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血浆瘦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周玎

娄底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417000

【摘 要】目的:探讨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70例与健康者85名检测BMI、TG、TC、瘦素等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瘦素水平较健康人高(12.78±6.2 VS 8.78±5.26;P<0.01),而高血压组组间高血压3级与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瘦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5.54±6.63 vs 11.03±6.26;15.54±6.63 vs 12.01±6.11;P<0.05);瘦素水平与SBP相关系数r=0.69,P<0.01与DBP r=0.44,P<0.01,均差异明显。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异常,且瘦素水平与BMI、血压水平紧密相关,这一发现提示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经常相互伴随同一个体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高血压;瘦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常见死亡原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近期研究发现,血浆高瘦素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肥胖基因编码的肽类激素,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抑制食欲,而后调节机体脂肪在体内的沉积。相关文献报道[1]瘦素不仅调节脂肪沉积,其还能通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机体血压升高。本研究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机体血浆瘦素水平与血压指标,探讨血浆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取自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0例,平均年龄(61.2±9.8)岁;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85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9.3±11.1)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感染、发热、妊娠、恶病质、重度肥胖等患者。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根据血压水平分为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

1.2一般指标测定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血液生化检查和血浆瘦素的测定。次日清晨空腹抽取2管5ml静脉血,一管送本院生化室测定 FPG、血清TC、TG、HDL、LDL、载脂蛋白的含量,另外一管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中分离血浆,在-70℃保存,待同批检测瘦素。

1.3血浆瘦素检测

血浆瘦素采用ELISA法测定,瘦素试剂盒采用美国DSL公司产品。

1.4统计学处理

剂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3.0。

2结果

2.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和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后发现,SBP、DBP、瘦素均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并无统计学意义

2.2高血压各级比较发现高血压3级患者血浆瘦素明显高于高血压2级及高血压1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2级与高血压1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3瘦素与其他指标直线相关分析后发现瘦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明显正相关,其中与收缩压相关系数r=0.71,P<0.01,与舒张压 r=0.44,P<0.01,与体重指数相关系数r=0.45,P<0.01,均差异明显。

3 讨论

肥胖基因(obese gene,ob gene)于上个世纪50年代首次被发现,该基因隐性突变的小鼠表现为食欲亢进、过度肥胖,并存在血糖异常,甚至患有糖尿病。人类的肥胖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其表达的产物能使动物体重减轻变瘦而被命名为“瘦素”,其由白色脂肪组织细胞分泌的大小为16kD的细胞因子,瘦素分泌入血循环后作用于瘦素受体,参与调节糖、脂肪及能量的代谢,导致机体摄食减少,能量释放增加,脂肪细胞合成受抑制,从而实现机体体重减轻。同时瘦素水平增加,会致泡沫细胞形成增加,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进而诱导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出现,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和新生内膜的生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肥大和钙化等,因此体内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近来研究显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同样也有瘦素受体的相应表达,由此说明瘦素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Casto[2]等曾向大鼠脑室内注射高水平的瘦素,发现其可使大鼠血压长时间显著升高,当注射低水平的瘦素时,大鼠血压则表现为升高缓慢。Schutte[3]等的研究证实瘦素与脉压、收缩压呈正相关,与动脉壁的顺应性呈负相关。许多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高瘦素水平和高血压的平行关系[4-6]。本研究的结果也提示:同一体质水平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血压的升高,其体内的瘦素水平亦是明显升高的;同时我们发现血清瘦素分别与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异常,且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血压水平紧密相关,这一发现提示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经常相互伴随同一个体出现的原因,为高血压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政祥,李红辉等,血清瘦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和体脂及血脂的关系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2,Apr(2):110-113.

[2]谭泱,徐彤彤等.瘦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3,Vol 16 No.1 B:226-228.

[3]孙颖,翁山耕,瘦素在人体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4,4(16):986-988.

[4]邓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分析研究[J].医学检验,2012,9(4):153.

[5]周南南,卓晶明,王建春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瘦素、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37):64-5.

[6]吕祥威,徐彤彤.瘦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清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1):58-61.

论文作者:周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高血压与血浆瘦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周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