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战、新机遇--2012年中国电影的巨变_泰囧论文

新挑战与新机遇——2012中国电影大变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电影论文,新机遇论文,大变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月18日,在绝大多数中国电影人来说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中美达成了新的电影协议。笔者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反复强调,中美电影新协议不仅对国产电影市场份额会造成持续的、巨大的冲击,而且必将引发中国电影大变局。事实上,最近九年以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国内电影市场格局发生了对国产电影极其不利的变化。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就是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连续九年超过进口影片的市场份额。但是,中美电影新协议之后,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一度低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使得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问题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者说矛盾的主要方面。2012年“五一节”前后,几位青年导演宁浩、杨树鹏、管虎的《黄金大劫案》《匹夫》《杀生》被寄予厚望,从报纸、电视到网络宣传热潮形成了立体攻势,并且被描述为“新生代导演抵抗好莱坞”。但在《泰坦尼克号3D》和《超级战舰》两艘“大船”的挤压下,三部影片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都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是铩羽而归。6月底到7月,《画皮2》在保护月中突破7亿元票房。加上《四大名捕》等片的异军突起,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比例从20%左右回到40%以上,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产电影的信心。但到了暑期档,“双侠”再度掀起好莱坞电影的观影热潮,为国产电影市场敲响了警钟,也让国产电影的市场出路问题、市场份额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内地市场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100亿元。2011年10月18日,中国电影提前攻下了第二个100亿元高地。到2012年,突破百亿的时间提前到了8月中旬,其发展的高速度和加速度在中外电影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2012年上半年内地电影票房达到了77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的票房仅为25亿元。在上半年票房前十的电影中,只有《画皮2》一部国产片。在638部影片的大基数下,票房过亿元的影片也不过10部。在已发布统计结果的前三季度中,也只有《画皮2》《我愿意》等10部影片确定盈利,《大魔术师》《痞子英雄》等其他8部影片靠票房和植入广告、网络或电视版权等方式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其余大多数亏本,亏损比例达到82.5%,整个电影行业整体性亏损已经开始显现。

2012年1月至10月,国产电影占据上映影片的80%,但“市场份额下降到41.4%,其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首次遭到动摇。”①尽管截至10月底,内地电影市场达到了创纪录的132.72亿元,但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多年来的下滑,创下多年来同期国产影片市场份额的新低,未能延续此前国产片票房连续九年超过进口片的纪录。

事实上,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破百亿提速的背后,无法掩盖国产电影集体性、整体性的贫弱,其艺术感染力和市场竞争力与好莱坞电影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差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危机意识突然强烈起来,甚至还出现了2012年“末日论”的紧张、乃至绝望情绪。面对严峻的形势,业内人士达成的一个新的共识,那就是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集体抗坞”的新阶段、新时代。

一、从贺岁片与贺岁档说起

2012年11月22日,随着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中国内地与北美同步公映,贺岁片与贺岁档大战提前打响。2010年,《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的票房收入占到了贺岁档80%以上;2011年,《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把贺岁档变成了两强PK。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将会有60多部影片在贺岁档期间上映。11月上映的26部影片中,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大片。12月除了《大上海》《十二生肖》《血滴子》外,还有《秘密花园》《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为《泰囧》)《我的老公不靠谱》等十余部中小成本影片见缝插针。可见,与过去两三部贺岁大片独占鳌头的情形完全不一样,2012年有10多部贺岁大片竞相加入贺岁战局,贺岁档电影市场变成了真正的“群雄争霸”。(参见表1)

如表1所示,11月底是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陆川的《王的盛宴》三足鼎立。而随着《一代宗师》改变档期,12月中下旬也成了《血滴子》《十二生肖》《大上海》又一个三足鼎立。无论是三足鼎立也罢,四强争霸也好,都只是业内人士凭着过去若干年对贺岁片、贺岁档观察和经验而做出的一种估计和预期。随着徐峥导演,徐峥、王宝强、黄渤主演的喜剧《泰囧》临时将档期提前至12月12日上映,并且引发持续不断的观影热潮,贺岁大片垄断贺岁档电影市场的格局被完全改变和颠覆。

众所周知,2010年,由香港导演叶伟民执导、徐铮、王宝强主演的小成本喜剧电影《人在囧途》成了当年的年度黑马,在前期几乎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获得近四千万票房,并且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泰囧》作为演员徐峥的导演处女作,主要投资方是在电影制作行业起步不久的光线传媒,投资额仅为3000万元。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泰囧》没有进入大多数业内人士的法眼。有发行人士就表示,当初预测《泰囧》的票房也就是能够过亿而已。媒体乃至包括众多业内人士主要关注的目光聚焦于《一九四二》《王的盛宴》《血滴子》《十二生肖》《大上海》等贺岁大片。尤其是《一九四二》,由国内数一数二的娱乐集团华谊兄弟制作,投资额号称达两亿元,并且有冯小刚、陈道明、张国立等共同形成的品牌效应。出乎意料的是,《泰囧》12日上映起就引发了全民观影热潮乃至观影狂欢,各地影院都出现了排队买票的景象,很多时候竟然是一票难求。观众对喜剧的渴望使得很多平时不去影院或者很少去影院的人都表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定要和朋友、家人去影院看《泰囧》。不少网友看完影片后留言评价影片“有趣、好笑、感人、接地气……”。继上映首日以3650万元打破国产喜剧片首日票房纪录后,影片又以单日票房9100万元、单日263万观影人次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泰囧》以3天过亿、5天过3亿的速度压过了先行上映的《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两部大片。据不完全统计,《泰囧》在12月22日当天全国单日票房突破1.6亿,观影人次近400万,创下中国历史单日票房纪录。12月15日和12月23日,《人在囧途之泰囧》则打破《变形金刚3》的单日观影人数纪录和次周单日观影人数。影片夺下“新冠王”的速度令业内大呼奇迹。“《画皮2》创造7.02亿元用了39天,而《泰囧》打破这个纪录仅仅用了13天的时间。”②《泰囧》被网友戏称已经达到“人类无法阻挡”的地步,“报复性观影”和“病毒是口碑”开始显现威力,而《泰囧》最终票房达到多少成了热门话题。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大胆预测:“当2013年元旦假期过去后,《泰囧》就可能突破8亿元大关,最后肯定会成为第一部票房过10亿元的华语片。”③

《人再囧途之泰囧》不仅成为了2012年中国电影的最大黑马,而且也成为了2012中国电影最热门的话题。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讨论《泰囧》,就无法讨论2012年的中国电影。那么,《泰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泰囧》成功并不是电影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泰囧》之所以能从一批中小成本电影中成功突围,秘诀就在于导演徐峥只是规规矩矩地为观众拍一部影片,一部具有较高艺术品质、具有一定人文关怀的喜剧电影。徐峥曾经坦言,《泰囧》就是一个针对市场精心设计的喜剧电影,“我一直在观察这个市场,我曾在网上看到一项调查全世界抗衡好莱坞的本土电影,我看了一下,95%都是喜剧,恰好这类电影是我最中意的电影。”④喜剧电影是国产电影中最受观众欢迎的类型片——便于和各种类型混搭,适合各种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近年来获得票房成功的国产影片,有不少都是喜剧电影,如《功夫》《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非诚勿扰》和《失恋33天》。《泰囧》除了在形式上、结构上符合喜剧的基本规律之外,也满足了观众对于喜剧的期待。《泰囧》在笑料的设计上具有较高的喜剧智慧和机智,既有人物关系错位带来的忍俊不禁的喜剧效果,亦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升华。“《泰囧》这部片子其实不复杂……它就是回归喜剧的传统。我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把一个已经存在的模式本地化。当然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因为‘接地气’三个字其实是很难的事情。我始终觉得,相对于自己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观众的观影感受更重要”⑤。黄渤也坦承:“《泰囧》没有做多么伟大的创举,或牛的尝试,其实就是在老老实实做喜剧类型片。这在完整的工业体系里面大量存在的,我们只是把简单的故事讲好,人物关系搭建好,踏踏实实做电影而已。”⑥难能可贵的是,在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面前,徐峥本人并没有飘飘然,而是对影片存在的问题仍然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其“成功有一定运气和侥幸”。影片“其实还是有缺点的,比如情怀之类的还是少了些”⑦。

贺岁片以喜剧电影为主是“贺岁”本身的质的规定性,毕竟在岁末年初,观众总是期待和希望能够在欢乐祥和的气氛里观赏一部能够带给自己和家人快乐的电影。但是,在贺岁档成为国产电影最大票仓之后,无论是贺岁片还是贺岁档都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了变化。贺岁片在喜剧之外涵盖了冒险、灾难、奇幻、古装、悬疑、动作、传记、武侠等诸多类型,并且也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然而,“随着电影市场的火爆,已经不再是电影为档期服务,而是档期为电影服务了,贺岁片这一发源于香港电影的概念近年来在大陆电影市场经历了巨大的蜕变,全明星阵容、合家欢喜剧的传统贺岁片格局基本消失”⑧。尽管观众在被动中也接受了贺岁片、贺岁档越来越多的“悲情”元素,但在潜意识、无意识中其实还在渴望着能够在岁末年初看到一部比较纯正的、原汁原味的喜剧电影。由于过去几年贺岁档中缺乏纯正的、原汁原味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出现无意中满足了观众对于喜剧电影的饥渴,“所以说是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⑨。

不管贺岁片、贺岁档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构性变化,贺岁片、贺岁档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业内人士估计,今年的贺岁档将创造多项票房纪录。贺岁档每年的票房收入几乎要占到全年票房总收入的三成左右,具有典型的集聚效应。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票房目前已过40亿(其中10月份与11月份合计超22亿,12月前23日近18亿),这也意味着全国累计票房已经突破160亿元。赵军表示,“今年贺岁档总票房保守预期至少40亿元。”⑩只占全年总票房40%左右的国产电影票房最终能否反超进口影片,能否达到180亿的全年总目标,主要取决于国产电影在贺岁档的市场成绩。

二、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与电影市场体系建设

回顾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是依靠《画皮2》《四大名捕》《二次曝光》《笔仙》《搜索》《听风者》《寒战》《一九四二》《十二生肖》《大上海1937》等影片维持着国产电影市场的热度,并在与好莱坞电影正面较量和博弈中艰难地支撑着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动画电影《赛尔号2:雷伊与迈尔斯》《摩尔庄园2》《麦兜当当伴我心》《神秘世界历险记》(原名《奇异家族》)《我爱灰太狼》用质量和诚意逐渐赢得观众的认可和信任,也逐步提高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不过,《血滴子》《大上海》《危险关系》等影片遭遇观众和电影市场的冷遇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血滴子》由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聚集了华语圈中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偶像派演员黄晓明、李宇春、阮经天、余文乐等;《大上海》则由创造了香港电影票房奇迹的王晶导演,汇集了周润发、吴镇宇、洪金宝等实力派演员,又有偶像派黄晓明助阵。两部电影的类型更是香港导演轻车熟路的武侠电影、黑帮电影,获得几亿元票房收入似乎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现在最失落的就是《血滴子》和《大上海》两部新片”,“陈可辛、刘伟强、王晶这几个导演监制都是圈内出了名的会做生意,他们早算准了市场空间观众定位,可偏偏就败在了《泰囧》手里。场景单一、情节压抑、人物性格不鲜明、通篇打打杀杀不知所云……”(11)中国版影片《危险关系》根据描写爱情游戏的法国小说《危险关系》改编,原著堪称全世界最受改编者欢迎的作品之一。中国版影片《危险关系》由中博传媒投资2亿人民币,请来了《金陵十三钗》的编剧严歌苓改编、韩国导演许秦豪(曾经拍摄《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等影片)执导,并且组成了大牌明星章子怡、张东健、张柏芝的“梦幻阵容”,其结果依然是铩羽而归。可见,商业大片(中国式大片)并非像有的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简单的“配方式生产”,只要有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大场面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现代电影、现代电影生产和现代电影市场已经不可能像香港上个世纪80、90年代单单依靠某种类型、某些明星的组合就可以像自来水开关一样获得稳定的票房收入。毫无疑问,中国式大片借鉴了好莱坞“高概念”商业大片,是基于国际市场竞争与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与电视剧市场、音像市场、网络市场等多媒体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电影经验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把学习、借鉴演变为简单模仿,更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为“配方式生产”。商业大片(中国式大片)、类型电影创作和生产如果缺乏应有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缺乏原创意识,不能有效“接地气”,那就很难与当下电影市场的主流观众群体产生互动和共鸣。简单模仿、“山寨”克隆、“配方式生产”都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乃至蔑视,而不尊重、乃至蔑视观众的后果就是被观众蔑视。

陆川执导,刘烨、吴彦祖、张震、秦岚、沙溢等联袂主演的历史大片《王的盛宴》基本剧情来自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叙述,而导演陆川在其中加入了他对于秦末汉初时代这段历史独特的、个人化的观察、理解和表达,甚至达到了一种“自恋”的地步。客观地说,《王的盛宴》绝对不是一部“烂片”,而是具有某种不同凡响的史诗品质和质感的影片。《杀生》的导演把影片定义为一部寓言式电影:有着幽默、悬疑、黑色、魔幻以及一点悲情色彩,也“具备哲学价值”。或许,批评家们也就是专业观众能够理解导演所表达的“哲学价值”,但一般观众、主流观众则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由于一般观众、主流观众难以接受和理解,《杀生》《王的盛宴》等电影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票房“滑铁卢”。虽然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以票房衡量这些影片的综合价值,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深入研究。香港电影人文隽认为:在商业化市场中,类型片才是票房的保障,而这些票房失利的影片恰恰都是因为定位不清,《画皮2》是类型片,《泰囧》是类型片;《一九四二》是什么类型,虽然演员都很有诚意在演绎一部影片,但是讲不出是什么类型的影片;《杀生》《我11》《匹夫》说不出什么类型就很吃亏,面临更大的票房压力。(12)无论如何,电影作为面向一般观众、主流观众(主要是年轻群体)的大众文化产品,必须更多地从市场、从观众层面来考虑创作,寻找到契合一般观众、主流观众的心理乃至隐秘的欲望并且形成有效的、良性的互动。比较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找到和实现个人表达与满足观众观赏快感的高度平衡和有机统一,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实现,宁可暂时牺牲个人表达而把满足观众观赏快感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类型电影的最大诚意,就是了解观众需求、尊重主流情感,抑制无法与主流观众取得共鸣、实现良性互动的极端个人化的经验、体验,实现个人表达与观众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综上所述,遵循和按照类型电影游戏规则、规律进行电影创作和生产并不一定就能够获得高的票房收入,但不遵循和按照类型电影游戏规则、规律进行电影创作和生产就一定不能获得高的票房收入。换句话说,遵循和按照类型电影游戏规则、规律进行电影创作和生产不是万能的,但不遵循和按照类型电影游戏规则、规律进行电影创作和生产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票房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票房收入作为评价电影的唯一指标,不能简单地把“票房就是硬道理”认同为类型电影的金科玉律。因为如果我们单纯把票房收入作为评价电影的唯一指标,确实不能说《一九四二》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业内人士都对《一九四二》寄予厚望,华谊兄弟预测影片收入可以达到7亿至8亿元。而按照此前确认的分账模式计算,这部影片票房要达到5亿至6亿元才能够收回成本。截至2012年12月19日,由于题材过于压抑、遇到票房黑马《少年派》以及票房分账之争、密钥风波、“水军”做空等因素,使得《一九四二》的票房收入仅为3.62亿元。因此,从投入/产出的比例来看,投资方华谊兄弟事实上在《一九四二》上已经面临亏损。在资本市场上,其反应非常直接、敏感而无情。“11月29日《一九四二》上映后,华谊兄弟股价连续两天暴跌,市值蒸发了13亿元。截至12月19日收盘,华谊兄弟股价收于12.85元,较《一九四二》上映前的11月28日的收盘价14.50元,仍有11%的跌幅。”(13)尽管如此,如果要评选2012年度中国标志性的电影,我个人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冯小刚最近发表了对《一九四二》票房遗憾的看法,“为了拍这部电影,我拍了很多让观众开心的电影,就为了能最后把他们骗进《一九四二》的电影院”。(14)无论如何,影片《一九四二》在中国电影娱乐化、游戏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构成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和史诗品格的作品。正如冯小刚自己所说,尽管《一九四二》不能带给人欢笑,但却有其意义所在:我希望大家能够在看电影的时候,除了在看一个打动你的故事,同时还能引起你一些思考。

偏于价值观意义上的主流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依然是2012中国电影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钱学森》《忠诚与背叛》《西藏的天空》《雨中的树》《许海峰的枪》《生死罗布泊》《索道医生》《南平红荔》《冰雪11天》《小小飞虎队》《走过雪山草地》等题材丰富、类别多样、风格各异、内容精彩、情感充沛、艺术精致、制作精良的主流电影,在艺术表达与思想内涵上有了新的提高,体现出了可贵的艺术探索。尤其是《钱学森》和《雨中的树》,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性内涵,而且都注重现代电影的视听品质、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影像的质感及其艺术意蕴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更大层面地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市场的接受。

其实,很多人对当下中国电影的批评大多建立在有限的观影基础上,并没有全方位、全面地观察主流商业院线之外的现实主义电影和其它类型的高品质的中小成本电影。2012中国电影的进步不仅体现在主流商业院线的票房增长、影院增长、观影人次增长,而是也表现在作为“主力军”和“常规军”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之外出现了一大批有创意、有情怀、有精神、有探索的中小成本电影,形成了对主流商业院线的“有效的补充”。《桃姐》《神探亨特张》《飞跃老人院》《春娇与志明》《爱在廊桥》《万箭穿心》《最长的拥抱》以及民族题材电影《索道医生》《阿米走步》《唐卡》《赛德克·巴莱》等影片凭借独特的选材、视角和表现手法拓展了国产电影的创意能力,拓展了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也多层次、多方面地散发出了电影的内在魅力。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的主流商业院线基本上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也由于缺乏“特色化、差异化”的院线,未能实现与大量的、潜在的目标观众有效的对接,其票房也就不尽如人意。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要在有效“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机制,辅之以减免税收等行政性手段推进“特色化、差异化”院线的建设,为多样化、多元化的电影提供足够的市场终端,使得多样化、多元化的电影也能获得应有的市场收益,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三、结构性矛盾凸显与现代电影产业体系建构

自2003年之后,对于中国电影的年度观察和评述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创作层面,而必须延伸到市场和产业层面。2012年,由于中国电影产业化从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种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必然会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实践的深入不断凸显出来。而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冲击下,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产业各种结构性矛盾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中爆发和凸显了出来。

第一是档期问题。作为中美电影新政引发的配额蝴蝶效应,国产电影频频更改档期成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突出现象,尤其是在作为国产电影大票仓的贺岁档。今年贺岁档中的《十二生肖》《泰囧》《大上海》都因为各种原因更改过上映档期。对于制片方来说,更改档期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试图获得一个好的上映档期,进而获得理想的票房。但是,更改档期产生的必然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不可预料的变数是任何一方都难以控制的。2012年“乱”字当头,最明显的乱是档期之乱,制片方可以说是苦不堪言。事实上,改档风潮是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乱象”,更是国产电影的“不可承受之重”。由于很多国产电影、尤其是中国式大片同一天上映相互PK,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内耗”“自相残杀”的境地,让国产电影很“受伤”,而好莱坞电影则“偷着乐”。

第二是分账比例问题。2012年11月14日,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家电影制作发行公司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通知》,要求《一九四二》《一代宗师》《大上海》等9部贺岁片跟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由之前的43%上涨到45%。笔者以各种方式都态度鲜明地支持制片方要求提高票房分账比例,但更强调共同做大做强电影市场是各方利益的根本保障。最终,以《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为代表的制片及发行方,与全国主要院线进行了协商较量,并达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浮动分账”机制。毫无疑问,中国电影要想可持续发展,其电影产业内部和结构必须进行利益再调整和再分配,在一种动态平衡中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推进,从电影产业化初级阶段尽快过渡到现代电影产业体系。

第三是网络水军问题。《王的盛宴》导演陆川在《王的盛宴》遭遇网络上如潮恶评后,其团队为维护影片口碑雇佣“水军”给影片刷高分,并给竞争对手在网上抹黑。《一九四二》的票房收入没有预期的好,中信证券发布分析报告指出“不排除网络水军给《一九四二》带来恶意低评”。从“电影票房吧”的即时截图来看,《一九四二》上映首日上午的豆瓣网评分仅为5.6,参与评分的1886位网友中,有约60%的人打出“一星”。同天上映的《王的盛宴》遭遇的状况也差不多,平均分为5.8,“一星”评分占近30%。目前,电影行业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影评机构,大多数网民主要依赖豆瓣、时光网等电影网站对影片的评分。网络水军对于电影的“捧”与“毁”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个别片方从私利出发,以谋得自身利益雇佣网络水军,从长远看绝对是一种短期行为、短视行为,必然会造成电影竞争环境整体恶化,最终也会损害自身的根本利益。网络水军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职业化和专业化,无疑是电影界的毒瘤。而要切除这个毒瘤,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唯有依靠电影界的自律,依靠电影界按照现代商业规则进行正当竞争。

第四是3D电影问题。2012年的电影市场什么最流行?答案是3D电影。《泰坦尼克号3D》近9.76亿元、《画皮2》逾7.26亿元,很大程度上都是3D的功劳。跟风者《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大海啸之鲨口逃生》也都依靠3D赢得了过亿票房。但是,观众对3D并不照单全收: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转制3D版、《血滴子》遭遇观众的冷遇都说明了3D绝对不是万能的。3D不是解决中国电影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进行正面交锋和博弈的灵丹妙药。不具备3D化条件的国产电影强行转化为3D电影所形成的高票价与转制3D效果之间的落差,一定会让观众产生排斥乃至深恶痛绝,而产生的后果一定会非常严重。目前3D技术尚不成熟,卡梅隆、彼得·杰克逊、徐克这样的技术狂人毕竟是少数,3D不可能也不应该就成为未来现代电影的主流。“不管是3D电影还是非3D电影,故事仍旧是电影核心,只有在好故事的基础上,3D才能发挥其加分效应,强行3D则有可能一败涂地。”(15)

2012年是中国电影的“一道坎”,那么,中国电影越过了这道坎了吗?显然,对这个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简单地下结论都为时过早。无论如何,中国电影的未来、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强国梦想能否实现,主要还是取决于中国电影产业是否能够尽快跨越电影产业化初级阶段,是否能够按照现代电影产业规律和模式尽快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现代电影产业体系,是否能够尽快实现中国电影产业从粗放型、数量性增长、发展转化为规模化、集约化增长、发展!

注释:

①陈妍妍.泰囧票房破纪录,收入已超投资成本10倍[N].证券时报,2012-12-27.

②《泰囧》7.21亿成国产电影新票房冠军[N].北京晚报,2012-12-27.

③《泰囧》13天刷新内地票房纪录[N].新京报,2012-12-27.

④内地电影票房破160亿票房前十仅三国产片[N].东方早报,2012-12-27.

⑤徐峥.我早就该当导演了[N].羊城晚报,2012-12-21.

⑥同④.

⑦徐峥谈《泰囧》:少了些情怀,6亿票房存在运气[N].华西都市报,2012-12-24.

⑧刘阳.这个贺岁档有啥不一样,传统合家欢贺岁片基本消失[N].人民日报,2012-11-21.

⑨茅中元、曹倩雯、潘虹宇.盘点2012中国影市四大怪象:3D成票房保障[N].天天新报,2012-12-27.

⑩同⑧.

(11)杜青宝.《血滴子》假《大上海》悲,连影院经理看了都摇头[N].都市快报,2012-12-28.

(12)同④.

(13)贺岁片票房惊动了股价:“光线”柳暗花明华谊连续暴跌[N].广州日报,2012-12-23.

(14)同④.

(15)施晨露.电影市场:靠忽悠赢不了观众[N].解放日报,2012-12-27.

标签:;  ;  ;  ;  ;  ;  ;  ;  ;  ;  ;  ;  ;  ;  

新挑战、新机遇--2012年中国电影的巨变_泰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