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_武琳智,王金星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617067)

【摘要】目的:探讨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采取地佐辛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190例孕妇进行对比研究,根据麻醉药物的使用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孕妇分别为95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实验组给予地佐辛+丙泊酚的麻醉方法,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7例(7.37%)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25.2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孕妇采取地佐辛+丙泊酚的麻醉方法,能够减轻孕妇的疼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地佐辛;瑞芬太尼;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035-02

伴随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随之我国的医疗技术的医疗模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人工流产手术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工流产的过程中则需要采取镇痛药物,加以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而缓解孕妇的负面情绪,进而达到减轻其疼痛反应的治疗效果[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芬太尼以及丙泊酚等麻醉药物,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镇痛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人们通过利用地佐辛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2]。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均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190例孕妇进行对比研究,根据麻醉药物的使用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孕妇分别为95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其中,实验组最大年龄为40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28.12±9.54)岁;对照组最大年龄为40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28.57±9.75)岁。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得出P﹥0.05则表示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全面探查孕妇子宫大小、位置等,同时,密切监测孕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准备急救物品,进而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孕妇进入手术室后行心电监护,开放外周静脉,输注5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给予面罩吸氧2min后,静脉注射1μg/kg芬太尼,注射2min后,注射2mg/kg的丙泊酚,等到孕妇入睡并且睫毛反射彻底消失后,开始进行手术治疗。

实验组给予地佐辛+丙泊酚的麻醉方法,注射麻醉前的操作与对照组相同,静脉注射5mg地佐辛,注射5min后静脉注射2mg/kg的丙泊酚。根据手术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追加0.5mg/kg的丙泊酚。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涉及的数据,如:孕妇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等,均需要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通机械的核验,各组之间的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孕妇的麻醉效果

实验组定向力恢复时间(3.02±0.64)min,对照组为(5.68±1.85)min,T值=13.244,P值=0.000;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4.25±0.64)min,对照组为(7.14±0.86)min,T值=26.276,P值=0.000。实验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孕妇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7例(7.37%)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25.2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比对[n(%)]

3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已经被临床所广泛应用,临床上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需要选择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以及代谢快等药物进行麻醉。丙泊酚作为无痛人流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但是并无镇痛作用,并不利于患者所接受,临床上通过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等麻醉药物[13]。但是,临床研究认为,大部分的阿片类药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会直接作用于患者μ2受体,进而引发孕妇出现恶心、呼吸抑制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4]。地佐辛作为一种强效的拮抗镇痛药,能够在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相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已经被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之中。经过本次大量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7例(7.37%)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25.2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采取地佐辛+丙泊酚进行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显著。

结语:

概而言之,与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相比,通过采取地佐辛+丙泊酚进行联合麻醉,能够缩短接受无痛人工流产孕妇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同时,减轻孕妇的术后疼痛反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刘明, 冯丽娥, 傅玉纯.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5):508-510.

[2]李继成, 周海峰.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 17(9):1191-1192.

[3]谭婉仪. 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及对术后疼痛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2):91-92.

[4]袁长青.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流的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7):171-172.

论文作者:武琳智,王金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_武琳智,王金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