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故的后果是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强化;治理;夯实;基础
1941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对55万件事故进行统计,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
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件,否则终将会酿成大祸。
1引发安全事故因素的具体表现:
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1.1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
(1)对规章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2)对规章制度似懂非懂,而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又恰好是自己不懂的那部分.(3)对规章制度不懂装懂,稀里糊涂。
1.2习惯性违章的客观因素
(1)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器具,人机界面设计不适应操作安全、高效等要求,是引发人员违章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2)作业环境不适宜工人操作(3)管理人员在组织生产,安排工作班组成员时,由于安排不当使班组成员间产生人际纠葛,致使相互间配合不好
1.3安全生产管理缺乏执行力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思想麻痹,没有干事业的激情,缺乏源动力,工作干好干坏都一样。
2)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对上级安排的工作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
3)班组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4)班组长及成员的流动性较差,造成思想守旧,以致抱残守缺的情况严重。
5)班组长不善于运用“赢者思维”。
1.4装置性缺陷未消除且重复出现
1)部分员工技能业务水平不高,未按照线路、设备架设标准进行施工,导致装置性缺陷发生。
2)在施工中,工作班成员责任心不强,存在凑合、差不多就行的心理。
3)工作负责人未切实履行职责,对现场施工审核把关不严,加之在各类检修中对装置性缺陷处理不当,导致装置性缺陷重复发生。
2安全意识是职工安全素质、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与基础
2.1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1)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有了高素质的职工,企业文化的品位就高,安全意识就强,生产技能和自身防护能力就好。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安全知识缺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
3)通过实训过的方式加强员工的技能水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提高员工的动手、动脑能力。
2.2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因为电力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则往往忽视安全、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把培养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
1)就要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懂得自己所干工作的各种程序、规则,熟知各种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章制度,从各个方面要知道安全生产上的一切基本要求和内容。同时,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能明辩是非,能采纳他人的合理意见,能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狠抓违章、违纪,严守规程、制度。
2)各级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能正确地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每一个员工。并结合班组的实际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所谓“赢者思维”就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没有条件也要主动创造条件,而非怨天尤人;是坚韧不拔,尽最大努力,从绝望中找到希望,而不是一遇挫折就气馁,就轻易放弃;要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就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监督检查;凡事有奖惩考核;凡事有改进提高。
2.3强化安全生产执行力
由习惯性违章转化为习惯性尊章,明确工作流程及工作标准,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流程工作、工作标准工作,让员工知道干什么、怎样干、如何干,将安全管理理念根植于员工的思想及工作中,强化安全学习,将员工固有的习惯性思维与安全管理文化交融,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营造人人要安全、人人讲安全的氛围。
3 完善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1)完善安全保证机制,突出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作用。
2)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三级安全网,将基层安全员纳入到局层面进行管理,使之充分发挥安全职能作用。
3)建立安全教育培训,针对实际工作开展实效培训,不能形成盲目的培训,培训不能走形式、走过场,培训应结合和员工的技能水平、业务综合能力进行分时分段培训。
4)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使员工每个人肩上有担子。
5)深入开展以反习惯性违章为主的“反三违”和“三不伤害”活动,落实“三级控制”措施,切实保证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
6)加大奖惩力度,明确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形成合订本,每位员工人手一册。
4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安全员及单位责任人管理,应形成良好的常态运行管理机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开展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工作,加之强有的执行力,强行推行安全管理理念,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实、做透。
1)企业必须建立起严明的、可操作的安全作业规章及劳动安全纪律的实施组织体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在实处。
2)教育培训制度应包括职工安全规章、纪律的内容教育、遵章守纪的意识教育及在生产中的实施培养。
3)企业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构筑起企业的“安全第一”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强化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每名干部员工都能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
4)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为了充分发挥这种自发的班组监控力量,在生产中必须建立起明确的互控机制,以提高互控效果。
5)建立违章违纪信息分析制度,收集的违章违纪信息是动态的,通过活动针对违章违纪信息分析,特别是对违章违纪频率较高的员工或有事故先兆的工作负责人,要在班后会上进行点评,并深入分析发生违章违纪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结语:在建立现代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各单位的生产过程、管辖范围、基本管理方式等实际,并与各管理标准体系有机结合。同时要防止体系管理文件化、形式化、表面化。体系认证目的是通过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建立,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管理,使安全生产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论文作者:冉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安全生产论文; 员工论文; 工作论文; 事故论文; 班组论文; 发生论文; 习惯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