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策略论文_汪建平 黄斌

汪建平 黄斌(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0)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于我院接诊的需输血患者共1000例,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开展质量控制的50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45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出现10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实施前进行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与质量,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安全分析输血在临床治疗贫血患者中有重要的作用,输血的安全性不仅关系着治疗的成败,更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人体血液成分较为复杂,输血者和被输血者之间的个体性要求血型实验室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于我院接诊的1000例需输血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分析报告如下所述。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于我院接诊的需输血患者共1000例,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开展质量控制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在15—77岁之间,平均为(43.5±5.6)岁,男性患者324例,女性患者17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16—78岁之间,平均为(43.9±5.4)岁,男性患者308例,女性患者192例。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的输血检验均采用主凝胶实验配血系统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匹配实验,血液保存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条例执行,最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保存。对照组患者没有采用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核对供血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情况;血液保存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内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输血之前检验输血者和供血者之间的血液匹配情况。1.3评价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输血安全事故,包括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问题、配血问题和输血前后消毒问题四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2结果2.1 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比较3讨论临床输血在救治患者中有重要地位,受到输血工作环节多、过程复杂和涉及面广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输血安全事故[1]。因此在输血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标准性,从血液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各个方面入手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基于我国输血检验的发展历程,只有加强输血检验的管理体系和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保证输血的质量和安全[2]。笔者依据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发现,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严格加强输血适应症控制、输血前血标本的检验控制和血型鉴定质量控制三方面来实施。加强输血适应证控制是针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潜在感染风险而设计的,具体控制措施有筛选献血者的血液检验项目,控制血液来源和严格检测血液指标[3]。特别的对于有传染性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在输血护理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病情,病情稳定时酌情输血,病情不稳定时及时给予输血治疗[4]。输血前血标本的检验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医患纠纷和感染性传播疾病,这要求检验人员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的抗体检验,一经发现潜在传染源,必须快速隔离易患人员,一般认为急需输血的患者行成分输血,择期手术患者行自身输血,无输血必要患者不输血[5]。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有Rh血型鉴定和ABO血型鉴定两种,ABO血型鉴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趋于成熟,但Rh血型鉴定常被忽视,导致溶血性输血事故的频繁发生,因此必须重视加强Rh鉴定。本研究通过对1000例需输血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发现,采取质量控制的患者在输血安全性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患者由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问题、配血问题和输血前后消毒问题发生输血安全事故的比例分别为0.40%(2/500),0.60%(3/500),0.40%(2/500),0.60%(3/500),总发生率为2.00%(10/5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00%(10/500),4.20%(21/500),1.40%(7/500),1.40%(7/500),总发生率为9.00%(45/500)。通过临床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输血注意事项:一是重视血液凝集和溶血现象的发生,特别的对于有妊娠和输血史的患者要进行不规则的抗体检验[6]。二是仔细检查患者和供血者的样本,确认标签的正确,操作方法规范。三是在执行交叉配血信息采集时要注重报告单的填写,这对于后期不良反应的排除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在输血实施前进行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与质量,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郭路生,蒋召志,任晓玲.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89-190.[2]朱纯刚.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73-374.[3]王静.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256-257.[4]余东.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5]向健,王俊.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B06):192-193.[6]程志.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8-8.

论文作者:汪建平 黄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  ;  ;  ;  ;  ;  ;  ;  

浅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策略论文_汪建平 黄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