分,即上位类要用另一类仿照细分时,必先加“0”再加复分表的号码。如总论唐朝人民革命斗争史的著作,属上位类,为K242.01,若不加“0”,写成K242.1,就变成下位类,初唐人民革命斗争史的类号,用加“0”作为区分标识,既避免与下位类混淆,又能集中上属类目复分的文献,还可起到系统复分的作用。②在自然科学类里所编的专类复分类表,使用时一律在复分号前冠“0”。③仿照“一般性问题”复分。其实一般性问题属上位类,是一个小专用复分表。如《显微镜的制造》为TH742.06,如不加“0”TH42.6乃是下位类《非可见光显微镜》的类号。总之,使用复分表细分,一定得弄清每一个符号的含义,正确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的关系。

三、制定本馆细则是提高分类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分类中,有些问题分类法无法解决,例如分类法类目的使用级类,某些丛书的归类;新兴学科图书的归类依据;以及当本馆藏书与分类法类号不符时怎么办等等,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图书分类的质量。那么如何解决呢?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制定出本馆的使用细则。我们承德民族师专图书馆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因本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全校师生,所以对分类及类目有明确规定:1、采订图书要围绕着科研与教学的急需。(1)属于本校各专业的图书,按《中图法》的类目细分;(2)非本校专业的图书,一般不细分,类目使用到3-4级;(3)凡能归入本校各专业的图书均归入各个专业。如《现代化学试剂手册》为0652.3。2、当馆藏书与分类法中的类号不符时,以馆藏实际为分类依据。如教学参考书、教材等,《中图法》归在G类,而该馆却根据文理分开的实际情况,将理科图书归在“0”类。3、对于个别图书的归类与管理采用增加细目的办法来解决,如《中图法》在“I212/217各时代作品集”类目中序号1总集,2别集。译文集虽属于分类法中的别集,而该馆设序号3作为译文集专用,这样译文集都可集中于此号之下。4、丛书的归类。鉴于分散归类的丛书,遍及各类,尤其那些受读者欢迎,流通量大的书,读者在借书时,不查馆藏目录,直接使用书后的出版书名借阅,因为是分散归类,几乎每册一类,工作人员找书十分困难,人为地制造了诸多不便,为此该馆要求:除订购册数极少者外,凡不能整套著录的丛书,不再分散归类,均按丛书所反映的学科内容,归入某一学科,给一个类号。如《已知丛书》,类号为C51。总之,该馆针对分类中已出现的问题均定出了较为详细的使用细则,有效地提高了图书的分类质量。

标签:;  ;  ;  

如何提高图书分类质量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