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辛巍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从本质上讲,地方文献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其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地方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情况。同时,地方文献也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文化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尤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加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对地方文献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在深入分析当前社会发展下加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重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路径,进一步发挥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在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近年来地方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地方文献信息建设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地方文献作为特定区域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信息载体,其对于研究地方人文、经济以及制定未来发展规划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与历史价值。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在新时代下加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地方文献在促进地方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地方文献相关内容概述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知识的记录能力、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风俗等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得到记录。在当前互联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献”这一词语的含义专指度越来越高。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对于“文献”也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总的来说,文献是一种具有科学价值的历史、知识信息传递发展的物质载体。地方文献作为文献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定义、概念也有一定的发展历程。

农户家庭特征:家庭确权土地块数对农户流入意愿影响为负,影响显著,可能原因是地块越多,农户种植成本越大,流入的意愿越低,更倾向于土地流出。

广义上的地方文献内容较为丰富,包含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以及地方史料等。从这一定义上来看,地方文献具有较广的包容性。其可以是一个地域的出版物,包含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也包含当前信息化社会的网络信息。鉴于地方出版物本质上反映了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内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但其较广的包容性又决定了其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涉及学科的多样性。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地方文献则具体指地方史料,其是内容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献,不受文献出版地、出版方式、出版者籍贯限制、文献载体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只要其内容与本地相关,便可以视为地方文献。从这一含以上来看,判断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在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是否能够充分彰显当地发展特色。

二、建设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讲,地方文献属于文献的范畴,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其具有内容广泛性、形式多样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事务较为显著的标志。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地方经济开发提供信息参考。地域性作为地方文献的本质特点,其强调地方文献中显著的地方特色。因而,通过地方文献等信息载体,我们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语言习惯、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地域的经济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社会文化建设以及政策落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运行中,由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接地回路运行[1]或磁风暴[2,3]引起的直流电流进入励磁绕组,导致电力变压器铁芯中出现直流磁通发生直流偏磁。在直流偏磁状态下,变压器铁芯快速进入饱和状态,造成工作点漂移、励磁电流畸变、半波饱和等现象。此外,直流偏磁磁通会导致较高铁芯损耗,进而出现噪声、振动及过热等问题,甚至会危害变压器。因此,直流磁通的监测对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十分重要。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地方文献也是我国制定科研、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实施科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某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让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文献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其不仅仅反映当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地区的自然发展现象,能够成为开展科研活动的原始资料。与此同时,在地区经济发展决策制定中,地方文献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在整体上把握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最大限度减少短期决策以及部门决策制定中孤立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实现地域全面长远发展目标。

大数据发展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教育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以大数据为依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丰富多彩的教学软件,便捷的手机APP,为学习提供便利,提升了教学质量。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生存的危机。随着新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学分比例开始下降,由原来的16分压缩到9分或6分;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只需要学习一年的大学英语,甚至有些学生英语成绩优秀者可以免修。

地方文献作为地区多方面发展的历史记录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当代文学艺术、传统教育等活动指定提供资料支撑。在地方文献的编写中,通常是经过历代官府、研究学者的长期记载、改写,才使得地区的历史发展得以记录并不断研究。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地方文献是当代人们了解地区文化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来源。与此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满足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势必会加大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地方文献则成为其发展创作的重要素材。除此之外,地方文献也对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进行记载,尤其是历史杰出人物、历史事件等,地方文献从这一程度上能够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三、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路径探索

地方文献作为一个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要加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加强对地方文献信息的搜集与深度挖掘,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鉴于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领域具有多样性,这要求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配备专业的负责人员。在此情况下,在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可以在遵循薪资搜集原则的基础上,扩大搜集范围,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对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地区的历史发展、现实情况特点制定长期规划和保证措施,并在信息搜集中加强对地方志、年检以及相关出版文书等资料的筛选和侧重选择。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地方文献等搜集意识的培养与宣传,全面提高民众对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与依赖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地方文献的搜集力度,如地区图书馆、政府网站、社会媒体等途径,调动民众搜集信息的积极性。

在加强地方文献信息搜集、挖掘的基础上,加大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地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地方文献信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其也是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文献也被广泛运用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对此,在地方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中,可以通过建立稳定高效、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队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运用,以更好地提高文献信息的科学性、有效性。与此同时,在做好文献信息搜集、挖掘的前提下,在社会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措施,如可以将其整理成实践资料或者历史传记等,方便人们阅读。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与文献数据库建设。在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发展刻不容缓。这具体表现在地方文献信息数据的检索手段要多样化、灵活化,尽可能减少信息检索时间,还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媒体的传播优势,注重文献数据信息价值开发,最大限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互联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尤其是在数据信息爆炸式发展下,加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文献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加强其信息资源建设已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发展所需,同时也是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各地在建设文献信息资源时,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发展特色优势,在借助互联网科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科学化、有效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娟,殷婷婷,张源,王顺新.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03).

[2]赵永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以泰达图书馆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11(03).

[3]宋文杰.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地域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08).

[4]禹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18).

[5]戴成英.从地方文献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化实践[J].文化学刊,2015(07).

[6]胡英杰.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利用[J].赤子(上中旬),2015(19).

标签:;  ;  ;  ;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