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论文_王萍

腕管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论文_王萍

王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腕管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之一。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文献,就腕管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流行病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008-02

腕管是位于屈肌支持带(FR)和腕骨之间的骨纤维管道。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腕管水平的正中神经的卡压引起的神经病变。腕管内容物增加或腕管容积缩小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加,正中神经的功能下降。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即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有典型的夜间麻醒史,腕部正中神经处有tinil征,根据这三条诊断基本成立,配以肌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文献,就腕管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性别

1.1 性别

本文回顾了多篇研究,发现女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茅天等[1]自2005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腕管减压术治疗的93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占70名,男性23名。李建峰等[2]研究的245位确诊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中有204例腕管综合征女性患者。Osama F.Ahmeda等[3]采用了低强度激光治疗与超声对比研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轻度至中度腕管综合征,参与研究的患者中女性40名,男性10名。Carisa Harris-Adamson等[4]在2001年至2010年间,组成六个研究小组,对来自各行各业的美国工人的腕管综合症(腕管综合征)发病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女性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较高。Moutasem S.Aboonq[5]指出女性腕管综合征的患病率(9.2%)高于男性(6%)

1.2 女性生理因素

孕期、产后及更年期后,激素分泌变化也易引起腕管综合征。李建峰等[2]研究的204例女性CTS患者中,有11例孕妇,其首发症状均发生于围产期,持续到产后3个月症状逐渐消失;有52例为更年期女性;112例为更年期后发病。L.Padua等[6]研究的63例孕期腕管综合症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分娩后1年内仍有CTS症状。

2.年龄

茅天等[1]治的93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年龄22~84岁,平均56.7岁。李建峰等[2]的研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41~50岁、51~60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占整组样本量的28.6%和47.3% Carisa Harris-Adamson等[4]发现,CTS发病率随年龄呈线性增加。Ibrahim等[7]认为女性发病率恒定与年龄增长无关,而男性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60岁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

3.职业

需要手部振动、很大的手部力量和手重复性活动的工作增加了腕管综合征的发生的风险[8]。2000起,美国的六个研究小组在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的支持下,对各种手工密集行业的55家工厂中的4321名工人进行了为期6年大型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手腕姿势或总重复频率没有独立相关性;而与峰值手部力量和高重复率(捏力>9N或握力>45N,>3次/分钟)相关,和强体力劳动时间比例(>11%)相关[9]。茅天等的研究认为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和职业性质无关。[1]但该研究中很少有患者从事高强度的与振动有关的工作或高强度的腕部活动工作,大多从事中等强度的劳动且劳动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李建峰等[2]认为反复操作和手部受力强度是腕管综合征易患因素。该研究中,各种长期从事腕部劳损性工作的人占总样本量的40.1%。而屠宰场斩剁工作者、长期使用电锤、矿工操作凿石机以及长期使用震动工具的工人,占7%。

4.体重指数(BMI)

Carisa Harris-Adamson等[4]发现 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随体重指数(BMI)呈线性增加。Ibrahim等[7]认为肥胖是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合并疾病史

急性腕损伤[2,10];伴发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腕部滑膜结核、严重的高尿酸血症引起慢性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粘液水肿; 糖尿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双卡效应”[11]均可引起继发性腕管综合征[2]。

6.家族性腕管综合征

至HESS和BAUMANN1969年首次提 出了家族性腕管综合征(FCTS)的概念。随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研究。在1979年,格雷等第一个明确提出FCT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Sean R Cantwell等[12]对两个原发性家族性腕管综合症家庭进行了长期随访,发现FCTS复发率高。FCTS基因检测应排除合并有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和家族性淀粉样变性。

综上所述,CTS的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联合作用会增加发病率。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改善腕管综合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茅天,谢仁国,王古衡,等.腕管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1):17-19.

[2]李建峰,肖焕波,李海雷,等.腕管综合征易患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1):8-11.

[3] Ahmed O F,Elkharbotly A M,Taha N,et al.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using low level laser therapy versus ultrasound controlled comparative study[J].BBA Clinical,2017,8:43-47.

[4] Personal and workplace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pooled study cohort (2)[J].

[5] Aboonq M S.Pathophysiology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J].NEUROSCIENCES,2015,20(1):4-9.

[6] L.Padua M P,I.Aprile M,P.Caliandro M,et al.Carpal tunnel syndrome in pregnancy Multiperspective follow-up of untreated cases[J].NEUROLOGY,2002(59):1643-1646.

[7] Ibrahim I,Khan W S,Goddard N,et al.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J].The open orthopaedics journal,2012,6(1):69-76.

[8] Barcenilla A,March L M,Chen J S,et al.Carpal tunnel syndrom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occupation:a meta-analysis[J].Rheumatology,2012,51(2):250-261.

[9] Ba Evanoff E E F G.Risk factors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findings from the niosh upper extremity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consortium[J].2018,75(2):738.

[10]李晓凌.30例腕管综合症的肌电图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853.

[11]马彦,崔丽英,管宇宙,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腕管综合征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120-122.

[12] Cantwell S R,Batdorf N J.Primary Familial Carpal Tunnel Syndrome with Long-term Followup:A Study of Two Famil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Aesthe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6,2(1):6.

邮箱:15158113194@zju.edu.cn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腕管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论文_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