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_袁芳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_袁芳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大同镇中心校 730303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好坏,班主任起关键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不是乏味的,而是充实的。至于管理班级,本人没有太多经验,但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也理出一些头绪。

现就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管理

就我们农村小学而言,留守儿童几乎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以上。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大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看管,或是由亲戚代管。由于现如今的孩子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调皮、任性是他们的天性。在家里,要管好他们,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等等这些,老人们真的是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目中无人、学习马虎、纪律松散、缺乏自觉性等。这些现象就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要用心去了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真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他们的贴心人。加上农村家庭居住零散,很多学生离学校较远,这也给班主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只有从实际出发,通过多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管理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我刚接的这个班级,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就跟着体弱多病的爷爷一起生活。生病的爷爷无法管教他,于是,他便每天放学后吃完饭就到外村玩耍,每晚都是夜深了才回家,回家后看电视,甚至看到天亮。我了解情况后,先是找他谈话,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以及感到我对他的重视。现在他已成为班里的乖孩子之一,已完全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人们都说,沟通是架设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做为班主任的,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用心关爱学生, 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爱是教育的根本。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被呵护的。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就应努力当好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平时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多和他们聊天、做游戏,了解、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就沟通了。学生把班主任当朋友,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不仅要用心关爱学生,而且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不爱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因为作为几岁的小学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谁也无法预测他的将来,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批评他的时候,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当然 “你不可救药了!”、“你是天生的笨蛋!”、“你这个笨猪!”等等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自尊心的话是更不应该说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也许在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家庭(比如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单亲家庭等)的子女,如果在班上能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关爱,那么他在学习上一定会更加倍地努力,在班级管理中更能充当老师的助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学生的引路人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应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1.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最亲密的莫过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但也有家长。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我们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威信,我们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表现出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

2.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语音、语调等等;在课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举止文明、不说谎话、脏话等等。班主任老师要注重从这些细节方面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主任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习惯是经过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不断的强化,需要持之以恒的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1.多做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农村农活较多,学生的父母在家较忙,因为学生成绩较差,不好意思与老师交流。家长对学校的印象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够,很多家长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在一些时候容易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一定的误解等。基于以上的原因,为了做好班主作工作,我经常去家访,通过家访一是加深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其实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很欢迎老师到自己的家里来的,并会觉得这是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信任和关心,并且通过双方的沟通,能够使学生在校的情况很直接地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老师也能更清楚,这就有利于学校家庭更好地教育学生健康的成长。二是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那些性格迥异、古怪或者倔强的孩子,时常做出让老师特别头疼的事来,如果多做家访,我想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这样也让我们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少了很多的麻烦。

2.家长到校,了解学校教育情况。

现在很多农村学生都属于留守学生,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教育方式较落后。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校举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讲授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我还经常请家长到班上听课,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请家长参加班队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感情,从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总之: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有用的新的东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是只要你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是完全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耕耘在我的那片乐土上,努力做好一位合格的农村小学班主任。

论文作者:袁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_袁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