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问题解决”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余健

低年级“问题解决”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余健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宁湖第二小学 671200

“问题解决”教学活动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是由问题来引发的,所以 “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最关键的要素。而在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采用“问题解决”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教学的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一、“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兴趣引发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习的问题是由学生来引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问题的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地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生动性的、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2.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由敢问到会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和同学赞许的目光,会给他们学习数学带来无穷的力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有时提出的问题幼稚肤浅,甚至会提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一定要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尽可能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幼小心灵,挫伤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疑问,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营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巧妙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提高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的问题时,通过简短的引入语言,呈现出去参观科技园的情境图,学生很快就被这一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所吸引,头脑中马上闪现出许多问题:怎么分比较合理呢?(每份同样多)怎样分才可以分得同样多?每人分得多少?还有别的分法吗?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时候也遇到分东西的情境,你们是怎么分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是如此亲近,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二、“问题”驱动下的学习知识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性问题,会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是通过所学的有代表性的应用题达到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1.信息的收集

为了解一道题首先要弄清题里给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现低年级“问题解决”的呈现方式多样,常用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但有的学生不能从图中准确地找出已知信息。

两步的解决问题学生常常当一步去计算,如图上画着“同学们做操的图形,排成3行每行有6人”,旁边写着文字“每9人排成一行可以排几行?”,学生常常直接就得出“18÷9=2(行)”。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看懂图,如何收集信息,找准信息。教师可提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在低年级可以适当出现信息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从实际中收集,加以补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的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适当出现多余信息,使学生能在较多的已知条件中正确找出有用的条件进行计算。经常这样练习对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很有好处。

2.信息的理解

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问题解决”的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题解决”中经常见到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些学生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如“每个教室各放2盆花”,问学生:“‘各’是什么意思?”再问:“通过‘每个教室各放2盆花’你知道了什么?”为加深对此方面的理解,可以通过演示、举例子、说一句话等。这样练习有助于对题意理解,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对数量及重点句可进行联想,使学生灵活理解数量的含义。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地扩大思路,不断突破,从多方面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对概念的理解、延伸。在学生进行联想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他们回答得有新意的要鼓励;有合理因素的要肯定;欠妥的要加以引导,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每盒有6个苹果”这句话,问:“6个是什么意思?”再问:“每盒有6个苹果又是什么意思?”接着又问:“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明确到“有1盒就有6个苹果,有6个苹果就是1盒,盒盒6个苹果。联想到有2盒就有2个6个,有3盒就有3个6个……”。在教师的一系列“问题”驱动下,学生能积极主动思考。对此句的联想可以帮助同学打开思路,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了良好的铺垫和渗透。

3.信息的分析

在认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即解题思路。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能使解决问题更灵活。如“乘除两步解决问题”教学时,如“把这些花可以平均分成几组图案?”就要求学生明确:“这些花是哪些花?你怎么知道的?”再让学生看图,问:“这些花有多少?是直接告诉我们的吗?”经过学生再仔细观察图,进行判断,得出未知,需要先解答一步,它也就是所必求的中间问题。使学生明确中间问题的重要性,理解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问题”策略下的学习方法探究

学生在获取信息后,要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并在实际中检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落点”,使其在此基础上展开学习,体会“问题解决”的方法。

1.比较中理解、感悟

“问题解决”中的两步计算是在一步计算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我们都说“一步是基础,两步是关键”,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强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结构。新教材没有明显的建构提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错”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二年级的乘除法两步计算问题,学生观察图后,通过思考,描述的图意:小朋友去春游,他们先乘船,每条船坐4人,共坐了6条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然后坐碰碰车,每辆碰碰车坐3人,需要几辆碰碰车? 教学时: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改变问题。变为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增减变化的过程中体会、感悟数量关系,在比较中理解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自然地感悟到学习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沟通一步计算解决问题与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运用“连续两问改一问”“改变条件或问题”等方法,在帮助学生为寻找“中间问题”中起到了“脚手架”的良好作用。

2.小组讨论,合作释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新课程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营造出一个合作讨论、探究学习的氛围,孩子们便会集思广益,扩大眼界,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互相交流,最终形成各自的见解。

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把相同模式的解决问题放置在不同的情景中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把藏于心中的“秘密”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更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如学了乘除两步计算“问题解决”后,让学生编这种模式的练习题,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图画形式。学生在独立编写的过程中更充分、自觉地构建了知识,对这种模式的“问题解决”体会更深刻、理解更彻底。同时,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从低年级开始,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把“问题解决”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问题解决”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论文作者:余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低年级“问题解决”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余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