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母亲对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论文_王芸

家庭教育和母亲对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论文_王芸

一、良好的家风有利于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

家风就是滋养良好作风的土壤,好的家风才能养成好的作风,家风正才能作风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更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关于正确处理人名内部矛盾的问题》里,毛泽东强调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其后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也都阐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习近平也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历代领导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都是源于对历史的反思。我国自古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纵观历代王朝都是三代而衰,汉有文帝、景帝、武帝,唐有太宗、武后、玄宗,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太宗李世民在评价魏征时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以史为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少数党员干部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追求物质享受是时势所趋。这种思想与当代现实相悖,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还有大量的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有待解决。所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始终弘扬“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统美德。

二、有利于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在党内,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党风和政风,家风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而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家风不正,治家不严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历数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等,都与治家不严有关,几乎每个腐败分子背后,都有一个以党员干部为中心构筑起来的家庭、亲情和人情圈子,有的是夫妻店、有的是父子兵,更有甚者是全家“总动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治国平天下”,先要做到“修身齐家”。手握公权,只一心为民,从不私用,是全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党员自身应该做到的,虽然想要做到确实不容易。然而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人都做到了并坚守了一辈子。谷文昌家“清白持家”的家风在东山县广为流传,其家风有些“不近人情”,他的5个子女在生活和工作上没有受到任何特殊照顾。杨善洲常说:“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他一辈子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杨善洲等优秀党员通过立家规、严家教,培育出好家风,也给百姓留下了好口碑。党员干部应以优秀党员为榜样,给自己创造一个稳固的家庭大后方,从而静心、放心、塌心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共同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家庭和睦了,社会自然就和谐了。王岐山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乡规民约中的精华,来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在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时,良好家风能够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

良好家风中蕴含的爱党爱国、廉洁奉公、勤俭持家等美好的元素,一旦融进每一个人的血脉中,个人和家庭将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人人积极向上的发动机,进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不仅需要8800多万党员的努力,也需要普通公民传承好家风。大连市优秀企业家徐德凝就在家庭生活中,坚持做了别人难做到的四件事:一是至今没顶撞过父母;二是结婚40年,夫妻没有吵过一次架;三是兄妹5人在一起共事几十年,从没有为利益红过脸;四是培养、教育了四个优秀子女。徐德凝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就,得益于父辈传承下来的孝悌忠信的家风。武术世家传人李增普重视武德,认为习武之人应德艺兼修,文武并进。他的传武师训是“以德铸人、以武锻身”,立下家训“始于孝亲,行于益民,勤于读书,终于修身。” 普通工人丛曰清一家四世同堂,以孝闻名。家里的电视自从买来后一直放在父母的房间里。当有人问起时,丛曰清的爱人回答说“不是不能多买一台,如果买俩,晚上谁去老爹老妈房间,时间长了,老人就会孤单。”无论是企业家、武术传人,还是普通工人,他们都用良好的家风影响着家人和身边人,共同用正能量塑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总之,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领导干部应做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普通社会成员应以家为单位,由小及大,由少及多,把良好的家风推广至全社会,让良好家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相信有新一代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良好家风的传承,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折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本文:2019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88)

论文作者:王芸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家庭教育和母亲对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论文_王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