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_邓菁菁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_邓菁菁

(齐齐哈尔医学院)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73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病症好转,不存在异常现象。对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对比,其中1例患者出现闭塞的现象,1例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不良反应率为2.7%,整体不良反应率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整体恢复率为100%。结论 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脑积水;效果分析

脑积水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针对病症特殊性,在具体治疗中,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避免病症恶化。传统的方式亿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主,术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堵塞、感染等症状,针对特殊性,在病症分析阶段要采用合适方式治疗。一般情况下,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该症状中起到突出的作用,为了分析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选择73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73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其中男和女分别是40例和33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年龄(56.2±0.8)岁。病程在1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5.2±0.5)个月。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昏迷和认知功能衰退等。所有患者均符合要求。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进行治疗,首先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前经头颅MRI显示为枕大池和闹食系统相通,无第四脑室,脑导水管以及出口等脑室系统出现异常的情况,显示为正常或者交通性积水[1]。

诊断后采用合适术式进行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患者选择仰卧位姿势,头抬高20°,进行消毒,右额做出切口,内侧达中线,后方达冠状缝,直径大约为5cm,骨瓣开颅后,做出小切口弧形,翻向中线,采用脑穿针在冠状缝前2.5cm、中线旁开2.5处穿刺。进针方向的确定也是重点。进针方向和矢状面平行,指向外耳道连线,进入大约5cm,看到透明脑脊液流出后,拔出脑穿针。顺着置入镜鞘后,置入内镜,查看孔隙。显示出基底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投影结构后,做好在血管分区工作。内镜通过瘘口观察病变情况,打开 Liliequist膜使第三脑室与脚间池充分沟通。可通过瘘口看到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搏动。逐步退出内镜,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用明胶海绵封闭穿刺通道,严密缝合硬膜,必要时用骨膜修补,逐层关颅,一般不放置引流管[2]。

治疗后做好术后处理工作,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适当的治疗后能避免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t检验和方差x2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可知,整体治疗效果明显,有2例患者存在颅内感染、脑积水以及分流管堵塞等现象,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病症好转,不存在异常现象。

对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对比,其中1例患者出现闭塞的现象,1例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不良反应率为2.7%,整体不良反应率低。

对随访结果分析可知,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整体恢复率为100%。

3.讨论

交通性脑积水对患者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针对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病症分析工作。脑积水属于症候,病因类型比较多,根据脑萎缩以及病症具体情况可知,在后续治疗阶段,要从现状入手,做好前期诊断工作。脑萎缩引起的异常现象属于脑积水范畴,根据病症具体情况可知,在后续治疗阶段,确定疾病类型符合要求。

根据当前治疗要求可知,交通性脑积水本质属于异常现象,在后续治疗阶段,需要对病症资料分析,通常情况下,脑室内梗阻属于脑积水的范畴,在后续治疗过程中,要做好脑室分析工作,根据病例组织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可知,提前对病例资料了解后,能提升整体优势。根据病症资料以及其他治疗作用可知,结合基地治疗现象,能提升效果[3]。

随着当前临床研究中各种手术方式的合理化应用,术式提升到新的高度。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优势明显,在后续治疗阶段,需要做好病症分析工作。当前很多学者对具体治疗模式提出要求,在病症分析阶段,如果存在技术局限性的现象,则需要深化进行,提升依从性[4]。

根据病症变化可知,采用合适方式进行,能提升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开颅手术模式效果明显,但是患者可能存在出血、感染以及皮下积液等现象。如果出现引流错误,则产生其他并发症[5]。根据病理资料的特殊性,在后续治疗阶段要以无菌操作作为基础,避开引流静脉区。进行穿刺后,采用抗生素治疗,能避免出现其他异常现象。由于并发症比较多,对于存在的神经损伤、脑室内血管损伤以及基底动脉损伤等情况,必要时采用球囊进行扩张操作。实践可知有效的治疗方式,能避免感染,只有提升整体治疗依从性,才能避免炎症恶化。考虑到脑脊液动力学以及术后代谢异常等现象,要严密缝合。,利用地塞米松溶液冲洗脑室,皮层穿刺通道用明胶海绵封闭,硬膜只剪开非常小的开口,能够容纳内镜通道即可,缝合硬膜前,用医用耳脑胶将穿刺道周围的皮层和硬膜粘连。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做好病症分析工作后,按照流程治疗,提升治疗依从性,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病症好转,不存在异常现象。对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对比,其中1例患者出现闭塞的现象,1例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不良反应率为2.7%,整体不良反应率低。说明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效果明显,不存在异常现象[6]。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保证后续治疗合理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凤强,赵英志,李浩,孙宇男,刘丽娟.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交通性脑积水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74-75.

[2]李伟光,彭玉平,漆松涛,张喜安,樊俊,纠智松.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影像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5905):285-288.

[3]付旭东,宋来君,王新军,马林,单峤,李培栋,吴建珩.神经内镜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20):54-55.

[4]云德波,张逵,范润金,唐辉,谯飞,陈华轩.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01):92-93+96.

[5]陈淳,徐荣华,张杰,邓发斌,周宇,李元斌,刘跃辉,王益红.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0例[J].西部医学,2008,06(14):1212-1213.

[6]张向阳,黄书岚,徐海涛,杨升,李宏锴,阿布来提?胡达白地,冯军伟,欧阳光.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积水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7,33(01):2445-2448.

论文作者:邓菁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_邓菁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