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时代的交际狂欢-微信会话中图文表情包的语用分析论文

表情包时代的交际狂欢-微信会话中图文表情包的语用分析论文

表情包时代的交际狂欢
——微信会话中图文表情包的语用分析

从红霞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摘要: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交际活动更多的在网络上进行,微信作为一种即时联络工具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微信中被人们频繁使用的图文表情包更是成为了一种交际方式。从最初简单的“颜文字”“emoji”到今日丰富的图文表情包,图文表情包发展势头惊人。本文基于礼貌原则,对微信会话中的图文表情包进行讨论,分析了微信中图文表情包在使用过程中对于礼貌原则的遵循和违背,揭示了图文表情包之所以能引爆全民交际狂欢的原因。

关键词: 图文表情包;微信;礼貌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交际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微信因其在发展过程中顺应移动应用“社交+定位服务”的发展趋势,并且不断创新和完善用户体验,一跃成为移动端新型即时通信领域的领头羊(王欢,祝阳,2014)。截止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大关。”根据微信此前发布的2018年春节期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自2月15日零点至2月21日零点的六天,微信消息发送总量达2297亿条,朋友圈总量达28亿条,音视频通话总时长达到175亿分钟。其中,90后用户消息发送量占总量的42.5%,位列第一;80后、70后用户紧随其后。显而易见,微信已经突破年龄壁垒,成为全体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微信“标配”兼“好搭档”的表情包,源自北美的暴走漫画,自从引入中国后,反响强烈,随后开始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卡通类表情,成为了主流担当。随着90后、00后开始涌入社交网络,自定义表情的创作路线就开始如脱了缰的野马一般日益欢脱,图文结合类表情包随之引爆了表情包时代的交际狂欢。由于图文表情包最大程度地弥补了网络交际不可视的遗憾(丁丽凤,2017),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交流双方的情感,趣味性十足,深受大众的欢迎与喜爱。

近年来,学者们对表情符号的研究逐渐兴起,但作为新兴的网络文化,由于图文结合类表情包缺少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肃性,因此对于图文表情包的探讨少之又少。本文通过对身边家人、朋友、同事和网络语料的随机收集,基于礼貌原则,对微信会话中的图文表情包进行分析,讨论微信中图文表情包在使用过程中遵循和违背的准则,揭示了图文表情包之所以能引爆全民交际狂欢的原因。

1)苹果脱袋前2~3天用药1次,清除果园内的病原菌,也可以结合防治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选择戊唑醇、氟硅唑、苯甲·丙环唑与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丙森锌等药剂混用。

一、图文表情包的发展历程

图文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际语言,因其自身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而成为了人们网络交流时的“宠儿”。图文表情包的兴起与发展由单一到多样,简单到丰富,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随着动态表情如小兵,兔斯基表情等生动的表情走进青年们的网络生活,第一批表情党应运而生。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加上大批90后涌入社交网络,表情包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一大批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原始素材的自定义图文结合类表情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表情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类图文表情包种类多样,情感丰富,或是吐槽,或是搞笑,或是逗趣,它们往往与网络流行语、热门话题、社会热点事件等相互结合,比如被称为“亚洲表情包三巨头”的“姚明脸”、“金馆长”和“兵库北的微笑”,在网络空间风靡一时,备受喜爱和追捧;世界杯期间,小组赛频频爆冷失球的梅西,勒夫,内尔马躺在草坪上的失落表情,被网友配上文字制成表情包,在微信会话中用以自嘲等。

(一)颜文字阶段

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QQ、人人网等各类社交平台和论坛作为新奇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们较为单一的社交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初期的QQ表情只有默认的小黄人系列,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系统化、标准化的“绘文字”(emoji)表情符号盛行的阶段(张艳斌,2018;杨建华,2018)。这系列的小黄人表情虽然简单,却能生动直接地传递对话者的情感,成为了图文表情包的“始祖”,引领了表情包的进一步发展。而正是因为其经典难以超越,一直被不断完善且使用至今。2011年的iOS5输入法中加入了emoji, emoji的国际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二)绘文字阶段

1982年9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第一次输入了这样一串字符“:-)”(表示微笑),他利用ASCII中的字符组合旋转形成抽象表情拟图以表达简单情绪。从此,字符表情就得到的迅速的普及和使用,陆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字符表情,如“:-o”(表示惊讶)和“:-(”(表示伤心)。1999年,日本的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为了开拓公司业务需求,设计出更多标准化的12px*12px的文字表情图标,此后这类文字被称为颜文字(kaomoji)。(张艳斌,2018)

(三)图文结合表情包阶段

自民国至今以来,虽以赞同“以诗为词”为主流,但仍存有个性化的反向论辩。施议曾在《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中指出,苏轼“以诗为词”并没有很大的改革词风,其“独立抒情诗体只是其著作的一少部分,并没有彻底地打破‘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12]230。崔海正在《东坡词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思考》中,则认为否定“以诗为词”这个命题比高举它好,因为“以诗为词”是从诗的立场来看词体,而不是立足于词本身来观察它的发展[4]330-331。

二、微信会话中图文表情包的语用分析

生动形象是图文表情包最大的特点,也是其之所以能风靡网络,引爆交际狂欢的一大重要原因。与传统的文本相比,图文表情包结合了直观生动的图像和幽默风趣的文字,在交际过程中更为人们所青睐。其在制作过程中以人们熟悉的或者热门搞笑萌趣的卡通人物、影视明星为素材,塑造了趣味横生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丰富活泼的肢体动作和灵动夸张的面部表情,辅之以妙语连珠,减少了会话交际中的乏味无聊感,增添了趣味性,常常令人会心一笑,使得整个谈话氛围更为轻松自在,也保证了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礼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规范,规定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而为了保证了交际会话的顺利进行,礼貌原则也被当做普遍性的交际原则(李蔚然,2004)。作为对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补充,礼貌原则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占有一席之位。为了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言语活动常常建立在礼貌原则之上,网络会话交际活动大部分时候亦如此。例如:甲通过微信告诉了乙自己通过了面试要去美国进行交换学习的消息,乙得知消息后发出了“漂亮的花送给漂亮的你”这个图文表情包,一方面表达了自己为好友感到高兴的心情,另一方面是对甲的赞誉之情。随后追加的“棒”的表情,更是对甲的肯定和鼓励。在这段对话中,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保证了对话的顺利进行;丙告诉丁自己因为赶作业而导致身心疲惫,丁通过“给你一个大抱抱”的图文表情包表达了对丙的同情和安慰,减少了与对方感情上的对立,恰恰表现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

(一)图文表情包对于礼貌原则的运用

第一,融入创意旅游思维,开发新业态类型产品。挖掘乡村旅游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农业文化,并进行提炼、解析和延伸,[3]创造性转化这些文化,去深度创意乡村旅游产品,拓展与开发原乡休闲、国家农业公园、乡村营地、乡村庄园、休闲农场、乡村博物馆、市民农园、民宿等新业态产品,使旅游者在享受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获得发掘创造潜能的机会,学习并体验乡村旅游地文化、艺术、传统及生活方式,实现乡村旅游由农家乐、采摘园向乡村休闲度假的跨越。

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初中语文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具有启蒙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训练,继而促进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使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二)图文表情包对于礼貌原则的违背

而在微信会话中,图文表情包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将大量的信息和文字序列集合在一起,并且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和凝练,无疑极大地节约了交际双方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图文表情包中的表情对于情感的直观表达和体现,让交际双方能在第一时间体会到对方的喜怒哀乐;而辅助解释表情的简洁性文字更是对当事人情感的补充阐述,即使隔着屏幕和千山万水,也能即时精准无误地让对方感受到当事人的心情。因此,相较于之前网络交际的纯文字交流阶段,图文表情包的使用省时省力,让沟通变得更为通畅顺利。

三、引爆网络交际狂欢:图文表情包的特点

(一)省力性

在经济学中提到的经济即为节约、省力,经济原则即体现效用最大化思想的省力原则(economy of effort或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原则。Leech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对经济原则进行了解释,他认为经济原则是在所传送的信息内容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简缩文本,从而使言语交际变得快捷而流畅(Be quick and easy)。Unsworth曾指出,在人际交流中文字输入和文字加工过程会比直接发送表情符号更费劲。

在网络会话交际中,虽然大部分的交际活动都建立在遵守礼貌原则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网络的不可视性,一些交际者在交际活动中往往无所顾忌,仗着熟络而不在意对方的面子问题,忽视了礼貌原则。同时,部分图文表情包粗制滥造,为了盲目追逐网络流行用语的潮流和媚俗文化,导致了大量不礼貌词、句的存在,在会话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尤其在微信会话中。因此,在网络会话交际活动中,言语交际的礼貌程度则远远不如日常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程度。例如:甲询问乙自己美不美,而乙直接用了“辣眼睛”的图文表情包回复,图中的小男孩一脸非常嫌弃的样子。表示了乙不认同甲的美貌,减少了双方的一致程度,增加了双方的分歧,违背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并且,“辣眼睛”这一词表达了乙在不认同甲的美貌的同时,言外之意是甲不仅不美,而且可能很丑,不忍直视,直接伤害了对方的感情。紧接着,在甲再次追问之后,乙给出的回答是“看过那么多的猪,还是你最可爱”,直接称甲为“猪”,在日常会话中以“猪”直接称呼交际的对象是非常不礼貌的。在这段对话中,交际者毫无节制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并且图文表情包中都存在大量的不礼貌用语,导致了对话的终结。因此,在微信会话中,图文表情包的规范问题亟待解决和规范。

(二)生动性

早在19世纪50年代,E.Goffman就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面子”(face)的概念,他认为,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从而也尽可能的不伤害他人的面子,因此在交际会话中常常贬低自己而抬高他人。而P.Brown和S.Levinson也在1978年对英语、墨西哥土著方言和印度南方土著方言的调查中发现了共有的礼貌现象。后来,Leech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刘润清,1987)。礼貌原则主要包括六条准则(maxim),分别是: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然而,在网络交际中,因为网络的不可视性以及会话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尤其微信会话中,言语交际的礼貌程度则远远不如日常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程度。

2.2.2 提取温度对树舌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由图2可知,在一定提取范围内,GASP提取率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取温度在80 ℃时GASP提取率最高可达2.05%;提取温度超过80 ℃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GASP提取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因为温度上升到一定水平时,由温度过高引起部分多糖结构破坏而降解[18],从而使GASP提取率降低。因此选择80 ℃为BBD试验提取温度的中心点。

并且,在网络交际活动中,由于其不可视性,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进行时,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无法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因此,单纯地依赖文本进行交流,容易存在情感表达和理解上的偏差。而通过图文表情包来模拟交际双方的情绪表达和情感状态,冲破了不可视的壁垒,大大地减少了误会的存在,让交际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活灵活现,跃然眼前,使得交际活动更为生动真实。

(三)巧妙性

图文表情包自问世以来,虽然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质疑和批判,但至今为止不仅没有任何消退之势,反而发展得如火如荼。从几岁小儿到爷爷奶奶辈儿,从工薪阶层普通老百姓到各行业成功人士,图文表情包广受各个年龄阶段、社会层次的人群欢迎,已然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究其原因,正是有其自身在交际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巧妙性。

自带天生优势的图文表情包,在诞生之初因其亲和力和平易性广受欢迎。在交际活动中,它拉近了交际双方的距离,使得交际双方更易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保证了交际活动的进行。其次,在图文表情包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为交际双方创造了轻松自然的环境,巧妙化解某些情境下尴尬的气氛,缓解了局势的紧张程度。最后,在表达拒绝、不认可或者结束交际活动意向时使用图文表情包,能够更为委婉含蓄有礼貌,容易被对方所接受,并不会感到生硬、突然或者不舒服。

四、结语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图文表情包在微信使用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不可被忽视。图文表情包在网络交际活动中的热门与流行,是网络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化的多层次的需求。虽然图文表情包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完全准确地遵守礼貌原则的各项准侧,但它确实有利于表达交际者真情实感,起到了缓和交际气氛,促进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然而,图文表情包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亚文化,缺少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肃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比如图文表情包中存在的低俗文化、不礼貌不文明问题等等,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作为图文表情包的使用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在交际活动中遵循交际原则,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正确规范地使用图文表情包,而非毫无节制地宣泄自己情绪,娱乐至上。

参考文献:

[1]丁丽凤.图文结合类表情包的语言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7.

[2]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2):54-58.

[3]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02):42-46+80.

[4]王欢,祝阳.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J].现代情报,2014,34(02):82-85+93.

[5]杨建华.表情包文化的引导与规范[J].人民论坛,2018(14):140-141.

[6]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9):126-131.

[7]张艳斌.青年网络表情包的文化逻辑及其规制[J].思想理论教育,2018(01):82-86.

[8]郑满宁.网络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J].编辑之友,2016(08):42-46.

作者简介: 从红霞(1995-),女,汉族,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标签:;  ;  ;  ;  

表情包时代的交际狂欢-微信会话中图文表情包的语用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